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如何评价一堂语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暑期即至 ,国内各种学术团体开展的教研活动也将红火起来。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赛课”。但怎样组织赛课活动 ,评委们评课把握的标准怎样等并未得到共识。所以说目前“赛课”尚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为尽早结束这种无政府主义状态 ,为使语文赛课活动走向科学化的道路 ,山东省教研室特级教师吴心田先生应“赛事”之急 ,特为本刊撰写了《谈如何评价一堂语文课》的论文。论文阐述了自己对评课的基本观点 ,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课方案。同时 ,吴先生呼吁教育同人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呼吁尽快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课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公开课或者是赛课活动中,有一种现象很有意思:某些课,一些评委认为很好,而另外一些评委却认为很差。为什么同一节课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评价呢?个中缘由十分复杂,其中评课人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是主因之一。比如,甲主要从教学理念上评价,乙主要从教学方法评价,  相似文献   

3.
人们听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会说,这堂课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听得过瘾。有“味道”是对课的赞赏和认可,但却又是比较模糊的一种评价,这“味道”到底指什么?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的独特味道就是三个字:“实”、“活”、“美”。一堂熔“实”、“活”、“美”于一炉的语文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实 笔者有幸作为一名参赛代表参加了“第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教师都是有备而来,竟争相当激烈。自然,大家对专家评委的评课思想就极为关注。作为评委之一的钱梦龙老师在大赛期间的一次报告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评委,我们评  相似文献   

4.
吕赟 《天津教育》2009,(6):47-47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次语文课评优活动。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课堂的教学语言(评价语言、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教师的独白语言)都很华丽,简直就是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的大拼盘。排比的修辞手法更是无处不在。在之后的评课过程中,笔者就这一现象和参赛选手进行了交流,得到的答案惊人地相似: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语文教师也应该有“语文味”,语文教师的语言自然也就应该有“语文味”了。为此,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有幸做了一所学校赛课活动的评委。每节课,评委手持评课标准,按部就班,对照评价,当场评分。看着精心设计、面面俱到的评课标准,我可傻了眼,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使用等近20个指标要一一核对,评课者可谓是眼花缭乱、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有幸做了一所学校赛课活动的评委。每节课,评委手持评课标准,按部就班,对照评价,当场评分。看着精心设计、面面俱到的评课标准,我可傻了眼,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使用等近20个指标要一一核对,搞得评课者可谓是眼花缭乱、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7.
对语文课进行正确评价,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只有充分认识到语文课评课的误区,才能对语文课进行正确的评课。本文从对语文课评课的误区的分析,对如何正确进行语文课的评课活动做了进一步浅析。  相似文献   

8.
什么样的语文课算是好课?这是新课改中语文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也是语文课改理念落实于教学实际的关键所在。现实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促使我们不能不反思,那些打着课改旗号的所谓“好课”真的符合课改理念吗?“好课”一定是“反传统”的吗?那些刻意运作的语文课到底离新课标还有多远?近几年,笔者研究了上百节语文教改课,发现“好课”的评价标准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仅就评课中的—些标准问题进行追问。  相似文献   

9.
要建设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变革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人手。管窥去年“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这个能充分展现语文教学改革态势的活动来看,我们正处于由课改初期的亢奋期到向语文本体回归的调整期。为了更明晰今后语文课改的方向,我们不妨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该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评课标准上。下面,笔者谈谈对此标准的个人解读。  相似文献   

10.
刘启平 《广西教育》2009,(31):12-13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抓好“三个点”,具有“四个度”。教师把握这些评价要素,有助于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历来备受关注,这不仅因其在小学语文课中所占比例最大,还因为平时老师们上公开课、听课、评课也多钟情于它。笔者最近读了有关阅读教学的文章,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一年多的今天,有专家疾呼“语文课又怎么啦?”有专家为此而“深深的忧虑”。专家们所听的大多是反复试教精心锤炼的“精品课”,相当一部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的是耗时数月耗时不菲的“表演课”,这样的课尚且如此,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接受的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所提问题深刻尖锐,发人深省。笔者任教中小学语文二十余年,作为一线教师…  相似文献   

