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歌苓是个有责任感的著名旅美作家。她认为作家不该写当代的东西,因为未经不断思考的东西没有深度,所以她的很多小说都是以上世纪中国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她的长篇力作《第九个寡妇》讲述的是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以来发生在民间的历史事件。小说围绕第九个寡妇王葡萄救公爹的义举展开。拟从马克思主义生存论的角度探析王葡萄如何在那样一个艰难的历史时期成为当代文坛第一个快乐的寡妇。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一经推出,就备受青睐。小说具有浓厚的民间性,取材于民间故事,进行了民间修辞,表现出作者的民间的审美立场和价值取向:一是描写世俗琐屑的民间日常生活劳动、千姿百态的乡村风俗和文化心态;二是塑造了王葡萄能生会养、勤劳能干、无知无畏、泼辣好斗、混沌超脱这一在民间审美观照下的女性形象;三是运用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语言,形成亲切的民间口语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3.
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笔下塑造了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女性形象,其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寻常的人物——寡妇王葡萄.故事讲述的是在中国动荡的历史背下,王葡萄以其独特的个性,从容应对苦难,生活得有滋有味.本文对王葡萄的形象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研究者们多从文化批评,特别是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阐释。其实,优秀的文本是具有极大的被解释的潜力的。文章自觉地采用结构主义思路,配合叙事学等理论和方法,试图探索出《第九个寡妇》艺术魅力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第九个寡妇》是作家严歌苓在2006年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的主人公王葡萄是一个平凡的女子,但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在福柯规训力量的参照下,可以看到王葡萄在面对来自政治话语和传统规范性道德的规训时,不是像身边的其他人一样沉默顺从,相反她勇敢地对抗规训权力解构规训话语,发出自己心底的声音,从而保持了自我的主体性并且建立自己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寡妇形象。王葡萄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见证了一段段不安的历史。但在风雨飘摇的历史动荡中,她本着快乐的初心以生命的原始姿态活着;在分不清谁对谁错的年代,她身上散发的人性光辉令人感动;在母性情怀驱动下她对男人们的救赎,使她成为一个传奇。一个王葡萄使得《第九个寡妇》具有了普世情怀,充满了人性、人道主义的深度与广度,并成就了其在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7.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王葡萄的形象和诸多男性形象的鲜明对比为视角,从王葡萄形象对男性神话形象的颠覆、对男权意识中心与寡妇话语偏见的解构以及女性性欲的重构等三个部分,来探讨严歌苓文本中对男性中心叙事的消解和在已有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对女性文学的自觉书写。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在其代表作《扶桑》中着力探讨了女性的"自由",之后出版的《第九个寡妇》延续了这一主题。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扶桑、王葡萄的人格结构都以"稚钝"和"灵性"为主要质素,小说的叙事也将这两种质素置于"特殊环境"中,帮助主人公走上自由的坦途。而细究之下会发现,严歌苓省略了环境和遭际参与人格塑造、激发人性潜质的过程,完全诉诸天分的灵性、稚钝两种质素反而阻碍了小说对"女性-人性"问题的深入挖掘和探索,因而人在环境和遭际中的自由问题被化约为"苦难中的偷欢"。实际上,自由之路是不可能存在坦途的。  相似文献   

9.
10.
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在中国大陆出版后在评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把它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可多得的重磅之作,也有人指责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书中女主人公独特的历史观及其政治觉悟的缺乏表明,作家本人可能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其作品却一定是某种政治理念的折射和整合.  相似文献   

11.
严歌苓惯于以旁观者的身份冷眼讲述故事,但《第九个寡妇》却是一部充满鲜活生活气息的暖色调的小说。作者写出了在人性透视下的中国乡间仁义、保守的文化心理特征,同时对充满魅惑力量的雌性尽情讴歌与赞颂。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的小说<第九个寡妇>讲述的了一个善良人性的故事:童养媳王葡萄将被错判为恶霸地主的公公从死刑场上背回,并将他藏匿于红薯窖中长达数十年,历尽艰难困苦精心赡养老人直至他寿终正寝.其中,整部小说的三分之一情节都在描述葡萄的公爹孙二大被错判为恶霸地主继而被执行枪决的情节.这一情节也正是本文集中讨论的主要内容,这一情节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整部小说的破题,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历史叙述作为国家、民族意识形态建构的坚固手段,一直以来是以男权话语为中心展开叙述的。女性叙述历史的话语权,长久以来处于被遮蔽、被隐匿的状态。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两部小说,通过改写与设置个人视野来解构宏大叙事,从个体体验消解革命政治,突出对个体生命意识的尊重,以"逃离—隐藏"的叙述叙事模式,向读者展现了女性眼中独特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第一座丰碑的《雷雨》,在不同时期,人们对《雷雨》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和再创作。通过曹禺的阐述,可看出被作者称为剧中的第九个角色——“雷雨”才是真正的主角。自然现象的雷雨和雷雨的象征意义构成其完整的统一体。由此,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对人性的洞察。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识认知;而这一切融会在她们凡俗的身躯上却又散发出地母般的神性光芒。扶桑和王葡萄也因之成为作家贡献于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两个独创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6.
《觉醒》描写了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这里具体分析了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其后为追求独立与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指出艾德娜最后的自杀并不是向命运屈服,而是叛逆的另一种形式,是对男权社会的无言的反抗,是对刚刚苏醒的主体意识的捍卫。  相似文献   

17.
运用幕后角色 ,这是曹禺戏剧创作中的一大特色。在其戏剧中 ,幕后角色一般是线索 ,起着比剧中人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手法的运用 ,与当时社会现实有很大关系 ,但同时也给他的剧作增添了不少审美色彩  相似文献   

18.
童静 《鸡西大学学报》2013,(9):84-86,97
铁凝的《永远有多远》,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生存方式和生存意识的多样性,及她们对传统道德和现代意识的取舍与选择中彰显的不同生存价值和意义所在。而在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也隐含着铁凝思想深层的女性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9.
张翎的中篇小说《阿喜上学》,以截取横断面的形式,描绘了华人移民后代阿喜在金山的生活与命运。与其说这部作品表现了一代海外华工共同的生存境遇与理想追求,倒不如说其彰显出明显的女性意识。首先,小说通过描写阿喜的日常生活,揭示了海外华人女性艰难的生存境遇;其次,小说也通过展示阿喜为了求学做出的各种努力,表现出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阿喜这一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在海外华文文学的人物序列中显得异常可贵。  相似文献   

20.
潘红桃 《文教资料》2010,(28):10-12
女作家池莉的女性观是循着缺乏诗意和爱情神话的婚姻场景中女性形象的成长.以及两性关系的变更得以体现的.并通过对两性关系由不平衡到平衡的温和的审视,使女性观念逐渐明晰起来的。池莉通过其小说不停地变幻其女性意识的内涵与特质,显现出其探索的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