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高校辅导员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并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教师群体,且具备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为保障工作实效,高校还需进一步关怀辅导员,在队伍建设工作中开展促进辅导员心理健康、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系统工作。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情绪是带给人们快乐或者痛苦的重要心理现象,人需要进行情绪管理。辅导员面对复杂性、突发性和边缘化的工作现状,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与迷茫的职业发展前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当前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情况,关注辅导员的情绪发展特征,完善学校对辅导员的关心支持系统,促进辅导员掌握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合格的高校辅导员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管理方式,对辅导员发展、师生关系有着关键影响,越来越受到学校与家长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高校应主动强化辅导员情绪管理,进而探讨高校辅导员情绪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六所首都高校大学生对于辅导员工作质量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辅导员七大特征属性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排序与大学生需求完全吻合,理科大学生对辅导员"学习指导"预期更高,分校区低年级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预期和评价均高于校本部高年级大学生,"学生干部"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更加认可。因此,高校辅导员角色应更加多元化,兼具教育、管理和服务三重属性,"高重要性—低满意度"与"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高绩差"指标是改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着力点,"以学生为中心"和"对个体的关心"是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成效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备受关注,各类研究层出不穷,但以往研究多集中于高校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关注精神层面相对较少,忽视了辅导员工作中的情绪体验。本文从心理学领域中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角度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强度情绪劳动,并根据情绪劳动的已有研究对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培养进行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深度辅导"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是新导师又是老朋友。谓之"新导师"是指"深度辅导"工作蕴含着"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和"精细化"工作思路,为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科学化指导;谓之"老朋友"是指"深度辅导"工作结合时代特征与学生的特点,对原有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互动模式进行优化,指导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传承与发展。当前,结合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专业化是高校发展必然趋势。但因国情不同,我国高校辅导员必须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基层学生事务性管理和为大学生服务三项职能。所以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应该是建立在学生事务性管理和服务基础上的德育工作者。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是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所以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的培养也不同于西方国家,应该是建立在"杂家"基层上的"专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辅导员工作模式,是各高校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学生的理想信仰、行为方式等的形成密切相关。当前高校辅导员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宿舍管理、就业教育、工作观念、自身提高等几个问题,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教育、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与快速普及,高校辅导员可充分利用包括微博、手机飞信、人人网、腾讯QQ等在内的新媒体技术,使传统"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成"键对键"(键盘)和"线对线"(在线)。这种辅导员的创新工作方式,不仅能够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还能够不断开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更加有效地开展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起到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辅导员也是大学生走进社会之前最后的引路人,属于大学生教育及学生管理的主力。本文对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前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辅导员网络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教育法在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为高校网络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90后"大学生逐步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的涌出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如何以加强高校辅导员自身思想道德建设为出发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智力是高校辅导员能力的指示器,是推动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情绪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法之一,对高校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师生关系、工作效能有着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应从认知情绪、调控情绪、宣泄情绪三个方面着力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从实践角度阐明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前,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共情”这一概念,指的是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等同于“同感、同理心、投情”的意思。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辅导员工作中适当引入共情,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理换位,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改善认知结构,实现教育内容的真正内化,达到教育工作的目标效应,发挥共情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打破交流屏障、平复逆反情绪、消除心理障碍等作用。同时,高校辅导员工作应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共情的理念、方法、原则、功能等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切实做到以换位求理解、以入情求入心、以指引求启发、以目标求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文章通过对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关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以及专家化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人员变动,其中高校辅导员的更换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在学生工作中时常会出现辅导员中途接手旧学生的情况,新老辅导员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的不同使得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存在不少的冲突,给新辅导员无形中带来了压力。文章以福建工程学院中因"三个文明"引起的新进辅导员与旧学生之间的冲突为突破口,旨在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缓解师生关系,做到新进辅导员与旧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80后"教师投入到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当中来,我们发现这支辅导员的队伍日益年轻化。那么如何发挥"80后"高校辅导员的优势和作用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亦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存在的普遍问题,解析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高校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重点阐述了医学院校学生情感特殊特点,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在医学生日常情感教育工作中的要点,初步探讨了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进行情感教育和关注弱势群体情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围绕如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等问题予以探讨,找出对策,可以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