12.
校长要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必须深入课堂听评课,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据我们的调查,每周完成四节听评课任务的校长却屈指可数。有的校长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随意听几课凑数量,且只听不评;有的听课本只有三言五语,没有评课意见。问其原因,他们往往强调客观,借口会议多、活动频。我们认为,产生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校长们对听评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高,造成校长们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现象如不改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难以成功。校长对听评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必须提高,教育思想必须端正。校长深入课堂听评课,有利于取得第…  相似文献   

13.
在评课交流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时用“学生很配合”赞之;在寻找不足时,有的以“学生不配合”而蔽之。以学生配合与不配合作为评价学习风气或教学得失的依据。总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这是由于不论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角度看总有不妥之处。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组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评课更是衡量一个教师理论素养、教学基本功、专业底蕴的重要指标。为此,各地学校都在积极开展评课活动。然而,有关评课的评价标准却见之不多,评价的方法也有些片面。有的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拿来套用,  相似文献   

15.
说到语文课,仿佛谁都可以品头论足一番。然而.在新旧教学理念交替、碰撞、磨合的今天,在应试教育仍然没有偃旗息鼓的背景下.到底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呢?笔者自1999年担任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以来.每周的例行公事之一.便是组织包括听评课等形式在内的教研活动。在具体听评课时.有时也会感到茫然无绪、单调重复;有时也会怀疑.这是不是应景式的务虚.是不是形式主义的自我纠缠,但看到同事们在执教公开课的可圈可点.也使我似乎摸到了一点听评课的门道.  相似文献   

16.
周立根 《现代语文》2007,(2):121-123
“上语文新授课难,上试卷讲评课更难。”许多语文教师常如是感慨。是的,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果放眼当前语文试卷讲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只机械地对答案,不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老师满足于条分缕析的讲解,仍采用“填鸭式”的讲评方式;有的老师对题型分析落入俗套,走不出“老生常谈”的怪圈。课堂上,学生缺乏听讲的兴趣和欲望,甚至出现昏昏欲睡或交头接耳等事情,教师愤怒、痛苦……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讲评课未能靠船下篙,对症下药:讲评课未能以新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讲评课未能……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教师,自踏上教育岗位那天起,参加最多的教研活动恐怕就是听课、评课了。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以“新课程、新理念”为主题的各类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已使校本教研生机盎然,然而,究竟该怎样评课,却让不少教师感到茫然。笔者就此不揣浅陋,谈点见解。一、评课要把握科学的标准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在走进教室开始听课之前,活动的组织者会把一张“评价表”发给你,表上对评价要素、评价细则、评分标准、评价等级都作了规定,并且每一个项目的内容都十分具体。面对十几个项目中的上百个加权分值,听课者已是眼花缭乱,专心听课也就大打…  相似文献   

18.
听评课活动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说自话(各说各的)",一种是"轻描淡写"。之所以出现这样两种情况,原因在于听评课活动有时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缺乏统一的观察视角、规范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指导思想。由于彼此的视角不同、立场不同、依据不同,就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如果彼此坚持己见则又会演变为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为教师和与教学有关的方面提供教学状况的信息 ,提供改进、完善与探究建议的课程改进与开发活动 ,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教学 ,就有对教学的评价。然而 ,“教学评价”这个名词和以上概念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则是现代才有的 ,出现在 2 0世纪的 80年代。在 2 0世纪的 5 0~ 70年代 ,通常称为“听课评课” ,其任务更多地侧重于“课程管理”范畴 ,用于检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达标 ?达到什么水平 ?其目的是监督、规范和指导。 2 0世纪 80年代 ,“教学评价”或称“教学评估”一词才开始…  相似文献   

20.
你们——青春的,强壮的,单纯的,敏感的——也是脆弱的你们,还喜欢语文课吗?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研讨会”上,特级教师方仁工评课时不无沉重地说:“学生们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这不是个别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