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画片中往往显露出恋母或恋父等倾向,这是集体无意识在现代显现的结果。由于儿童心理与远古人类心理的可比性,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动画片而与祖先进行心灵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戴海光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21-25,29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萃集革命与创作于一身的“奇人”。综观他的六部小说,在清新飘逸、温柔凄艳的文字中,蕴含着浓厚的恋母仇父情结,而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恰恰是这种情结出现的根源。这种情结的作用,导致了苏曼殊在小说中呈现出过分地褒扬女性而极度地贬低男性的两极对立的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让-雅克·卢梭的写作逻辑可以表述为,以非异化的母性文化作为想象性的本源参照,通过“怀乡症”式的结构性记忆与失忆建构象征秩序(理想之父),从而确立批判主流社会文化的双重依据。本文在对卢梭不同时期的各类文本及其生命经验的整合中具体展现了上述逻辑。  相似文献   

4.
王杰 《文教资料》2008,(6):16-18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一个奇特的现象.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英雄成长的故事.英雄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这一形象在子一代成长的过程中缺席,子一代就对"父亲"进行着审视.寻找和探究金庸小说中的审父现象的原因,对金庸的武侠小说的理解有一个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顽童系列”小说中,父亲不仅是一个丑陋、堕落、无耻、恶毒、为子孙们深恶痛绝的败类,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描写对象”。对丑父的“描写”实现了对丑陋的父亲们的告别。  相似文献   

6.
具有“慈爱”和“禁止”双重功能的父亲文化形象,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恋父”与“审父”的情感纠葛中。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显然与成长男性对父亲的超越有着不同的意义。女性成长历程中纠缠着的父亲情结以及这一情结给女性造成的成长创伤,反映了现实历史中女性依然笼罩在父权阴影中,因此,女性要实现主体和自我的确立,就必须用理性力量破解和抗衡被父亲权威及其所代表的父权统治所宰制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具有"慈爱"和"禁止"双重功能的父亲文化形象,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恋父"与"审父"的情感纠葛中,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反映了现实中的女性依然笼罩在父权阴影中.陈染的小说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复杂的关系,父亲与成长女性之间既有人伦情感,又含有文化的象征内涵,因此"恋父"与"审父"同时并存.在"审父"的过程中,陈染的小说最终指明:女性要实现主体和自我的确立,就必须用理性力量破解和抗衡被父亲权威及其所代表的父权统治所宰制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文章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分析得出卡夫卡的"惧父情结"是《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个人因素,同时又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分析了卡夫卡作为一个处于时代混乱荒诞社会的作家,站在人类共同心理的社会高度去创作。因此"父子冲突"集体无意识又构成《城堡》中"父子"关系选材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与日俱增,人们努力追求物质生活,建设外部世界,但却忽视了构建内在的心灵世界,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丛生。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为我们指明了使人格走向和谐的方向,认识无意识,关注和接纳无意识,沟通无意识,只有意识和无意识进行良好互动与整合,才能走向内心的和谐与安宁,使自性更加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死亡”与“永生”一直是艾米莉诗歌的重要主题,她一生共写下五六百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在这些诗歌里,她不止一次地从特殊视角,以起死回生者的身份来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死亡全过程,并对周围人们对其死亡的反应作了大胆的想象和精湛的描述.章文尝试依据无意识理论,挖掘其醉心于以“死亡”为主题的最深层次原因,进而阐释出文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活动变人形》中所体现出的王蒙的审父意识,在某种层面上说隐含着时代内涵。他审视父亲时,有着明确的文化、社会批判意图,着力揭示盲目崇外与追求个性之间根本就无从关联,认为父亲用盲目、愚昧至极的方法去满足个性张扬的要求从一开始就是滑稽可笑的。他的这种“审父”绝非颠覆、怀疑和拒绝那么简单,而是进行了理智地审视、批判和重塑,试图找寻一种理想的父子模式。同时,他还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讯息--审父不是为了逃亡,而是为漂泊的灵魂寻找新的精神家园和栖息地。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弗洛伊德和拉康的无意识理论,本文指出弗洛伊德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无意识,而拉康则从语言结构方面探讨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通过压缩和移置来表现内容的,而拉康则认为这两个概念与隐喻和转喻的过程相似的。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而拉康是把主体心理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无意识构成了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是能将此民族与彼民族区分开来的格式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过去的思想和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要求。两者不仅都具有社会遗传性,而且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体现。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解读,为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及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李白最先大量创作金陵怀古的诗歌,引发了金陵怀古之风气。从原型批评看,金陵已超越了它自身,由单纯的地理文化的名称,变成象征意味强烈的意象;而李白的金陵怀古,也由一般意义上怀古篇什,变成了一种具有特殊美学意义和价值指向的意象。由李白开启的金陵怀古,加深加厚了金陵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因而,今昔巨大落差的金陵,以及金陵怀古历代不绝如缕的咏叹,不仅仅积淀为诗人心理结构中的深层记忆,也生成了类似经验性的审美刺激和特有的审美指向。因而,李白首先创造的文学金陵意象,便也具有了特殊地位与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容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源于弗洛伊德的 (个体 )无意识理论 ,其特点可以用“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和“至人无功”三个词来加以形象化的概括。以原型为关联点 ,揭示文本的“互文性”意义 ,是集体无意识理论在神话—原型批评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当代小说,由20世纪初对人的发现,对传统文化决绝反叛的人的文学;到新时期的精神空档,无根一代的寻根小说;到极力逃离,非理性审视的先锋小说;再到理性“审父”的《白鹿原》,对人的发现及对个体生存平衡的构建是现当代文学史无法规避的两大主题。与“寻根”“先锋”文学视点不同,《白鹿原》文本在对宗法文化的审度与批判中,兼有宗法文化里温情脉脉的一束光亮,使得其以理性的、整体的、发展的视点客观冷静地审视“父”的羁绊与“子”的叛离。父子关系裂变背后是传统宗法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承继与剥离,即人类生存平衡构建中的“文化自觉”与“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17.
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分析,中东欧国家融入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利益,法律趋同,中东欧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以突变为切入点比较、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遗赠》和铁凝的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会发现人格面具和阴影的交战给主人公带来的内心冲突,而正是由于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决定了克兰顿夫人毅然赴死的悲剧和安德烈约会无门的无奈。无论是对生活戏剧化的揭示还是灰色写实,两位女作家都用不同的叙述手法反映了人类生存的窘境与精神制约。  相似文献   

19.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与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篇寓言体小说《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惊人的无意识亢奋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一部幻觉性的作品。不管杰克·伦敦本人的创作意图如何,他的这部杰作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完全相吻合。本文在迈克思维尔.盖斯玛和厄尔.莱柏两位著名评论家所持观点的基础上,运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对《野性的呼唤》进行心理分析,以证明主人公巴克是在其自性的引导下,经过艰难的个性化过程,从其有意识的自我中解脱出来并达到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徐诚伟 《文教资料》2010,(11):139-141
父亲是人生中的第一个权威,代表了外部社会对人的要求。父子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命令与服从、要求与遵守的关系,父性使人能主动约束情绪延迟欲望。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行动。当今的中国,少年远离父亲式教导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厌学、校园暴力、陈旧的教学模式,都表明父性正处于严重缺失之中。这给教育的功能实现及平安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学生急需父性的关爱,急需培养意志与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