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习惯地把编辑称为“把关人”,这是缘于编辑的工作性质。如果说记者从事采访,同新闻来源直接发生关系,可以叫做“第一把关人”,那么编辑从事新闻产品的最后加工和定稿,则可以叫做“最后把关人”。经过编辑的手,新闻报道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完善的还是不足的,就最终决定了,所以编辑的这种“最后把关”就要求编辑应当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把关”能力的强和弱,编辑工作的好和差,总的说来,要看修养的程度。编辑的修养,主要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业务修养。政治上,党的新闻工作者要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  相似文献   

2.
刘玮 《新闻前哨》2002,(3):42-42
在编辑工作中,编辑的思想、理论和专业知识常起主导作用,但我以为,编辑在处理与稿件有关的各种人与人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国外传播学通常把编辑叫做传播中的“把关人”。编辑的活动都是围绕着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更  相似文献   

3.
编辑,素来就有“无名英雄”、“把关人”、“足球场上的守门员”这样的称谓。把关意识。是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新闻编辑必须首先具备的素质,电视新闻编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梁锋 《新闻前哨》2013,(4):84-84
“把关人”(gatekeeper)又称“守门人”,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相似文献   

5.
姚炜 《新闻世界》2009,(10):30-31
编辑常被誉为新闻的“把关人”,夜班检查则是报纸的“把关人”。一张报纸的出版,从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到编辑、部主任编发稿件,再到总编审阅,最后在夜班“组装”成大样。大样的检查就是报纸“成品”前最后一关。如果说前面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和差错.还有后续环节可以帮助纠正的话,那么通过检查一关。问题和差错则可能无可改正了。  相似文献   

6.
编辑无论是审读加工传统纸质书稿,还是在电脑屏幕上看“稿”(视频)或听“稿”(音频),都会遇到科学性、政治性方面的把关问题,其中的政治把关无疑是编辑的重要职责。当然,政治把关并非我国编辑人员的“专利”。外国包括欧美国家的新闻出版界早就有“把关人”之说。面对书稿中潜藏的政治问题和质量风险,我们的编辑如果只靠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来积累经验和教训,就未免代价太大。而根据已有的政治知识和审读经验,事先防范和规避政治风险,确保稿件内容质量,应是编辑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传播系统中,假如我们要对把关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和剖析,那么,最典型的“麻雀”莫过于编辑。这里,笔者将以对自身所从事的书刊编辑的研究,作为对大众传播中把关人之研究的引玉之砖。一、受传者与传播者编辑,作为大众媒介把关人,他是信源(书稿)的第一个受传者。于是,编辑编稿的过程(即把关过程),也就是一个接受传播的过程。但作为把关人,编辑的接受传播的模  相似文献   

8.
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把关人”,也是重要的“把关人”。江苏教育电视台“干露露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把关人”理念缺失的问题。重塑电视综艺节目编辑的“把关人”理念必须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让编辑真正担当起“把关人”的职责,创造出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9.
品牌期刊把关问题,是指在编辑工作中强化精品意识.严格把守住各道关口,确保刊载的全部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等)不出任何差错事故。对于社科时政类期刊来说,编辑应该运用好“严把六道关口”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叫做“把关六法”。这“六关”是:政治思想关,事实准确关,法律依据关,防窃保密关,语言文字关,校对无误关。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编辑专业学科建设中的课程体系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振光 《新闻界》2006,(5):127-128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一个新的使命摆在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面前,那就是培养网络传播内容“把关人”的网络编辑人才。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网络编辑员的职业定义是:“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并进一步解释说:“内容,是一个网站的灵魂,它直接反映着网站的水平,也决定着网站的生存与发展。内容同时还是网站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网络编辑人员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发布,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  相似文献   

