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细现象》这一课是小学实验课本4年级下学期第10课的内容。所谓毛细现象是含有细微缝隙的物体与液体接触时,在浸润情况下,液体沿缝隙上升或渗入的现象。是由于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课本中一般采用各种玻璃管作毛细实验,但是由于玻璃管缝隙过大,此实验不易成功,毛细现象不很明显,而且许多学校仪器配备上也无玻璃毛细管,所以此实验方法不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演示毛细现象的方法,此实验效果明显,材料简单易找,并且在学校易于操作实验。 具体操作方法是:选取三根粗细,长短相同的玻璃管(或塑料针管去头),在玻璃管的一端放入一小团棉花,可防止管内物品漏出;在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放入粗砂、细砂、和小石子,(用白砂子效果更明显)。把三个玻璃管同时放入装有染成红色的液体酒精的盘中(或水槽中),学生做时可用红墨水代替酒精,从玻璃管透明外壁即可看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八册《毛细现象》一课 ,用几根内孔粗细不同的玻璃管 ,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 ,观察毛细现象。由于农村小学器材缺少 ,一般只有两种内孔粗细差距不大的玻璃管 ,因此我改用两块玻璃片做实验 ,实验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1 制作材料  两块约 2 0cm长的长刀形透明玻璃片 ,一个曲别针 ,一对橡皮筋。2 操作方法  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套住 ,并用曲别针将一侧的两块玻璃片隔开 ,然后将它的一端浸在水中。便可以看见水沿着孔隙逐渐上升。而且看到靠近曲别针一侧孔隙大 ,水上升很低 ;靠近并拢一侧孔隙小 ,水上升得高。3…  相似文献   

3.
《毛细现象》是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八册的一节选学内容。本节安排了3个毛细现象的验证性实验。其中的实验2内容为:找一些粗细不同的吸管,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教材的附图提示了该实验的现象:不同吸管中红色的水均上升,较细的吸管中水上升最高。较粗的吸管中水上升较少。但是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与此相反的实验现象,即吸管中的水并没有上升而是下降了。管内的液面低于管外的液面,较细的吸管下降最多,较粗的吸管下降较少或基本相平。如何解释这一异常现象?这个实验该怎样做,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一、为什么吸管中的水不上…  相似文献   

4.
梦龙 《良师》2003,(19)
同学们,你家的收音机、电视机、电唱机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这全是喇叭(lǎbɑ)的作用。那么喇叭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一、实验材料和用具:水、塑料吸管、纯净水瓶。二、实验过程:⒈在纯净水瓶中装入四分之三瓶水。⒉把吸管放入瓶中,一手拿着吸管,使吸管下半部伸入水中,如图。将嘴凑近吸管上部顶端(duān),平着往吸管口处吹气。⒊随着气流掠过管口,管中就会发出声音,升高或降低吸管,音调也会随之降低或升高。当吸管伸入水中的部分越长,音调就越高,反之音调变低。三、实验原理:吸管喇叭所以会发出声音,是由于吸管中的空气…  相似文献   

5.
《毛细现象》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玻璃细管插入水中后 ,水在玻璃管内上升 ,且管子内径越小 ,管中水面上升得越高。由于实验的可见度小 ,即使在前排的学生也难以看清 ,因此宜用投影器教学。但若按平常的做法 ,在投影器的聚光镜上做实验 ,玻璃管在银幕上的图像是一圆斑 ,根本看不出水在玻璃管内上升的高度。为此 ,我们作了如下改进 :把投影器侧放并让聚光镜靠拢装水的烧杯 ,在硬纸板 (比烧杯直径略大 )上 ,根据玻璃管大小打孔 ,把玻璃管装入孔中 ,然后一起放入烧杯内 ,打开投影器 ,调节反射镜 ,把焦距调在玻璃管上。这时在银幕上就会很清晰…  相似文献   

6.
毛细现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理现象。为了说明这一现象,有一个实验提供几根直径在2毫米以下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将其下端浸没在水中,会发现水能沿着玻璃管内壁上升,而且越细的玻璃管,水上升的越高,说明发生毛细现象的材料,孔隙越小,水上升的越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与教材配套的学具却是粗细不同的塑料管。我们知道塑料管与水是不浸润的,即使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事先将塑料管用洗涤剂清洗,甚至把实验中小水槽的水中也加入洗涤剂,实验的成功率也很低,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事实上,像这么细的玻璃管确实不容易找,就算能找到,由于细玻璃管易碎,不便于保存…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8页“研究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的学生分组实验,由于平底玻璃管管壁厚,自身重量大,装入少量细砂时,重心高,不容易竖直立于水中.要使它竖直立于水中,须加较多细砂,这时玻璃管露出水面部分就不多了,允许试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范围小,实验效果不明显.为此,进行如下改进. 取医院照像用过的废底片,在水中浸泡十余小时,洗去药膜,裁成长20厘米、宽8厘米的矩形,卷  相似文献   

8.
《毛细现象》这一课中,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水,确实比粗玻璃管中的水上升得要高。两块玻璃片合在一起放入水中,缝隙较小的一边水也上升得高些。实验是做成功了,学生直接观察到了孔隙、缝隙。但是棉布棉线上的毛细现象,看到的只是毛细现象的结  相似文献   

