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责令各个教区对其所辖区塔珠穷人进行救济。1834年英国资产阶级制定了新《济贫法》,试力冯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穷人问题。从20世纪初开始,英国的济贫政策逐步被纳入到“福利国家”的建设之中,从英国济贫政策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经历了干预协调,参与支配和全面干预等几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英国“新济贫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的济贫法是专指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的法律。在英国实施济贫法的300多年中,1834年的“新济贫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掌握政权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以自己的利益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体现。本文从产生的原因、制定的过程、实施的后果等方面对“新济贫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查尔斯·狄更斯早期的经典小说《雾都孤儿》发表于1837年,是英国颁布实施《新济贫法》的第四年。作者以一个济贫院孤儿的成长为题材,描绘了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制度两大原则"济贫院检验"和"劣等处置"对小说人物造成的阶级屏障和社会控制的效果;反映了《新济贫法》推行过程中的阻碍,表达了其对新济贫法制度下某些官员以公谋私的批判与讽刺;并结合小说主人公奥利弗的成长阐释了狄更斯早期自助、救助与互助的多元慈善思想。  相似文献   

4.
工业革命的进行及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英国的失业与贫困问题非常严重,但在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社会的基本共识是主张实行极为有限的救济。院内救济是这一时期英国济贫法制度的基本原则,但其实施并不顺利。院外救济虽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但其不仅存在且不断扩展。这一时期英国的济贫法制度一直受到诸多批评,但其在改善救济管理、实施区别性救济方面的措施,济贫法制度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降低济贫支出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出现了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济贫法令。纵观王朝统治时期,英国政府处理这个问题的思想原则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经历了由单一惩罚到救助为主惩罚为辅的变化。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也面临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国娟  吴张聪 《海外英语》2022,(5):204-205+208
《雾都孤儿》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名著,它深刻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黑暗的社会现实。书中着重刻画了当时穷苦人民的生活,这与当时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以下简称“新济贫法”)有着密切联系。文章将从《雾都孤儿》这本文学巨著入手,从济贫院、理事会和社会救济环境这三个方面探讨新济贫法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对今天中国健全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受圈地运动、宗教改革、价格革命等多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贫困人口大量涌现,教会救济渠道已无法保证贫民生存所需,迫切需要政府介入。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有效地解决贫民救济问题,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从惩戒济贫为主转向帮扶救济为主。到1601年,第一次以国家立法形式介入贫困救济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出台,都铎时期的英国政府最终建立了一套以政府主导、分类救济为特征的济贫体系。虽然《伊丽莎白济贫法》并不完善,但它为现代英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个民族传承性很强的国家,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这是吸取了济贫法及民间组织的经验逐步形成的。福利制度是英国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在稳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福利制度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费边社的领导人韦伯夫妇不仅是改良主义政治家,还是杰出的社会学家,其丰富的社会学说特别是其中的济贫思想对转型时期的英国社会及战后福利国家的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圈地运动、物价上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得英国的贫困和流民问题日益严重。英国政府推出济贫法企图解决英国流民贫民问题,挽回现状,实质则是为了将农民推向城市,为工业革命提供低廉的劳动力,为政府圈地运动让步。英国散文作家威廉·科贝特深入农村,撰写的散文集《骑马乡行记》真实展现了圈地运动下政府济贫现状。本文拟从圈地后农村的凋敝、政府的苛捐杂税及虚假济贫现象展现农村济贫现状。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发祥地,英国的社会立法亦走在世界前列,其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英国中世纪的济贫法,英国的社会立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其间虽出现过反复甚至倒退,但最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为英国“福利国家”的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其他国家在社会立法方面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样板,想念对于正致力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我国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社会保障体系法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建议制定《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基金法》,以确立和完善国家统一的、规范的、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劳动法价值的理论,目前尚属空白。作为劳动法,其价值重在保护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安定,促进人权保障。这里从劳动法价值的概念、劳动法的价值特点、劳动法的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换。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尚未在整体上实现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化,动产善意取得法律构成要件应当包括让与人要件、受让人要件及标的物要件等。其法律效果主要发生在原所有权人、让与人和受让人之间。  相似文献   

15.
1968年,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美国第一部双语教育法应运而生.此后,美国的双语教育便被纳入法制化、国家化和政治化的轨道.然而,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又迫使联邦政府多次对双语教育法进行修订.2002年,随着新基础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颁布,双语教育法为《英语习得法》取代.  相似文献   

16.
法律制度怎样满足社会变迁的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是法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中国法制史上永远闪耀着它奇异的光芒。文章通过对新中国第一次离婚潮的历史社会因素分析,道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产生的背景;通过对新中国第一次离婚潮的法律因素分析,道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广泛的社会影响。目的是让新中国第一次离婚潮带我们走进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把握好法与时的关系,以满足人们对法律的真正需求。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的缺失是造成女性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的特点是社会网络规模相对狭小、社会网络差异小、社会资本存量匮乏、初始位置低。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对贫困女性的反贫困治理需从三方面着手,即:提高贫困女性的社会地位;扩大贫困女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加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8.
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渊源于中国儒家思想。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并借鉴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必然行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法通则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法律化,突出了对人身权的保护和道德平衡的原则,多方面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立法原则。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有利于增强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奈件下的道德调控力量.促进社会道德水平大范围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作为刑事诉讼法新设的一项制度,是未成年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之必要性建构在考量未成年犯罪案件特殊性及保护未成年罪犯隐私权基础上。其功能性价值在于保护未成年罪犯免遭社会非规范性评价并促进未成年犯罪者有效融入社会,预防其再犯,降低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20.
清末,由于殖民势力的入侵,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的巨大变化已超过了旧有法律调整的范畴,迫使清政府决定修订《大清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