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从1996年11月以来,(沪州日报》实行记者亮牌来访会议,这一作法给报社的管理工作和记者采访会议活动带来颇多益处。(沪州日报》在对编采人员加强职处道德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推出了记者亮牌采访会议的作法。报社做了30块长15厘米、宽阳味,上标“沪州日报、个字的镀锡金属牌。报社规定:凡是采访会议的记者坐上座位后,就要将牌子面向主席台立放好。这一作法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避免会议主持者误认为记者未¥烩。记者到会后主动亮牌,不仅让会议主持者心中有了数,而且其他与会者也可及时与记者联系、磋商采访事宜。二…  相似文献   

2.
记者泪赞     
光明日报驻湘记者康湘岳,最近在采写《茶山常绿颂英魂——记高级农艺师刘先和》这篇通讯时,为主人翁事迹所感动,几次流下热泪。饱蘸真情的文章,必然赢得共鸣。许多熟悉刘先和的人被深深打动,也禁不住泪流满面。读者的泪是真精的泪,记者的泪更是珍贵的泪。  相似文献   

3.
光明日报第一版《来自前线的报告》专栏里,陆续发表了该报摄影记者吴力田深入老山前线,冒着敌人炮火,拍摄的真实的、难得的、珍贵的照片。一位摄影记者,不是把镜头停留在那些平平常常、安安稳稳的地方,而是对准充满硝烟的战场和殊死战斗的勇士,这种深入、及时、有效的工作作风是值得称道的。一位记者深入到前线去写几篇报道,拍几张照片,我认为,不亚于对战斗的官兵们进行一次作战动员。对于吴力田的深入采访,云南前线某部中队长马振祥投书报社说:“我代表中队领导,代表全中队官兵向报社报喜,……吴力田代表报社参加了这一次战斗,在艰难困苦的时刻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帮助,感谢  相似文献   

4.
光明日报第一版《来自前线的报告》专栏里,陆续发表了该报摄影记者吴力田深入老山前线,冒着敌人炮火,拍摄的真实的、难得的、珍贵的照片。一位摄影记者,不是把镜头停留在那些平平常常、安安稳稳的地方,而是对准充满硝烟的战场和殊死战斗的勇士,这种深入、及时、有效的工作作风是值得称道的。一位记者深入到前线去写几篇报道,拍几  相似文献   

5.
视角是泛指一个人观察问题的角度而言。视角正确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则准确无误;视角不正确,看待问题则容易出偏差,甚至会适得其反。尤其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锐敏的视角,这不仅是个人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客观反应,也是党的喉舌作用所不可或缺的。现将我在采访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如何看待、处理这些问题,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近日,看了一篇以《采访被拒怎么办?》的文章。将采访被拒的原因完全归咎于被采访者的不合作。并总结出了被采访者不合作的四个原因:怕露富怕出头;怕泄露商业机密;采访对象有难言之隐;采访对象太忙,没  相似文献   

7.
采访,是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东北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的消息传出后,中央和地方数十家新闻单位先后派出上百名记者奔赴扑火第一线,将灼烤人心的火情消息和军民奋战的英勇事迹及时传向祖国和世界各地。他们用自己的笔、照相机和  相似文献   

9.
磁带录音机记者从长期实践中体会到,电子传播工具磁带录音机,无论是与采访对象正式交谈或是在无拘无束中进行非正式的交谈,都是非常有用的。可有些较为保守的印刷传播媒介记者,仍习惯于沿用新闻记者的传统基本工具——作笔记。这是因为,他们耽心录音机会干扰他们的坦率交谈,或者认为录音会对他们讨论的主题造成某种妨碍,从而不愿使用它。事实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许多头面人物,不管是国内的或是国际的,当着他们有某些重大事情需要向记者发布的时候,为着准确起见,他们是  相似文献   