9.
<毛细现象>是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八册的一节选学内容.本节安排了3个毛细现象的验证性实验.其中的实验2内容为:找一些粗细不同的吸管,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教材的附图提示了该实验的现象:不同吸管中红色的水均上升,较细的吸管中水上升最高.较粗的吸管中水上升较少.但是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与此相反的实验现象,即吸管中的水并没有上升而是下降了.管内的液面低于管外的液面,较细的吸管下降最多,较粗的吸管下降较少或基本相平.如何解释这一异常现象?这个实验该怎样做,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0.
吴如春 《小学自然教学》2009,(6):M0002-M0002
前不久,我上《毛细现象》一课。学生在用不同粗细的细玻璃管和塑料管进行实验时,发现了结果相反的实验现象:把不同粗细的细玻璃管放入红色水中,水面上升,并且玻璃管越细,液面越高;而把不同粗细的细塑料管放入红色水中,水面下降,并且塑料管越细,液面越低。这下子教室里可乱了套!你跑到这个桌子上看,他跑到那个桌子瞧,有的甚至叫了起来。我平静地站在那里,待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把目光集中投向我时,说:“请大家把实验的情况汇报一下。”  相似文献   

11.
吴如春 《科学课》2009,(6):M0002-M0002
前不久,我上《毛细现象》一课。学生在用不同粗细的细玻璃管和塑料管进行实验时,发现了结果相反的实验现象:把不同粗细的细玻璃管放入红色水中,水面上升,并且玻璃管越细,液面越高;而把不同粗细的细塑料管放入红色水中,水面下降,并且塑料管越细,液面越低。这下子教室里可乱了套!你跑到这个桌子上看,他跑到那个桌子瞧,有的甚至叫了起来。我平静地站在那里,待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把目光集中投向我时,说:“请大家把实验的情况汇报一下。”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第八册《毛细现象》一课,用几根内孔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将它们的一端浸入水中,观察毛细现象。由于农村小学器材缺少,一般只有两种内孔粗细差距不大的玻璃管,因此我改用两块玻璃片做实验,实验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要实验,这个实验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划滤液细线,"划出的滤液细线越细越齐,实验效果越好".按课本中要求,是用毛细吸管来划滤液细线的,要求老师在实验课前用酒精喷灯将细玻璃管拉制成毛细吸管,但在中学用毛细吸管存在着一些问题:1很难买到细玻璃管;2由于设备不全,不能或不易拉出很细的毛细吸管;3符合要求的毛细吸管,由于较细,学生在操作时,很难把握极易将其折断.  相似文献   

14.
水的游戏     
捕鱼目标:让幼儿学会按物品外部特征进行分类。准备:小鱼网、2~3种形状或颜色不同的玩具鱼、一盆水。玩法:1.将鱼放入水中。2.家长与幼儿分别站在水盆的两侧,用手拉住鱼网的两端,将鱼从水中捞出。3.让孩子按颜色或大小不同将鱼分开。游戏可重复进行。(李玉林)吹泡泡画目的:让幼儿在纸张空白处吹满泡泡,培养孩子初步构图的能力。准备:清水,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洗洁净、吸管、三个小容器、白纸。玩法:1.将三个小容器中分别装入清水、洗洁净以及三种水彩颜料,将其搅匀成三种不同颜色的“泡泡水”。2.用吸管蘸上“泡泡水”在白纸上吹画,将…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2009,(4):52-53
由学生的发现想到的 迟旭华 在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乡下孩子讲了《毛细现象》一课。因为路途较远,携带不便,我便把实验器材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课前一番精彩的开场白过后,学生开始实验探究。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了:水在粗细不同的三个塑料吸管中上升高度差不多,几乎一样高。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教学》2009,(4):52-53
由学生的发现想到的 迟旭华 在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为乡下孩子讲了《毛细现象》一课。因为路途较远,携带不便,我便把实验器材中的玻璃管换成了塑料吸管。课前一番精彩的开场白过后,学生开始实验探究。当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时,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了:水在粗细不同的三个塑料吸管中上升高度差不多,几乎一样高。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喷泉     
同学们,你们一定在公园或街心绿地见到过美丽的喷泉,如果你能亲手做一个喷泉小实验,定会给你增添美的感受和学习和兴趣。让我们先准备一下吧。盘子1个,广口瓶1个(可用罐头瓶或果酱瓶代替),小细口瓶(可用细口药瓶)1个。用软木塞塞在细口瓶上,将一个尖嘴细玻璃管(可用喝汽水的细吸管)插入软木塞中,细口瓶中装入约3/4体积的红颜色的水。  相似文献   

18.
自然《人教版》第五册第7课实验2,演示空气占据空间。做此实验时,漏斗里的水总要往下滴,影响实验效果。于是我作了以下改革,将三个小实验合为一个。a.实验操作:①水杯内装约2/3杯蓝黑墨水稀释液;②右手捏住演示器上部,堵住管口放入水中,水不能进入管内,提...  相似文献   

19.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增加,即Ft=p2-p1=mv2-mv1.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定理,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关于动量冲量的演示实验,所需要的全部器材都是很常见的──小玻璃管(也可用饮料吸管代替)、小滚珠(也可用棉球或布团)和一把尺子. 拿两根长度相等的玻璃管和两个小滚珠,将两个玻璃管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两个小滚珠分别放在两根玻璃管中(即A、B在两个不同位置),如图1所示.将两根玻璃管放入嘴里用力吹,当两个小滚珠从玻璃管中发射出去的时候,一个飞得远一些,另一个飞得近一些.两个小滚珠…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8页“研究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的学生分组实验,玻璃管装入细沙后不容易竖直浮在水面(须练习几次才能掌握好放沙量),稍不慎玻璃管还会翻落水中。为此,我们将实验改进如下。用塑料瓶(装药片的,直径约1.8厘米)代替玻璃管,用一分硬币代替细沙。用一个纸片画好刻度,卷成卷装入瓶内,使其贴紧瓶的内表面,从外面可以看清刻度。(使零刻度与瓶底对齐)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和三角板量出塑料瓶外径,算出底面积。用天平分别测量塑料瓶质量和14枚一分硬币的质量,算出一枚硬币的质量,进而算出其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