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末,世界著名旅行系列图书"孤独行星"(Lonely Planet)在其最新的《2011孤独行星最佳目的地》一书中,评选出"全球十佳书店";总部位处北京三里屯的"老书虫"(book-worm)书店当选其一,且是唯一入选的亚洲书店。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老书虫"的故事。我,是"老书虫"书店的一本书;"老书虫"就是我的家,阿莱克斯是"老书虫"的创办人兼老板。  相似文献   

2.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杨靖译91岁的妈妈沉溺于一个无人能赢的游戏之中。她妙手施展的每一招数,都令人惊奇不已。妈妈已经91岁了,她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她想要多年轻就有多年轻。有时候妹妹和我都希望她上点儿年纪,让我们来管管事,可是她倔得出奇,似乎以为她仍有能力一如既往地...  相似文献   

3.
黄波 《东方文化》2001,(5):125-126
读过许多化人回忆在蒋介石政权下如何与当局周旋的字:书被禁,换个书名或换个书店甚至另换一个封面便又出版了;给别人写稿出书难免掣肘,几个穷书生凑合凑合竟然也能办一份报纸一本刊物开一家书店;自己的刊物、书店被查封,  相似文献   

4.
猫咪女王     
第一次见到小缺是在街上,我正在喂食从二楼书店被赶走的猫,小缺闻香而来,睁着贼亮的一双大眼,在稍远处打量了我一阵之后,似乎认定此人合格,就毫不客气地挨过来撒娇了:喵喵叫、装可爱、磨蹭、讨摸摸、路倒……极尽谄媚之能事、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还把自己塞进我的大包包里,意思再清楚不过了":把我带回家侍候吧,猫奴!" 不久,神通广大的小缺就找到了二楼书店,它第一眼看到我,兴奋不已,马上装熟打招呼,对这个到处都是猫的陌生环境,似乎感到新奇又满意.它到处察看一番,饱食一顿,且把全部的猫都打过一轮之后,就选定某个最温暖舒适的位置,把原本睡在那里的女王可可赶走,躺下呼呼大睡了!我很吃惊,不敢相信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厚脸皮的街猫!从那天起,小缺就成了书店里的女王,此后它一直稳坐女王宝座,而且是书店任期最久、地位最稳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王.  相似文献   

5.
高原上的一个小城是我的故乡,它有一个给人无限遐想的名字--大理.在外求学的日子,忙碌而紧张,疲倦的时候,我常常回想那些遥远的云水间的记忆,心里就会感到平静和温暖.每到假期,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尽情地享受那种恬淡舒适的日子,蓝天绿水,云卷云舒,每一个动人的细节我都用心品味,悉心珍藏.……  相似文献   

6.
<正>2006年,我初抵英国求学。那一年的10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切斯特(Chester)的旅行。切斯特位于英格兰的西北,在罗马帝国时期曾是军事要塞,至今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城墙。第一次到访的我沿着城墙四处乱走,又随意下了城墙,逛进了一间二手书店。在英国,二手书店随处可见,有些哪怕很小的镇子,都有闻名全国的书店。因为时间已久,我不再记得那间书店的  相似文献   

7.
陈青云往事     
在家乡云龙读书的时候,我养成了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最喜欢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在逛书店的时候,偶尔也喜欢浏览一下陈青云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孕育着一颗长大成人的种子,而在每一个成年人的心中,则回味着孩提时代为那即将实现的梦想所饱尝的辛酸而又甜蜜的滋味。我的梦想就是寻求冒险。我十五岁那年,便跑出家门,奔向大海。在三十年代的纽约,到处都是船只。象阿基塔尼号、毛  相似文献   

9.
听说,你要回去了.你不知道,我有多羡慕. 你问我,有哪些地方是要替我再去转转,哪些人要代我去见见. 要说,还真不少呢! 古城人民路,肯定是要去的,要花时间一家店一家店地逛,尤其是下半段,几乎每一家都有故事.海豚阿德家的书,虽然不打折,但精品不少,都是阿德亲手挑的.还有每天在书上睡觉的学术猫“袜套”,袜套在大理在微博上可是名人哦.午后,傍晚,懒懒地坐在二楼临床的位置逗猫玩儿,我之所以不说看书,是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说看书,尤其是阿德书店里的那些书,几乎不太可能.阿德那里的书,我个人觉得不少适合深夜读、反复读.  相似文献   