11.
董英 《新闻传播》2009,(11):118-118
一、期刊编辑必须把好“关口” 面对众多来稿,期刊编辑必须做出准确判断,而这个判断的过程就是把关的过程,因而,有人形象地称编辑为“把关人”。那么,作为“把关人”的期刊编辑在选稿过程中必须把好哪几道关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从五十年代出版社逐渐建立起,编辑工作一直是出版社的中心工作.而在编辑工作中,审稿又一直是编辑工作的中心.各级编辑人员的全部工作中,审稿工作都占有很大的分量.虽然审稿工作一向受到重视,但对审稿工作意义的认识,却可以说一直是不够全面的,而只是片面地强调了它的“把关”意义.人们不仅在口头上把审稿称之为“把关”,出版社的老编辑、领导对青年编辑也只是强调审稿就是“把关”、审稿就要“把好关”等等.以致于后来在一些文章中,也是这样说.日渐月染,审稿就似乎即“把关”,“把关”就似乎即审稿,二者仿佛变成为同义词了.将审稿等同于“把关”,实际是以偏概全了,是没有全面认识到审稿的意义.所谓“把关”,指的主要是“把政治关”——虽然有时其意义是超出“把政治关”,但实际就是要防止政治性错误.政治性错误自然是应该防止的,不能让我们的出版物中出现政治性错误,因此,“政治关”是应该要“把”住的,这点自然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审稿工作就具有政治性工作的性质.把住政治关,无疑也就是审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审稿的意义、作用决不仅仅是“把关”,因而也不能把审稿与“把关”等同起来.“把关”只是审稿意义、作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编辑把关与文责自负李国兴在出版过程中,编辑把关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原稿是否具有出版资格把关,即通常所说的“出版审稿”;其二是对已通过资格和水平审查的书稿,进行出版要求的规范化的把关,亦即通常所说的“编辑加工”。编辑把关的目的在于使所出图书符合...  相似文献   

14.
范雨霏 《青年记者》2012,(18):53-54
“把关人”角色的共享与泛化 “把关人”(gatekeper)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为家庭选择菜肴的过程中,家庭主妇实际上起着一种“把关人”的作用.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认为编辑是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人”.其后,不少学者指出,除了编辑,记者、编审、总编都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都是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简而言之,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中,具备一定新闻专业知识、素养,并就职于大众媒介组织的新闻工作者担任了“把关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最近。媒体不断报道的“作家遥远被新疆作协开除”“华南理工大学上千名研究生集体宣誓不抄论文”“6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抄袭剽窃”等事件,在让人们质疑现在的“职业道德”或者“学术道德”的底线时,也给从事编辑工作的我们敲了一记警钟。那就是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如何做好稿件的选择,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记者“写稿”,编辑“把关”,这是新闻从业人员最为平常的工作。但是,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记者写稿容易,写“好稿”难;同样,编辑编稿容易,“把好关”却难。编辑稿件远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勾勾抹抹、删删改改,而是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不仅要把好有形的“文字、音响”关,更要把好无形的“政治”关。  相似文献   

17.
姜海  沈珺 《出版发行研究》2018,(2):25-28,24
“数字编辑”的职称评定机制为数字出版的从业者构建了明确的职业方向与评价体系.借用传播学经典的“把关人”理论,本文重考了“数字编辑”在互联网时代的内涵、定位以及把关难点,并从时间、强度、身份三重维度表明了“数字编辑”在新时代的把关范式转化,指出其在“周期—节点”“阈限—价值”“体制—互动”方面给予了编辑职业可以有所作为的新型空间,并揭示了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出版政策、行业机制与人才定位的互动关联.  相似文献   

18.
编辑是一张报纸的最后把关人,把关不严,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并且让问题见报,造成危害。问题的性质不同,有政治性的、有事实性的、有知识性的、有技术性的。如果编辑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那么问题就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甚至杜绝。如果麻痹大意,就会错误百出。 怎样把关?关键的是编辑要掌握好“度”。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超越,性质就会起变化。新闻宣传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就会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有助于激励群众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反之,就会起到副作用。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编辑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真把关,努力掌握好“度”。 报道成绩要留有余地。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宣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人的经验和成绩,应一分为二,不宜把话讲得过头、过足。话讲得太满的,更要多加斟酌。这就是说,宣传成绩要讲“度”,把握好分寸,实事求是。某报宣传一个镇推广示范油菜新品系“华杂3号”情况的报道,称该镇“是全国唯一一家对比反差试验成功的乡镇”。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别较大,没有全国性权威机构的可靠评审验证,能说“全国唯一”的过头话吗?因此,宣传报道成绩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应客观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9.
浅谈报纸编辑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报纸整体形象的设计师,同时,也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具体策划者和组织者,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如果说记者的工作对象是单篇的稿件。编辑的工作对象则是报纸这样一种集合体。编辑工作的目标是生产出由各类稿件组合成的综合产品——报纸。因此,报纸编辑就必然处在“集大成”和“总把关”位置。  相似文献   

20.
责任编辑工作的核心是什么  什么是编辑工作核心,这个问题争论很久,现在已形成一种倾向性看法,就是创意和把关。何谓“创意”,创意就是立意。就是一种构思,一种设想。也有人称之为“开发”,或者“策划”“设计”。总之,是在调查研究,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或者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意向,想法……。这种创意是每一本书,每一期杂志,在问世以前,萌发于编辑头脑中的一种潜在活动,逐步形成为方案、计划等,它从无到有,从无形到有形,是逐步发展,逐步形成,逐步成熟的。说到“把关”,可以说编辑工作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把关。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