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者在成功塑造自由快乐的儿童世界的同时,也通过孩子纯真的眼睛批判了成人世界的种种不合理,对美国社会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以及刻板陈腐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竹书纪年》中以《后汉书·西羌传》所引用的条文为例,与从《史记·秦本纪》找到同样的内容比较,来分析与秦仲死亡年度相关的问题。在《史记·秦本纪》和《后汉书·西羌传》的系年之间发生两年的误差,一般认为《后汉书·西羌传》的记录来源于古本《竹书纪年》,与《史记·秦本纪》相比更有信赖性。但是,《集解》徐广注、《索隐》以及李贤注所说的“竹书纪年”并不一定是同样的版本。徐广注所引用的可能是自西晋至东晋、刘宋传承的南朝系列版本;《索隐》和李贤注所说的是自西晋经过五胡十六国、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北朝系列版本,这两种版本一致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而且,《集解》徐广注和《索隐》并没有提到《史记·秦本纪》的错误,怀疑在古本《竹书纪年》是否记载秦仲死亡年度。所以,我们不能确定《后汉书·西羌传》里的相关条文来自于《竹书纪年》,所以还不能以这些资料来修正《史记·秦本纪》的错误,而还要信赖《史记·秦本纪》,充分肯定其本身所含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师资力量短缺、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以及辍学率高等问题,这是由于权利保障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城乡二元结构化、教育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以及政府对农村教育关注度不够等因素所造成。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工具性自由理论探析,这些问题要通过提高农民的可行能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倡导者之一.他的<贵妇人画像>被称作是一部经得住用各种方法阅读的佳作.这部小说不仅突出了詹姆斯一举成名原因之"国际题材",而且展现了詹姆斯对伊莎贝尔细腻、生动的心理剖析,为他后来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作家埋下了伏笔.文章从存在主义,尤其是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角度,试图阐释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事实上是她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涵盖非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型。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其内涵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文章通过对三部代表性作品即托尼&#183;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桑德拉&#183;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和莱斯利&#183;马蒙&#183;西尔克的《黄女人》的具体分析来揭示该类型小说的深刻内涵,旨在把握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并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评论界大都认为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183;罗斯的《美国牧歌》中的男主人公塞莫尔&#183;利沃夫是一个因其自身美德而受罚的完美男人,而文章认为小说中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声音在抵抗并颠覆男主人公塞莫尔&#183;利沃夫、叙述者内森&#183;朱克曼甚至作者菲利普&#183;罗斯等构成的多重男性主导性话语,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能勇敢面对强势的男权意识形态,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男性权威,努力展示自我,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寻找新的归宿和出路。尽管她们的方式不甚可取,她们的结局也不够圆满,但我们看到了小说家罗斯对性别平等所做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威廉&#183;戈尔丁非常擅于对人性进行探索。他对人性的揭示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二战的反思,戈尔丁小说《品彻&#183;马丁》是其剖析人性恶的力作。小说展示了主人公马丁以自我为中心,贪婪自私的本能和心理。本文通过解析《品彻&#183;马丁》中主人公的人性观,探索总结世态人情中人性的复杂性,由此让读者深刻认识人性,深刻认识人类自身本质。  相似文献   

8.
罗兰&#183;巴特的“零度写作”是西方结构主义文论家关注的话题之一。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183;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正好契合了罗兰&#183;巴特的“零度写作”理论。文章从该小说广受争议的语言和结构入手,指出小说中白描般、片段式的语言,独特的网状结构,多重复合视角的开放式叙事等正是零度写作淋漓尽致的体现,莱辛用零度写作的话语方式更好地表达了她的话语目的。  相似文献   

