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跨文化角度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近年来翻译界探讨的热点.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他们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所长.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翻译实践中,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英汉互译中需要转换的对象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孤立静止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即词典释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动态的相对价值。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变通既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也是非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同单纯的"形似"相比,"神似"无疑更可取。  相似文献   

3.
英汉互译中需要转换的对象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孤立静止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即词典释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动态的相对价值。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变通既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也是非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同单纯的"形似"相比,"神似"无疑更可取。  相似文献   

4.
浅谈“文学风格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作者有不同风格。译文中如何保持原作的风格,又能体现译者的风格,同时将二者结合起来,这在翻译过程中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传达出来的实践活动。为达到译文的“忠实”与“通顺” ,翻译中对词性、句子成份、结构、语态、喻体等进行“转换”常常十分必要。本文列举了翻译实践中常见的十种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6.
语言背后就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我们“似是”的理解往往跟原意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7.
语言背后就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我们“似是”的理解往往跟原意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8.
"翻译体"就是一种风格,它代表着原文的文体风格、语言风格和作者风格。它是原语文化的传真。同时,"翻译体"影响并丰富着中国语言。为此,从其实质分析证明,"翻译体"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翻译就是翻文化。只有了解和掌握两种文化,才能做好翻译。本文探讨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论述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翻译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外壳形式,是表达思维的符号系统。汉语以质定文,以情做经,以辞为纬,形、声、情三结合,声情并茂,五情发而成辞章;英语也是一种思维符号,它同样应用语音修辞、语义修辞等修辞手法。然而,汉语有两个缺点,一是"话不够用",二是"语法的不精密",致使翻译"必有失"。据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英汉翻译中的"失"现象,笔者分别从英语与汉语词形、构成、表意特征、文化载体四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失"之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翻译教学还是教学翻译都包含翻译活动,翻译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意义的传达。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表达相同意义时,英汉的语言形式无论在句法上还是在词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翻译中,为改善学生无章可循的翻译实践,教师不妨专辟时间尝试将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适当系统地引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自信大胆地体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2.
"翻译体"是英语学习者在翻译中常犯的毛病,以《圣经》英汉对照版本为例探讨"翻译体"的种种表现和克服途径,以使译文更加接近"信、达、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翻译就是用最贴切的自然的语言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信息,首先是意义上的再现其次是风格上的再现。  相似文献   

14.
论翻译“忠实”标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在翻译时应该特别注意,以免掉进文字的陷阱。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误译错例,并加以分析说明,以此帮助大家辨明错误根由,了解英汉表达差异,从而在今后的交流中讲出正确、地道且得体的英语。1.谢谢你们的帮助。误:Thank your help.正:Thank you for your help.析:感谢的对象是人,不是事,所以应用you作宾语。“为某事而感谢某人”应用句型Thank  相似文献   

16.
"Philosophers among the Carrot"在写作的语言上极其艺术化,其风格化的特点要求在翻译该文时,要精心选择翻译策略,以保持原文的神韵与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17.
钟心 《大学生》2020,(3):7-9
语言的障碍曾经中断了巴别塔的建设,但现代社会,语言之间的互译可以使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病毒没有国界,战"疫"也需要汇聚各方的力量。这一次,抗击新冠肺炎,一支特殊的队伍由各界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充分发挥语言翻译优势,以"译"战"疫"。北外、上外等外语院校以及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校外语院系的同学积极加入其中,他们翻译审校了大量外文资料,同时也将中文资讯翻译成多语种向全世界传播出去,用专业知识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庆丰 《海外英语》2016,(15):118-119
笔者发现,目前社会上对于"低保"这一术语的翻译存在一词多译及术语译文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于是,笔者从理解"低保"的内涵着手,然后通过平行文本对比研究、现有译本语言分析等方式探讨"低保"的准确翻译。最后,笔者给出翻译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零翻译"较好地解决了翻译实践不同层面上的不可译问题,具有创新意义。经过探讨翻译学界比较关注的不可译问题,得出结论:任何"不可译性"都是相对的。基于不可译性的成因,即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因素,通过例证对"零翻译"现象进行了简要概括和分析,旨在为"零翻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汉英语言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差异容易导致东西方人理解的误区。“黄色”在中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故翻译不应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应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