10.
蔚莉 《新闻采编》2012,(5):27-28
提到"记者",大众对这一职业的认知不外乎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探索与报道呈现于媒体,从而同媒体一道发挥解释、揭示、讨论、教育、娱乐等功能。对记者这一看似简单的定义背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记者应是"杂家",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各种领域的报道;也有人说,记者应是"专家",这样才能让报道具有相当的深度。就笔者长期从事的企业报道而言,无论是"杂家"或是"专家",都难免会碰到一个问题——如何让专业人士按照报道的思路接受记者的深入采访?在探讨如何与专业人士打交道的几个关键点之前,需要首先弄清一个问题,关键点。这个问题是:我们的企业报道让谁看,或者说让谁关注?笔者认为,这个"谁"主要有三类读者群,按照关注程度的深浅依次是专业人士、半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县市报的记者,如何与基层采访对象特别是广大农民朋友搞好沟通,使他们积极配合以完成采访任务,至关重要。而欲与这些“泥腿子”、“大老粗”打成一片,首先需要我们记者的言行举止与他们所想象的或所希望的相一致,即我们平常说的要入乡随俗。与基层朋友打交道,使用最多的便是语言。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要我们“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有些记者自认为自己是“上面”的人,是城里的工作人员,到了乡下一口“官腔”,这无形之中便拒人于千里之外。笔者的一位同行本来是从基层上来的,到了“上边”后,渐渐丢失了“母语”…  相似文献   

13.
接近采访对象没有哪一个专业记者,是靠不无学术,哗众取宠,搞阴谋诡计或其它种种恶作剧,从而博得名记者的称号的。毫无疑问,记者如同医院的护士,学校里的教师,保安部门的警察、消防队员,甚至侦探一样,都是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详尽地占有第一手材料,才作出了受人尊敬的贡献的。记者在履行分派给他的采访任务时,只有当用直接的方式去接近采访对象行不通,才可以考虑改变策略,用其它方式去接近。许多重大新闻线索其所以能迅速被猎获,并不是靠记者在午夜时独居斗室冥思苦  相似文献   

14.
防止联系上的失误最令记者感到恼火的经历是,当他就某一项重大报道任务与编辑部办公室进行联系时,得到的回答却是一无所知。结果是必然导致记者不能及时掌握报社布置此项任务的意图,记者也必定弄不清已经发生了些甚么情况,这就有可能极大地挫伤记者的采访热情。这种联系上的失误,在印刷和播送传播媒介中,是常有的。  相似文献   

15.
吉里·米勒在佛罗里达州刚刚采访完已经宣判的一桩凶杀案件。可在采访结束之后,他一直陷人默默沉思之中,他感到案情有些模糊不清,值得怀疑。对大多数庸碌无为、表现平常的记者说来,每当他们遇到模糊不清、捉摸不准的材料时,往往是弃置一旁,在报道中不予引用,就算万事大吉了。可他不一样,他一直在思考那个家伙到底犯罪没有?为何犯罪?蹲在监狱里将会想些甚么?米勒是一个感觉敏锐的人。他感到他有责任去把那些模糊不清的案情弄清楚。他这样作,不是出于任  相似文献   

16.
死新闻或活新闻在一则静态新闻里,比如纽约城拖船工人罢工持续4天之后,午后报纸在要闻版的传统处理方法,是根据剪报资料和有线通讯社供稿进行改编。通常,读者读到的将是这样的消息:纽约3500名拖船工人的罢工今天已进入第5天,但仍未出现解决的迹象。拖船工会组织与资方代表已商定,准  相似文献   

17.
宋清华 《报刊之友》2013,(3):127-128
记者的职业活动特点是采访,记者的专业技术更多地反映在采访技巧的纯熟方面。问什么,不问什么,用什么方式提问都会影响到采访的效果。因此,记者要掌握提问的方式和技巧,灵活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采访必须出示表明新华社记者身份的有效证件。 2、采访必须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
既要鼓励记者通过暗中采访的方式揭露犯罪,但同时又要管理好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防止记者黑白两道通吃,从而激化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