9.
周正兴 《学周刊C版》2014,(11):103-103
《积累&#183;运用》是从《基础训练》演化而来的,两者之间有联系更有区别.本文从“学习内容”“目标指向”“处理方式”三个角度来谈两者的异同.两者相比,双方在内容编排上有了明显变化,《积累&#183;运用》强调的是语文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183;运用》为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教师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灵活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0.
安吉拉&#183;卡特的代表作《新夏娃的激情》既否定了父权文化下的两性关系,也不推崇母权文化激进派所向往的“安息地”,而是表达作者希望通过变性和变装的方式来说明并没有绝对的男性女性之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身体都是社会建构的。本文从朱迪斯&#183;巴特勒的性别表演角度解读《新夏娃的激情》,进一步论证性别构建、性别表演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约翰&#183;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描写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自由》是他晚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小说中,厄普代克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自由与束缚、欲望与道德在主人公身上发生激烈碰撞。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对作品进行分析,为理解这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扬&#183;马特尔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刻画了极端条件下派的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斗争过程,其中派的斯芬克斯因子表现出显著的灵肉背离的特征,而派的兽性因子被刻画成一头凶猛的孟加拉虎理查德&#183;帕克:它在救生艇的出现、与派的对峙、被派驯服以及最终隐藏于山林的过程暗示了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与理性意志的斗争过程.斯芬克斯因子实为理解这部作品的核心,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应用于当代优秀小说的批评扩展了该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杰克&#183;伦敦一生共创作了六部有关中国和中国移民形象的作品,既有对中国丑化的一面,也有对中国理解、同情的一面。虽然摆脱不了种族主义的阴影,但其更为理性的思考与更为客观的描述使得他对中国、对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从杰克&#183;伦敦自身的心理因素和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来探讨他对中国移民形象正反想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男孩子与女孩子》被认为是最能代表爱丽丝&#183;门罗写作关注点的一篇文章。文中,门罗着眼于普通女性的生命体验,细腻地描写了小女孩从性别意识萌芽到性别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文章拟从女性主义角度尤其是朱迪斯&#183;巴特勒的性别述行理论对小女孩的性别意识的形成进行解读,并对促使女性性别意识萌芽与觉醒的自身以及社会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最佳作。在此作品中 ,作者始终遵循着“心理现实主义”原则 ,成功塑造了伊莎贝尔·阿切尔这一形象 ,全面展示了三个层面的个性冲突 ,即欧洲大陆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众多人物之间的性格差异及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性格两面性 ,为她走入婚姻和回归家庭提供了充分合理的铺垫 ,因此使情节设计与个性发展并行不悖。伊莎贝尔悲剧性婚姻具备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吴卞 《零陵学院学报》2014,(1):39-40,43
美国女作家凯瑟琳&#183;安妮&#183;波特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创作手法上,她善于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失窃》是波特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创作特色明显。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失窃》中女主人公钱包出现的几个画面场景,探索象征这一手法在《失窃》中的运用,旨在围绕小说《失窃》中钱包出现的场景,分析钱包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平乐&#183;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被选人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难得一改粗犷豪放的词风,写出了这首田园风味浓厚的古词——《清平乐&#183;村居》.很多教师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从字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醉”和“喜”,据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中揣度他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到底词中的“醉”与“喜”该作何解读,让学生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意呢?笔者听到薛法根老师与众不同的解读,眼前不由一亮.现根据薛法根老师《清平乐&#183;村居》的课堂实录,对他的另类解读进行赏析,以期对古诗词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提起“中国梦&#183;教育梦”,我很自然地想起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马小平老师。  相似文献   

19.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维&#183;苏&#183;奈保尔在他的高度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中讲述了一个具有双重移民背景的天生流放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中苦苦追寻自我身份认同的艰难历程。文章从社会学和后殖民文学批评视角再现了作者在此历程中所面临的危机:原本期望找到精神的归属地,在实现自己的作家梦后能完成自我身份认同,然而,在三番五次的“抵达”后,却发现依然身似浮萍,体验的是希冀和焦虑、欣悦与痛苦的各番轮回。  相似文献   

20.
孙舒影 《文教资料》2013,(35):155-157
斯坦利&#183;库布里克(1928-1999)是美国新好莱坞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风格导演,其电影创作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达到高峰.他的电影因其强烈的个人风格而消解了类型片的划分,并因其中博大深刻的电影观念、现代反叛的表现艺术而被奉为一代灵感大师.本文从电影作者的风格入手,结合电影文本,从叙事主题、视听语言等方面逐一分析,从而整合出斯坦利&#183;库布里克独有的荒诞风格与表现,借之窥探这位电影大师内在的哲学思想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