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魏晋之际的一位大儒,王肃所为人注意的往往只是经学史上的“郑(玄)王之争”,其儒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却常被忽略,本通过对王注《孔子家语.致思篇》的研究发现,王肃的思想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具有援法入儒,德(礼)法兼备、顺时权变的特点,深刻地反映了魏晋之际复杂的社会和政法变革,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梦珊 《文教资料》2014,(30):35-38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于受“王肃伪书”说的影响,其价值一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随着相关出土文献的出现,近年来掀起了对《家语》研究的高潮。本文试图对搜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相似文献   

3.
《孔子家语》是一部儒家的重要文献。书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言谈行事,对孔子和儒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家语》中所塑造的孔子形象与《论语》相比更为完整、丰满,所传达的孔子的思想观念也更为具体、全面。比较两书在孔子形象塑造上的不同,有利于还原一个完整的孔子形象,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教务杂志》通过刊载大量儒学研究论文及儒学典籍的英译文,深入探讨儒家文化及孔子思想。连载于《教务杂志》的赫真信英译《孔子家语》系英语世界最早的英译文,通过学术性序言、阐释性注释以及显性化译文等翻译策略凸显了孔子的伦理道德典型、博学多才的智者以及循循善诱的师者形象,向西方世界展示了儒家文化和孔子形象,不仅对儒家文化和孔子形象建构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西方世界读者认知中国早期社会文化历史图景提供了资源和例证。  相似文献   

5.
大量出土文献表明《孔子家语》所出有源,并非王肃伪造。据王肃《孔子家语序》和郑玄生平推断,王肃当于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获得《孔子家语》,并为之作注。《圣证论》是王肃驳郑的产物,其当作于《孔子家语注》后。王肃《圣证论》早佚,今存佚文35条。从今存佚文看,《圣证论》王肃直接引用《孔子家语》12条,化用《孔子家语》的观点2条。王肃对《孔子家语》虽非常器重,但对其中的观点,并非一味盲从,而是慎重地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6.
《孔子家语》所附两篇后序都是可信的。今本《家语》前四十篇相当于孔安国所说“吕氏之所传”,后四篇相当于“诸国事、七十二弟子之言”,这四篇原来不在《家语》之内。《家语》确为先秦流传下来而由孔安国最后编定的古书,所谓王肃伪作的说法固然是错误的,时下比较流行的“汉魏孔氏家学的产物”之类说法也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东汉王肃所撰《孔子家语》一书为研究对象,详细总结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和教育思想,论述了变革时代孔子思想的价值和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孔子家语》长期被疑而不用,随着新出土文献的挖掘,《孔子家语》蕴含的资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孔子家语·儒行解》详细的论述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儒。试结合时代背景考证《儒行解》的成篇年代,探讨其思想内容及其价值,力求在前人基础上抉发君子儒的精神特质,对理解孔子思想及早期儒学无不裨益。  相似文献   

9.
由于《孔子家语》“伪书”说的影响,荀子研究中几乎还没有人注意到荀子与《家语》的关系.实际上,荀子在秦昭王时将该书材料带到秦国,《孔子家语》才得以传到汉代并流传至今.《孔子家语》内容丰富,资料宝贵,《荀子》与之思想相通、材料一致,了解二者的关联,对荀学研究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0.
梁春红 《文教资料》2011,(36):19-21
《孔子家语》中记录的颜回,崇礼重德,尊师行“仁”,善于自化融会知识以“足发”.还有他含民本倾向的政治思想,“不迁怒”、“不贰过”的好学精神,贫而不忧的处世态度都使其在后世树立了高大形象。《孔子家语》与《论语》和《庄子》中记录的颜回形象有所互补或差异,对这些互补或差异性进行简要的比较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颜回形象及其对后世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孔子家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早期儒学发生、发展的情况,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书中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世有着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孔子家语》是战国后期孔子弟子记录整理的一部孔子言行录。它为人们在《论语》之外完整理解孔子及孔门儒学主张提供了重要补充。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在保留孔子家世、生平、业绩及“七十二弟子”名录方面提供了一手资料,揭示了孔子的“存亡祸福,皆己而已”的神人感应观,从“仁”“礼”“德”“法”四方面论析了孔子心中的“明王之道”,从“士人”“君子”“贤人”“圣人”诸方面阐述了孔子眼中的修身之道,并补充论析孔子关于“人道”之依据(人性)的思考,包括人的“性命”“人情”的涵义以及因人情而治人的“人义”规范。宋代以来,《孔子家语》一直被视为王肃假托的伪书。20世纪70年代两次汉墓出土文献证明此书不伪,应当纳入先秦儒学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孔子家语》中的叠音词共33个,出现46次。其中AABB式较少,多为AA式,且多为形容词、名词。这些叠音词在展现情感、刻画人物、摹景拟物、深化意蕴上具有独特的修辞功效。对《孔子家语》中叠音词的研究对研究上古汉语双音节词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孔子家语》记录儒家学说,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它被认为是伪书而备受冷落。近年来随着与之相关的出土文献的陆续发现,该书的学术价值得到重新审视,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重新整理。目前通行的整理本众多,仍不免有疏漏之处。本文从校勘、标点、释义三方面对整理本加以整理辨证,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虽是先秦古籍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残缺"、"窜乱"较少,但历经二千多年的流传,也存在着辨伪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所见《吕氏春秋》辨伪材料进行梳理,并以按语形式略陈己见,聊备读者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家》的家族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根植于血缘关系,家族是血缘关系的延伸与发展。本从物态化层、制度化层、精神化层三方面来具体剖析巴金《家》的家族化价值。《家》展示给读的是一幅20世纪初的家庭生活画卷,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新旧化的冲突如何在家庭中演绎来把握传统化之家族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文苑英华》连录唐代文学作品的文献价值大于选本批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具有保存唐代文学作品、保存唐代文学批评史料的文献价值,具有进行唐代文学作品辑佚、唐代文学作品校勘、唐人别集版本考证、唐代诗人考定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孔子自云“述而不作”,然而,其核心思想并非通过“述”的方式而建构,这与后世依经立义的话语建构方式迥异。《论语》载录孔子论及六经的言论很少,孔子的核心思想不是从经典解释中得来,其学说的建构,是在面对现实政治、社会、自我等人生诸多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是从其个体的生命体验中得来,在与弟子的交谈中显现,经弟子的记录与编纂而得以确立,具有脱离经典、独立思考、自建法言的特征。《论语》中的孔子是思想型的宗师,而非知识型的学者。孔子从自我认知、自我期许走向普适性的理想人格追求,其“仁”与“知”互补的人格构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其一以贯之的方法是以“观”为基础的“思”。孔子“语”的特质是思想,是问题指向,“语录”具有思想建构的功能。纂辑语录是儒家思想建构及知识生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陶澍全集》是"湖湘文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研究陶澍生平、政绩、作品以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对湖湘文化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从文献价值学的角度看《陶澎全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道光《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承续前志,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为完善,与《大清一统志》紧密结合,实现了为《大清一统志》取材的目的,表现出清代地方志编纂高度的成熟。道光《夔州府志》是现存内容最全面、体例最完备的以三峡库区为中心的地方志书,是研究古夔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