10.
离我的居所不远,有一家专门出售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的书店,名“万圣书园”,从上午九时一直开到晚上九时。书店一楼一底,清洁雅致,称为“书园”十分恰当。我是这家书店的常客,用不到十分钟就可以从我的住所走到这家书店。我尤其喜欢它的氛围:充满文化气息,书籍门类齐全,够得上“学术”称号的,才上得了书架。进出的人全都是附近大学的师生。在这里,人们可以随时遇到著名的学者,他们也是来寻求知识和精神享受的。经常到这家书店,我越来越感到自己读书少、思考也少。来此总会获得一种激励的力量;知识的海洋几乎没有尽头,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1.
外婆的泪     
我出生不久,就与外婆住在一起,一直到四岁,我才搬离了外婆的屋子,回到父母的身边.到现在,我仍然能记起外婆当时的音容笑貌和她所讲给我听的每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远眺,吴安臣印象我始终认为,大理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地处滇西要冲的大理,仿佛是一个驿站,用它的山水和田园,为每一位南来北往的人提供一个不让心灵孤独的所在。与大理的地理位置一样,大理的作家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沉静而淡泊的风气,不喜张扬,更不喜欢拉帮结派、划地抢滩。每一位作家都似乎怀着一种开放而包容的心理,去接纳州内外不同地域的作家们,因而在全省文学界中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这样的情形,使得大理作家群落中的每一位作家,都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各地的作家都发自内心地敬重他们,喜欢他们,乐于与他们亲密无间地相处。吴安臣是我多年的挚友了。第一次见到吴安臣是在几年前,我去大理参加滇西笔会,  相似文献   

13.
<正>人口堪过400万的新西兰小则小矣,国民读书的热情丝毫不比任何大国逊色。据说按人头比例,新西兰人均拥有的书店可荣列世界第一——平均每7500人即有一家书店。读书在新西兰日常如呼吸。别号长白云之乡的新西兰是阅读的天然佳境——山间荫下、草边水滨,随处可以席地捧读消一永昼。国内知名大连锁书店有Whitcoulls与Borders,但无需24小时开张,因为数量众多的街区二手书店、方便贴心的社区图书馆及普及率高的电子阅读器已够满足读  相似文献   

14.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春天,也最怕过春天。春天虽然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鲜花,能听到俊俏的燕子呢喃,但每到春天,家里常会断粮,我们就要忍饥挨饿地过日子,长日如年。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得背着篮子、提着小箩筐,到山坡或小溪边采野菜,以补充粮食的不足。在我儿时的印象中,那时的山野不仅是个大的"鲜花店",还是一  相似文献   

15.
独自在家     
因为时间太久,墙上那幅画的颜色已经变得很暗,上面的人物都看不清了。这是一幅18世纪的意大利油画,一点儿也不值钱,20世纪30年代我父亲买下的。他去世后,画就传给了我和妻子。将来,它又会属于我们的儿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常常会凝视着这幅画以及家中的其它摆设。虽然搬过几次家,但这些东西总是给人一种永恒的感觉。每一件摆设都是我们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与其它东西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整体。就拿这个书架来说吧,每一本书都能令人回忆起一个故事:吉尔想买,或者是我想买,也许是一件礼物,可能我们曾一起朗读过其中…  相似文献   

16.
吴棠 《大理文化》2003,(4):55-58
天山知音 在云南,我很少逛书店.因为没有我需要买的书;我买书都是从北大附近的"万圣书园"去邮购.今年6月,他们给我寄来第32期<万圣阅读空间>,这是一份书园自办的"燃一炷书香,续一份书缘"内刊,书评之外是新书目录.从目录中我发现了这样一条信息:  相似文献   

17.
康军 《世界文化》2023,(1):48-51
<正>书店往事从伦敦乘坐“欧洲之星”号快速列车几个小时就抵达巴黎。在去往巴黎圣母院的塞纳河桥边,就是闻名遐迩的莎士比亚书店。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到访巴黎,刚刚参观完圣母院的我无意间向导游问起,这附近可有一家叫作莎士比亚的书店?那位台湾女博士导游高兴地指向车后说:“下坡几步就是,您可以去看看,给您五分钟!”我听罢拉起女儿就跑了出去。  相似文献   

18.
突然长大了     
当我把音乐关掉的那一刻,突然感觉到一阵莫名的寂寞,家里面只有我一个人,周围寂静无声。虽然外面天大亮,但心里面却仍然无力地呻吟着。每到这时,我都不禁走到电话机前,拿起话筒,  相似文献   

19.
哈佛,是一种魅力。哪怕是匆匆的过客在这里停留片刻的时光就可以感觉到她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飘过哈佛广场,飘过遍布哈佛大街小巷的书店,最终飘向哈佛的各个学院。哈佛广场,每天都有数千人穿越这里,他们当中有手里夹着书本的学生,他们急匆匆地奔向下一个教室;广场上还有脚步悠闲得多的游客,游客们可能不知道:身边走过的吹着口哨的男子可能就是哈佛的大牌教授。游客们去了哈佛的书店。他们发现:这里的书店似乎有别于一般的书店,既有入门新生的课本,也有冷门的书。游客们去了草坪,不知哪位教授的讨论课搬到了草坪上,或许这就是你感兴趣的专业…  相似文献   

20.
土耳其的善本书店在土耳其,有一种专门出售善本书的书店,很受广大读者欢迎。善本书店内一般都有许多14-19世纪出版的手写和木刻版印成的古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书店出售的书籍和刊物中,有小说、知识类书、消遣性书、工具书和各种杂志等。书刊以波斯文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