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在结合现实、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在系统科学日益发展和人们对此日渐关注的现实条件下,系统论和运用系统论来考察科学技术而形成的正确、完善的科技观是我们探讨科学技术的必要途径,并认为在这一途径中必须充分运用系统科学为我们提供的先进方法:重视结构整体性原则;重视科技功能的系统性;重视科技的社会效果以及科技发展与环境作用的协同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形成是马克思、恩格斯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并创立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及其结果;他们的后继者以此为理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促进其与社会和谐发展并建立了科学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其重要成果之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扬弃"国外学者的科学技术观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指引了努力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影响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很多意义深远的见解,这些观点和理论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成为毛泽东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立足于当代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思想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深刻地阐释了他的科技发展时代观、科教兴国战略观、科技体制改革观和科学技术创新观等主要思想观点 ,从而形成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思想理论体系 ,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实现 ,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过程。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生产力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阶级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和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 ,是瞿秋白文学思想的三个最重要的理论支点。只有到了瞿秋白时代 ,中国的革命文艺理论才基本上具备了自己的概念系统、学说体系和相应的思想深度 ,才真正成为一种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理论话语。瞿秋白为中国革命文学理论的形成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文学思想也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最终形成做了必要的探索和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过程。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生产力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而马克思主义是在近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的武器。因此,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树立生态文明科学技术观的意义,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杠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技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和绿色文明.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建立绿色科学技术体系,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并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全面系统地接触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形成的近代科技观,承认近代中国“技不如人”,认为近代科技是国家富强之本,主张全面仿效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是实用主义的科技观。这直接关系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征是明末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吸收中国传统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积极介绍并容纳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机械制作及机械理论的探讨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发展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而且促进了当时中西方科学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突破了朴素自然观和形而上学自然观,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揭示了渗透于自然观的辩证联系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此折射出其科技哲学思想.在对人类解放历史进程的考察中,恩格斯所揭示的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联问题得以确证.而恩格斯之后的学者们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对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关系所作出的新异阐释,对人类解放理论在西方大传统之下的理论延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发展的整个进程中,乐器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乐器制作工艺的进步更是直接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作为中国最重要、最普及的乐器之一的鼓在山西留有深深的历史印迹.文章用归纳的方法阐述了制鼓工艺,并从现代科技理论的视角重新对当时的工艺进行审视和探究.通过对制鼓工艺的研究和对文献记载的分析判断推导出当时的科学理论水平,并阐释这些理论对制鼓工艺进化发展的指导推动作用,进而阐明科学技术在中国音乐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什么于近代落后是诸多学者讨论不休的问题,对于“李约瑟现象”也给出了多种解释。本文作者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一是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体制所形成的“实用型”上层建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二是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科学技术发展形成轻理论重实用的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杰出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他在翻译及翻译理论方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文章对他的翻译思想与主张——翻译的目的、作用、标准以及方法等作一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究与分析,同时也澄清对瞿秋白翻译观认识上的某些模糊和误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根据江泽民同志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概括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主要探讨江泽民同志科技观的主要内容,他提出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优先发展科技、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思想,是对邓小平科技观的重要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经世致用”,“中体西用”观的理论指导下,郑观应极力要求培养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实学人才,阐发了设学堂、废科举、授西学、重考核的培养实学人才的途径。他把政治改良与开通民智、人才兴盛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才理论。  相似文献   

18.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蕴含着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及其关系原理的科技新内容。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动力 ;揭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 ,展示了新的社会发展动力观 ;揭示了科技对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蕴含着新的社会结构观。高度评价了科技人员开拓新生产力的卓著功勋 ,强调科技活动需要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 ,开拓了群众科技史观的新视野。揭示了科技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丰富发展了社会文明进步观。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科学技术的角度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丰富与发展 ,形成了科技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品质。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他们总是紧跟历史潮流的推进,及时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等观点;列宁、毛泽东初步论证了科学技术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则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就这样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提出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并据此指出应该用系统观与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中医学。同时,他的复杂巨系统论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此外,他将地理科学列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框架内。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进行地理建设,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把地理建设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