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教育"的实质、步骤与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同时关注师生各方面的发展,是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其基本特征有:师生同益,感情先行,强德富智,笃行不懈。其步骤主要有:理解氛围的营造;理解观念的促成;“理解教育”的课程实施;理解型道德教育场建设。“理解教育”的基本发现在于理解是教育的资源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理解教育建构了自己独特的道德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包括理解即德行的德育内容论与德育实践论.“善解入意”的德育基质论,“将心比心、体贴关怀”的德育方式论。“学校道德场”的德育建构论等丰富的内容。它改变了以往学校单一的、说教式的、教条化的道德教育模式,成为构建理解型学校德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07,(2A):90-90
仅仅三年的时间,平乐中学就通过“理解教育”从一所薄弱学校跻身上海市先进学校行列。并在全国产生影响,从表面上看,是其针对后进性的“理解教育”走出了一条加强初中建设的特色之路;但从实质上看,平乐“理解教育”所带来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是学校“腾飞”的真正动力。[编按]  相似文献   

4.
孙岩梅 《河南教育》2009,(12):19-19
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新型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股新风。一所学校,一旦将具有校本特征的“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强势文化来塑造,使学校文化带有深深的理解特征与个性痕迹,就可以说形成了“理解型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5.
“理解教育”主张课程实施要有想像力,有三方面依据:课程的文本性质、师生自身的经验和中考改革。有想像力的课程实施意味着打破教科书独白,兼顾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6年,前身是“能仁学堂”,校训是“能仁致远”。近年来,学校以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以“能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研究》为抓手,坚持继承与创新同行,努力培塑师生的“能仁人格”,把让每位师生拥有“不断生长的道德和带得走的能力”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懈追求。学校把文化追求落实到课堂研究、课程建设、队伍管理等实际行动之中,让师生共同享受文化建设的芬芳,使百年名校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高继华 《上海教育》2010,(12):57-57
2009年下半年,奉贤区教育局推出了“优质化学校项目”。在这一背景下,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理解教育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建设“优质化学校项目”协议。在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学校全面开展“理解教育”,并在推进“理解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建设是营造学校生命的血液,是营造学校生命成长的“场”,是立足长远办教育的“远谋”。学校文化建设者殚精竭虑的是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的路径,让师生皆努力成为学校文化人,而不是把学校文化作为化妆品、金银首饰去装点学校。  相似文献   

9.
樊健 《江苏教育》2023,(34):57-59
班华先生的实践德育、整体育人思想引领着一线班主任创新班级教育、做自觉道德教育者、享受道德人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多维体验中自主建构道德生活,实现自觉成长;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建设班级教育共同体,有助于提升班级教育合力;进行“融和德育”的实践探索,有利于优化班级教育生态,帮助师生共享道德人生。  相似文献   

10.
周洪宇教授认为,“阳光教育”是一种相互感染、呵护和促进的教育.包含了关爱教育.合作教育、挫折教育.理解教育、赏识教育等内容。提出学校教育阳光化的三个方面.五大行动和五大法则。其中,“孝亲教育”、”意商”及“合育”的提出颇具新意。孝亲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髓,孝是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