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有读者说:"一个作者写多样的人和事,或者多个作者写同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书都吸引人。"《日日如新——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访谈录》一书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生活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使夫人,她们看中国的视角和体验都带有新鲜感。当她们随着命运之船驶向久已向往的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所有的记忆正在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在一路感受、一路收藏的过程中,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信息。本书由何秋菊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现节选书中精彩部分,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2.
有读者说:“一个作者写多样的人和事,或者多个作者写同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书都吸引人。”《日日如新——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访谈录》一书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生活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使夫人,她们看中国的视角和体验都带有新鲜感。 当她们随着命运之船驶向久已向往的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所有的记忆正在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在一路感受,一路收藏的过程中,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信息。本书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现节选书中精彩部分,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07,(11):58-59
有读者说:“一个作者写多样的人和事,或者多个作者写同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书都吸引人。”《日日如新——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访谈录》一书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生活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使夫人。她们看中国的视角和体验都带有新鲜感。 当她们随着命运之船驶向久已向往的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所有的记忆正在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在一路感受、一路收藏的过程中,她们通过自已的视角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信息。本书由何秋菊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现节选书中精彩部分,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4.
有读者说:"一个作者写多样的人和事,或者多个作者写同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书都吸引人。"《日日如新—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访谈录》一书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生活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使夫人,她们看中国的视角和体验都带有新鲜感。当她们随着命运之船驶向久已向往的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所有的记忆正在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在一路感受、一路收藏的过程中,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信息。本书由何秋菊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现节选书中精彩部分,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5.
思念老北京     
有读者说:"一个作者写多样的人和事,或者多个作者写同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书都吸引人。"《日日如新—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访谈录》一书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生活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使夫人,她们看中国的视角和体验都带有新鲜感。当她们随着命运之船驶向久已向往的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所有的记忆正在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在一路感受、一路收藏的过程中,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信息。本书由何秋菊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现节选书中精彩部分,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6.
有读者说:"一个作者写多样的人和事,或者多个作者写同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书都吸引人。"《日日如新——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访谈录》一书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生活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使夫人,她们看中国的视角和体验都带有新鲜感。当她们随着命运之船驶向久已向往的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所有的记忆正在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在一路感受,一路收藏的过程中,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信息。本书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现节选书中精彩部分,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关关系和并非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文章《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非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文章《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名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非神秘的外交工作。 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普通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此连载到此结束。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的外面看美国时,它就像一个万花筒,色彩缤纷又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张宏喜的著作《相知纽约》,以自己的亲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外交官视角中的中美关系和并不神秘的外交工作。书中不仅有工作细节,更有很多动人的平常人的情感,在纽约纷繁芜杂的各种表象下,很多理性的脉络依稀可见。该书内容与本刊曾经连载,且被一路叫好的文章《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和《联合国见闻——揭开安理会的神秘面纱》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我当大使系列》丛书之一。现节选其中部分章节,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4.
刘军 《对外大传播》2013,(4):35-36,1
由中国《文汇报》常驻巴黎记者郑若麟用法文撰写的《和你一样的中国人》一书自2012年秋在巴黎出版后一再加印,在法语世界"好评如潮"。作者以细腻、耐心、周到的手法,为读者普及了中国"常识",解答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各种疑问、猜测,舒缓了一些西方人的对华愤懑乃至仇视情绪。该书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取材于中国的现实生活,通过真实的人和事讲述事实,有时还借用外国人的评论加以评述以增加"可信度"。二是直接用法文写作,大量使用法语国家的各类谚语、俗语、日常惯用语,乃至"双关语",让读者心领神会、耐心阅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的发展是以令许多国家羡慕。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大若天下》(2003年出版,编者注)一书,最早以法文出版,后来又分别以中、英、阿、西、俄、日和德文出版。书出版后,时间又过去了几年,我仍然生活在中国,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一个用那么短的时间取得了那么大成就的国家,我们充满了乐观。如今,这种乐观是很多发达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宣期刊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外国读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外国读者的口味是怎样的?相信不少人看过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所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也读过今天的美国人库恩写的《江泽民——他改变了中国》,我们试图从他们看中国的视角中,了解外国读者的需求。最终,我们发现那些曾被中国记者忽略的细节,那些不曾被中国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出现在他们的笔端。经了解,能经常有机会与中国记者同行,并不断亲自写稿的外国专家当属中国外文局各期刊社的专家为“最”。这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专家,一次次走到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去,将自己看到的原汁原味的东西传递给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海外读者。中国外文局近几年来组织了数十次外国专家采访团,赴中国各地采访,他们采写的稿件的确有新的视角,字里行间透着对发展中的中国的一份新奇,他们又将这份新奇传达给了更多的海外读者。本刊推出这组选题,就是要使我们的外宣工作者通过“外国专家‘写’中国”了解:中外媒体人之间,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表述,同一个过程不同的角度,以此进一步探讨新时期外宣工作“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小菊 《文化学刊》2015,(2):107-108
王小波小说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转换,对文本本身、读者和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叙述视角的转换,使文本能有选择性地多角度描写,对读者拉开距离,使其在诙谐幽默中思考人生,便于作者理性地思考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莺 《文化交流》2013,(7):35-38
华裔美籍作家、《华尔街日报》前驻京记者张彤禾在中国生活了10年,深入东莞打工女工生活基层两年多,写出的《打工女孩》一书,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中国新一代打工女孩的别样生活和精神世界。她们平凡而精彩的故事见证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全书从里到外透着新鲜,透着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作者罗伯特·比安奇(Robert R.Bianchi),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与穆斯林世界。2006年至2009年,牵头创办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法硕士项目。2011年至2014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中东研究协会。2015年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作者在书中分析了中国与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伊朗、尼日利亚、埃及6个穆斯林国家的关系,阐述了中国与穆斯林国家关系现状,认为"一带一路"构建了新型平等协作的关系网,提出伊斯兰世界将借助"一带一路"实现崛  相似文献   

20.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六年来内政外交的核心话语、是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对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性必将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更深更广地显现出来。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张业遂在3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的一年,67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文件。截至目前,同中国签署合作文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