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卢鑫 《教育与职业》2007,(30):23-25
我国传统理念下的民办高等教育运行体制,多倾向于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以自上而下的控制为单一管理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公共行政领域中的治理理论,则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倡导的多元治理、协商对话、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等核心价值,能够使我国的民办教育体制在政府、市场机制、高校自身及社会中介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参与下和谐、有序地运行,最终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作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创新,在高等教育领域有其存在的实践依据与所遵循的原则.它与高等教育管理的根本区别就是,高等教育治理模糊了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主客体边界,高等教育治理是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认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大学的管理,并在治理过程中引入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使高等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治理理论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治理理论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实现保障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保障效率、实现良性互动等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社会、高校都应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构建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完善治理措施,切实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论高等教育发展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理论为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从管制走向治理是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市场型治理、参与型治理、解制型治理和弹性化治理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四种治理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治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发展起来的新理论,虽然发展尚不成熟,但它对研究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框架.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传统的以计划为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逐渐地被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式资源配置方式所代替.当这种资源配置方式面临极具复杂变动的社会环境时,可能会遭遇很多冲突和矛盾.治理理论对重新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问题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服务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产出,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基于这种消费者身份,源自对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自由、正义与效率的追求,大学生应该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参与管理权、消费条件权、损害求偿权、公平消费权、维护尊严权、消费教育权、维权结社权等消费权利。这些权利的实现需要进行权利的合法设定,保障客观物质条件,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建立高等教育问责制度,增强消费者自己的权利意识和维权能力。在消费者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与学校协商、向学校申诉、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诉、申请行政复议、调解、仲裁、司法审查、舆论监督等途径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化趋向呢?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的标志是生产的社会化和再生产的社会化,就是说社会也好像一个生态系统,成人高等教育则是这个系统当中的一个子系统,它需要由主观到客观的观念转变,就像尊重生态规律一样,适应社会运作的规律,要在联合、合作、竞争、自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教育主体的社会化、教育体系的社会化、教育资源的社会化、教育活动的社会化、教育管理的社会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杨恬 《山东教育》2021,(13):40-42
基于协同理论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能够为法律、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四个层面提供治理新思路。然而,受到治理理念、主体权力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与协同理论结合时会受到组织机构失衡、制度体系欠缺以及信息交流匮乏等问题的阻碍。为此,在协同理论下落实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需从协同治理需求、协同治理体系、协同治理制度以及协同治理技术四方面出发,分别采用治理思维转变、治理架构完善、规范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提升的策略推动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主要指制度理解、执行、组合、创新和组织体系运作的能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大学治理的思维和行动有别于传统的管制和控制方式。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治理理解存在误区,我们并没有搞清楚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的指向是什么。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是技术与物质层面的发达,而是意味着要从社会制度、大学历史和高等教育本质的逻辑去理解其内涵,重新梳理其构成因素,最后才能针对当下的困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路径。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最终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善治,使大学与社会、政府的发展实现协同,共同参与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0.
《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是一本专门研究大学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专著。它系统地呈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学治理研究的成果,从多学科角度论述了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大学治理的组织框架。本文从此书对大学治理研究的贡献入手,探究其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社会化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高等教育中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成分:“精英式”教育模式,大一统的管理格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弊端,通过改革来逐步实现教育社会化、大众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形成国内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共同面对社会、公平参与竞争的格局,实现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的社会化与元高等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个体成长的过程作一类比,既说明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也说明高等教育越是发展越是社会化,越要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即进行元高等教育研究。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高等教育社会化过程,第二部分论述了元高等教育的基本含义和意义,第三部分对高等教育的社会化与元高等教育的关系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3.
生命周期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物从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从生命周期角度看,教师专业社会化过程大致划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和超越期。不同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分别是:学会生存、学会积累、学会创造、学会突破、学会幸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我国高校不同发展时期服务保障体系社会化管理的权变理论应用;并指出在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中权宜应变的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是指导高校服务保障体系社会化管理改革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的社会化与个性重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的社会化是必要的,但高等教育的过度社会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的个性丧失。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只有增强自我意识,重塑其个性,才能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21世纪初的新“中国中心观”出发,剖析了中国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背景,指出发展本质是全球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中国背景下各区域的发展,并最终落实到区域背景下家庭及个人的发展上。因此,中国区域高等教育需要着眼于人力资源的高效、合理、持续开发和利用,形成多元社会观和人本观,服务于产业发展和文化创新,目标是全球竞争取胜和实现小康社会,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合理的教育发展模式应该是开放式的区域社会化学习。  相似文献   

17.
交易相异的主要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交易维度不同,组织所采取的治理结构就存在差别.公立大学后勤服务系统的治理效率是大学规模及其所在区域市场环境的函数.  相似文献   

18.
19.
20.
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在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外部治理的过程中,出现了经费市场、师资市场、生源市场、院校市场以及技术服务市场等,通过竞争、选择、多元等市场规则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在将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时,需要政府相关政策法规来规约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市场行为,多方参与,弥补市场的不足,促进高等教育外部治理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