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根分泌物及其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分泌物是根际动态过程的核心物质,含有多糖、蛋白质、酶、有机酸、AA、酚类等多类有机物,影响着根际PH、EH和微生物活性,决定着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控制着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和归宿,同时也是问作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根的溢泌物与根际微生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山西长治不同区域分布的松树、柏树、苹果树的根际及耕种 2 0年以上的耕地里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品 .采用稀释混合平板法分离培养和活菌计数 ,研究了根际微生物种群与植物根溢泌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松树、柏树根际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在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差别不显著 .苹果树根际、耕地土壤中微生物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 ,均与季节变化、土壤深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用根箱法分析了受萘污染的菖蒲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萘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可能起抑制作用,根系泌氧及短时期根系分泌物等可以减弱萘污染的影响,长时间后非根际的环境比根际环境更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萘污染严重抑制土壤真菌的生长,植物根系的泌氧和根系分泌物极大地减弱萘污染对真菌的影响.菖蒲的存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两种白芨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评价,对两种白芨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两种白芨根际微生物菌群种类丰富.紫花白芨根际微生物的物种丰度比黄花白芨微生物的物种丰度更高,它们的微生物菌群差异水平从门到种均存在.其中,两者显著差异的根际微生物包括29个属和33个种.这些丰度较高的根际微生物之间大多相互促进,有利于改善和提高白芨根系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峨眉山珙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峨眉山珙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珙桐林珙桐根际和非根际两种土壤样品,分别进行微生物的分离、测数,并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珙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共得到细菌菌株85株,分属于9个属;放线菌菌株28株,分属于2个属;真菌菌株13株,分属于5个属.同一地区珙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珙桐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6.
对烟草根系施用5种配方肥料,并分别检测烟草移栽前、后20,40,60,120 d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比较研究了不同肥料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烟草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等数量均比不添加有机肥的处理(N0处理)呈增加趋势;其中,50%无机氮+50%有机氮处理(N3处理)能显著增加烟草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真菌、细菌、霉菌数量分别达到2.46×10^5,2.96×10^8,2.95×10^4个/g .在烟草种植中,施用50%无机氮+50%有机氮的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烟草根际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对7种不同栽培处理的薯蓣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及检测结果显示:锯末和稻秆基质穴栽的薯蓣根际土壤中薯蓣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拮抗微生物的数量分别为3.10×103CFU/g与4.30×105CFU/g,添加黄泥穴栽处理区、常规处理区及锯末、稻秆或黄泥添加辛硫磷的处理区均未检测到拮抗菌.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物的添加,有助于拮抗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土传病害,辛硫磷对根际拮抗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系分泌物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根系分泌物的类型和组成,并综述了根系分泌物对根际的理化性质、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特性和根际土壤养分释放的影响以及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盐生环境中,渗透胁迫及离子胁迫对玉米造成直接伤害,但它可以通过稀盐、拒盐和有机物积累等方式来抵御盐胁迫,与根际共生的微生物在玉米而盐胁迫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不同培养基测定了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根际细菌的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发育周期中,根际细菌的数量变化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越冬期前,恰与小麦冬前分蘖盛期相对应;第二个高峰是在抽穗开花期,恰与小麦绿色面积最大的时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水生高等植物对藻类的抑制效应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就水生植物种类、光照、温度及根际微生物这几个因素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不同的水生高等植物抑藻效应各不相同,水葫芦抑藻效应最明显;根区光照过强会影响对藻类的抑制;温度降低抑藻效应也会随之降低;根区微生物的存在对根系分泌物的产生及作用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土传病害会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隐患。利用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防治植物土传病害并保证产量和质量,而且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造成污染,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综述生防芽孢杆菌根际定殖及其微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亮毛杜鹃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及植物之间的联系。本文对生长于云南省楚雄市的亮毛杜鹃(Rododendron microphyton)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结果共获得真菌75株,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它们均属于半知菌亚门的8个属,其中青霉属31株,占总数的41.3%,属于绝对优势类群,结果表明亮毛杜鹃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根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担负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正确全面地认识根的生理功能对全面认识根的形态和结构以及研究植物的整个生命活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际促生菌及其在防治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是我国首要重点,而设施蔬菜农田具有高度集约化的特点,多年连作,土壤环境恶化,肥力降低,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其中土传病虫害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研究其治病机理,并介绍根际微生物在防治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植物能否通过其根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获取糖类、氨基酸和尿素等有机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商洛学院学报》2019,(4):21-26
为探明不同病情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植株根际土壤的营养成分差异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以丹凤凯农魔芋种植基地为调查对象,对不同发病情况样地的根际土壤进行采样及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六个样地的土壤样本在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以及pH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调查的土壤样本中,正常生长植株根际土壤的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发病植株,而速效氮、速效磷呈现不一致的结果。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以阳河村最高,分别达2.15%和0.1%;速效钾含量以南丈沟村最高,达131.5 mg·kg~(-1)。魔芋根际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的含量可能是影响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关键营养因子。建议在魔芋栽培管理中,适当控制磷肥,而增加有机质和钾肥增强魔芋植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生物固氮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而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分支———联合固氮的研究只有短暂的二十年左右的历程 ,但其理论和研究发展迅速 ,获得了许多新成果。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根际联合固氮作用在农业中的潜在经济价值开始呈现 ,前景令人瞩目。1 根际联合固氮的发现及发展早在一个世纪以前 ,人们就已开始对共生和自生固氮作用的研究 ,但直到 1976年才开始联合固氮的研究。Dobereiner等人在比较了热带牧草———固氮螺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两种固氮体系的差异后 ,发现除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之外 ,固氮螺菌与植物间存在一种…  相似文献   

19.
《商洛学院学报》2017,(6):42-46
为了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桔梗的促生效应,并为克服桔梗连作障碍的促生菌剂研发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以溶磷和解钾能力为筛选指标,从商州区油菜根际土壤中分离了根际促生细菌,通过测定产氨、产IAA和固氮能力等多项指标对促生菌进行了筛选,进一步通过接种菌悬液的种子萌发试验测定了分离的菌株对桔梗幼苗生长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从油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9株同时具有溶磷和解钾能力的功能菌,其中6株菌(N-1、N-3、N-15、N-33、K-25、K-18)具备产氨、产IAA和固氮能力,3株菌(N-1、N-15、K-25)接种后的桔梗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茎长均明显高于未接菌的对照组,对桔梗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其中K-25菌株的促生效果最强。证明了从一种植物根际能分离到对另一种植物有促生作用的功能菌,促生菌在不同植物根际的分布和作用存在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对环境友好的生防细菌防治三七疫霉病,通过高温处理、稀释涂布法分别从三七健康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分离了21和16株可培养细菌,并以对峙培养法分别筛选到6和7株拮抗菌株,上述13株拮抗菌株经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结果表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有较丰富的可培养细菌,而患病植株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中的拮抗菌株较丰富,表明健康植株与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的拮抗细菌丰度发生了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B1的抑菌带宽达8.5mm,具有一定的潜在生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