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肖云  刘慧  代礼忠 《高教探索》2008,(3):115-119
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与大学生实现就业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由于用人单位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需求有差异。对比分析这种差异,对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及其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文章从无边界职业生涯视角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并分析其与社会需求的差异,从而寻找大学生就业难的微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实践能力成为大学生主要能力之一,也是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共识,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文章结合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和意义,探讨当前就业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以及培养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由此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以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为出发点,从全员社会实践角度探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莉 《文教资料》2013,(6):134-135
本文通过综述社会资本理论和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提供、降低就业成本和创新创业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帮助。文章最后从提高存量和优化利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如何集聚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7.
尹晓嵩 《教师》2012,(11):16-16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步增多,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现状,应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并深入分析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关系着高校的就业效果,同时也与企业日后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应在分析大学生能力机构的基础上,提出应时当前就业形势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强,出现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人才供需两脱节现象。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具体就业能力要求与期望,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模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  相似文献   

9.
调查发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对111名高校教师以及331名企业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深入探究在高校教师和企业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各要素重要性及现状水平差异。经过研究发现教师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各要素重要性认识上发生转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以及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结论;对此提出加强对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高校应发展长期合作的企业伙伴,定期给予学生实践锻炼以及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等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湖南理工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行“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学院统筹、部门牵头、系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长效工作机制,制订了“坚守阵地、放眼异地、深入腹地、拓展基地”的市场开拓方针,确立了“增强三个意识、坚持三管齐下、确保三方满意”的就业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毕业生就业推荐聘用奖励制度,大力开展关爱贫困毕业生就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高校、企业和学生个人为主体的培养模式,利用三方资源的共建平台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职业化的系统培训,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关于大学生就业素质重要性的态度存在一定差异:用人单位更重视求职者的社交能力等软素质,而毕业生更重视专业知识等硬素质;用人单位更重视毕业生的体育特长、实习和工作经验、合作态度以及面试表现,而毕业生对这些就业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3.
如今的大学生要想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仅凭良好的学习成绩已经很难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从市场调查来看,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满意。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和改革课程结构,丰富和更新课程内容;增加通识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同时要灵活授课方式,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需求浅谈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 ,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校学生应该不断提高各种能力 ,诸如 :良好的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主动适应能力、有效的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高校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学习和知识的积累 ,依赖于参与实践 ,依赖于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导致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无疑是一个重要致因。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若干差异,而高校对此承担着主要责任。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愈来愈突出。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专业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就业能力,才能顺利就业。而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健全,人际交往能力差,实际管理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就业能力普遍不足。本文认为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某省若干所不同类型院校的样本为例,重点考察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的两性就业差异状况.研究表明:同类型院校中的两性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总体上未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女生获得的面试机会、薪酬水平、发展机会和就业质量等均不如男生,显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导致性别歧视的深层原因,一是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导致女生就业处于不利地位;二是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对女生择业产生一定困扰;三是社会化过程对女生社会性别认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将先进的性别敏感发展理念引入高校,借以促进两性大学生的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人才扩招政策的逐渐推进,每年新增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在快速地增加,大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更多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是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重点。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将学校和社会沟通起来的桥梁,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就业能力培养是全方位、长时效的工作,英、美、澳等国家的大学已普遍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一般课程。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应积极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吸纳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教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纵深发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