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激发学习兴趣。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课讲得“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材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为学生的写作做点什么实实在在的工作呢?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值得反思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扮演好写作活动的四种角色,即引领者、示范者、点拨者和举荐者。一、语文老师,作文入门的引领者语文老师首先是学生作文的领路人。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也有哲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还未入门,如何学习作文?入门的关键就是学生要有作文的兴趣。我们不谈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写作,但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不要拒绝写作。教会学生不要拒绝写…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身边常出现有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些教师走进教室里时学生总有一种热切的期待?而为什么有些老师一进教室时学生就感到厌烦?又为什么有些教师并未让学生加班加点,也不搞“题海战术”,但学生成绩仍能不断提高?又为什么有些教师即使接的是“差班”,但不久这班成绩也会超过其他班呢?实践表明:情感和认识是相互影响的。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意志的活动过程。它对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不仅起着调节作用,而且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正因为这一点,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发挥了情感教育作用的结果。下面就如何发挥情感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常喜欢这样地打比方,教师的教学应该交给学生“金钥匙”。学生能否接受“金钥匙”呢?这就要看教师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科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能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7.
刘丽华 《宁夏教育》2002,(10):39-39
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数学知识虽然有些单调枯燥,但是也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物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首先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我问学生:“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我接着指出:“石头占有地方叫空间。石子放入瓶子里面后,  相似文献   

8.
“教是为了不教”,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如是说,此话的意思想来大家都明白,那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明白应当怎么去学,会积极主动地自己去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那么如何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也即如何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呢?笔者以为就得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暗藏一位与之始终形影不离的“老师”———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语文学科本身就是极具趣味的一门学科,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有心使其趣味贯穿在整个教学流程之中。如果语文课堂能让“趣”字大行其道,我们自…  相似文献   

9.
《华章》2007,(Z1)
在种植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遇到此类情况:学生对某一问题“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此时教师能给予巧妙的点拨,学生马上就会产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不但能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且会留下深刻印象。点拨确有“四两拨千斤”之神奇功效,那么种植专业教学中常用的点拨方法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困扰语文教师的现象之一便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老师还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的过程、状态等缺少研究,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期待,语文课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那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让孩子们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点拨教学"已成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耳熟能详的一个理论概念和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但有时教师能"点"铁成金,有时教师却"点"不断,理还乱,为什么呢?这里谈一下虹桥一中周桂琴老师和瑞安安阳实验中学陈敏老师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点拨法"取得拨云见日的效果的.  相似文献   

12.
“教是为了不教“,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如是说,此话的意思想来大家都明白,那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明白应当怎么去学,会积极主动地自己去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那么如何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也即如何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呢?笔者以为就得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暗藏一位与之始终形影不离的“老师“--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语文学科本身就是极具趣味的一门学科,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有心使其趣味贯穿在整个教学流程之中.如果语文课堂能让“趣“字大行其道,我们自然不愁学生上课无兴趣,又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呢?那么语文教学中究竟有哪些“趣“字经好念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新教材和自身教学实践谈几条语文教学宜念的“趣“字经.……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中心议题是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上课时的“插嘴”。王老师第一个发言:“有的班学生学习习惯很不好,今天我上数学课,题目刚出示,就有学生不经举手马上说出答案,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李老师深有同感:“有的同学回答错了,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不同见解,不举手发言,课堂纪律一团糟。”关于教师如何处理“插嘴”,有老师举了下面例子:一位青年教师教学《邱少云》,正讲到兴头上时,一名学生插嘴道:“老师,为什么蓝蓝的天上没有闪闪的星?为什么邱少云身上带着子弹、手榴弹而不爆炸呢?”老师一时语塞,碍于有人听课便严肃地…  相似文献   

14.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15.
我们有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经过了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之后,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大幅下降.其中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对化学变化和常见物质的实验室制取的兴趣变化.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的老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多记住几个化学方程式,关注的是学生多做一些为应试中考而编制的试题,而不是真正带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探究去学习化学.忽略了化学这一学科本质的学习方法,往往教材中仅有的几个实验变成在教师监督下按部就班的操作,化学学习也就变成了死记硬背,这如何能让学生喜欢化学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做法,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点拨法就是众多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恰当运用点拨法,能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强化并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在呼唤生成的课堂,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一一设计.为了“完美”地完成既定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师生步步为营,短兵相接,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卡壳”或“争议”时,就急于把所谓的“标准”答案“抖包袱”给学生,殊不知这是在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期待、独特体验吗?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呢?在孙建峰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中,他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正>做老师的经常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人退步了吗?社会退步了吗?也许这个"如"应理解为"像"。时代在变,上一届学生与这一届不一样,学生变了,为什么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呢?现在的学生看起来很不安心学习,但作为教师,深入了解他们了吗?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如果教育引导得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会养成的。所  相似文献   

19.
唐俊 《学语文》2004,(1):4-5
蔡澄清先生语文点拨教学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与蔡先生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密不可分。同样,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提高语文点拨教学能力也需要保持和强化创新意识。为什么有的语文教师学习了语文点拨教学理论之后非常服膺,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又常常存在“点”不下手,“拨”动不开的困惑呢?根本的一点,是缺乏“相机诱导,适时点拨”时所需要的“相机”与“适时”的洞察力。正如蔡先生所说,洞察力是点拨教学能力的核心,因此提高点拨教学能力的关键就是提高点拨洞察力,而点拨洞察力提高的关键,根据我的体会,就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蔡先生…  相似文献   

20.
上课铃一响,老师带着四杯“水”(表面上看不出差别),含笑走进教室。一开始,老师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猜谜游戏,像快乐大本营节目一样,先请四位‘嘉宾’上台来尝一尝老师带来的四杯‘水’,大家观察他们的表情,猜一猜他们喝到的是什么水。”同学们兴趣极高,纷纷举手愿做“嘉宾”,老师选取四位积极分子,每人发一杯“水”,示意他们喝一小口,喝后根据味道作出表情。有的学生可能故意夸张,做鬼脸。之后,同学们猜测他们喝的“水”一样吗?不一样的话,水里放了点什么呢?不一样的味道为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呢?学生发表看法后,再让“嘉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