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9,(3):88-94
通过调查问卷考察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北部华人在华语交谈中的华语语言能力及语码转换情况发现:马来西亚华人华语语言能力最强,泰北华人次之,印尼华人最差,这是由各个国家的中文教育体系决定的;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是华人的语用目的和集体认同。从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来看,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和泰北华人语码转换的行为和目的不同;印度尼西亚华人各个社会统计学变量下的华人的语码转换行为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
从广义来说,华语包括了东南亚华语与北美华语两大片。本文主要讨论代表东南亚华语的马来西亚华语,因为马来西亚是华人最集中的国家之一。[1]在马来西亚,华语顾名思义是华人的语言,被视为华人的通语,其地位正如普通话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全国人口255万,华人占76%,马来人占15%,印度人占6%,其它族人占4%。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有四种: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从1987年开始,新加坡政府规定:全国一般的中小学一律以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学生的母语为第二语言。只有4所特选的小学和9所特选的中学把英语和华语同时作为第一语言进行教学。因此就全国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的。但是不管是当成第二语言来教也好,当成第一语言来教也好,华语在中学里所占的课时在6课时/每周以上。因此对于华裔中学生来说,华语是他们的主课,受到相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美国学外语的人数与日俱增,在大学中,1983年至1986年间学汉语的人增加了28%,学日语的人增加了45%。亚洲经济繁荣是美国大学生对日语和汉语发生兴趣的主要原因。目前日语已成为学习人数占第七位的语种,而汉语也排名第九,学这两种亚洲语言的学生已多达2.4万人。 美国外语中心的主任兰伯特说,目前美国大学生中有80%的人学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10%的人学意大利语、俄语和拉丁语,还有10%的人学日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全世界有2700多个民族,人数超过1亿以上的有7个:汉族、印度斯坦族、美利坚族、俄罗斯族、孟加拉族、日本族和巴西族.比较普通的语言共两百多种,其中使用人数超过5500万人口的只有13种,它们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印度斯坦语、孟加拉语、日语、葡萄牙语、德语、印度尼西亚语和意大利语.目前,汉语、英语、俄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被定为联合国的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  相似文献   

6.
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语言政策问题。本文提出的"语言认同过程"理论把语言认同分解为个人多重身份库、个人语码库和身份与语码匹配过程,并认为,语码的学习、储存、和使用需要与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认同相匹配。根据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对华语的认同有别于非华裔学生对国际汉语的认同,因此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对象有重大的认知差别。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身份认同困惑,提出相应的华语教育理念、华语教学法、华语教材编写和华语教师培养方法,以期解决华裔学生华语学习中的认同问题,达到华人身份与华语语码的有机匹配。  相似文献   

7.
李世荣 《初中生》2007,(9):28-29
据统计,全世界有2700多个民族,人数超过1亿以上的有7个:汉族、印度斯坦族、美利坚族、俄罗斯族、孟加拉族、日本族和巴西族。比较普通的语言共两百多种,其中使用人数超过5500万人口的只有13种,它们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印度斯坦语、孟加拉语、日语、葡萄牙语、德语、印度尼西亚语和意大利语。目前,汉语、英语、俄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被定为联合国的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MeeuwisBlomaaert(1998)所提出的"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monolectal view),通过一项实证调查来考察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在这一视角下,说话者使用的语码混用变体不是两种规范语码的混合,而是一种独立的语码。同时,使用这种语码的说话人不一定是双语或多语者(bi/multilingual)。通过针对马来西亚吉隆坡华裔青年日常华语口语(罗惹华语)所做的问卷调查,本文发现当地华人不一定掌握罗惹华语里所混用的所有语言;同时,罗惹华语是当地华语母语者日常生活中默认及无标记的语码选择,也是最自然的语言状态。  相似文献   

9.
当前,从华语边缘地带的东南亚,到华语边远地区的欧美,一个世界性的华语热正在兴起。全世界已经有40多个国家,共10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中文系或中文专业,一些国家的中小学,也开设了华语课程。在华人以外的人口中,正在学习华语的学生,已经有几百万人。许多亚非国家,派到中国本土学习华语的留学生数以千计。日本把华语列为第二外国语。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特别是新加坡,华人占人口总数的76%。新加坡由政府主持的推广华语运动,已经持续16年了。在今年推广华语运动开幕式上,代总理李显龙致词时指出:推广华语运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华人讲华语,更大的使命是,通过  相似文献   

10.
语言地理学     
世界上,使用人口超过五千万的语言有十三种,按使用人数多少为序是:汉语、英语、兴都斯坦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日语、法语、马来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阿拉伯语。这些语言中的每一种都有其明显的地理。  相似文献   

11.
根据加拿大2001年最新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选择“华人”为自己唯一族籍的加拿大华裔民族有1,029,400人,占全加总人口的3.5%。在这1,029,400华裔民族中,有25%是在加拿大士尘土长的华人,有75%是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大约72%的华裔民族居住在多伦多(379,555人)、温哥华(312,185人)、蒙特利尔(47,510人)这三大都市地区。自1998年开始,中国大陆连年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国,而且其移民人数  相似文献   

12.
身份认同与语言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印尼华人身份认同因时变迁,华语传承也因此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华人保持文化认同,华语传承意识萌发,但脆弱易受影响;第二阶段,华人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国,华语传承快速发展;第三阶段,华人在族裔认同上认同华族,在国家认同上转变为认同印尼,华语传承积极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海外华人移民的身份认同对华语传承影响显著。新的语言生态下,要实现海外华人祖语保持的目标,应多路径引导华人的华族认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白澳政策出台后,华人移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61年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出生的华人有15000人,1991年达到75000人,1993年达到91500人,2001年则达到约150000人。现在来自于中国出生的华人移民,是澳大利亚排名第9、在亚洲各国中排名第2、人数仅次于出生于越南的移民的人群。  相似文献   

14.
继承语教育研究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英语为主要语言的移民国家。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继承语教育的研究热潮。该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60年(1962—2022)的继承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全面梳理了国外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起步阶段、初步探索阶段及快速发展三大阶段。同时,阐明继承语与继承语学习者的基本理论,对该理论的研究热点:国家语言政策、家庭语言政策、继承语者的身份认同及社会语言环境进行归纳概括,并廓清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继承语研究对于海外华人华语研究及其促进华人身份及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留澳中国学生已经超过16万人,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国外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移民故事,从他们的经历中,能看到澳大利亚的签证政策给留学生的生活轨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一生中最多能学会几种语言?这个看似没有答案的问题,恰恰证明了人类的潜能是无穷的。最近的英国《每日邮报》就报道了这样一位语言小神童:年仅10岁的英国籍印度裔小学生阿尔潘·萨尔马目前已经掌握了11种语言。除了母语英语之外,他还会说10门外语,其中包括北印度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泰语、斯瓦希里语、波兰语、汉语和乌干达语!去年11月2日,他还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汉语普通话大赛全英总决赛,并一举夺冠,成为全英国汉语说得最好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泰北热水塘村、大谷地华人村华语使用情况和变异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云南方言为当地第一语言,华语使用语域有限,但华语认同度高;吸收其他汉语方言、地区语言的元素,泰北华语词汇在语义和构词法上产生一定变异;语法受到泰语深远的影响,虚词功能弱化,语序逐渐趋向泰语的语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语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进入21世纪,大华语理念的提出推动华语研究实现理论、视野、观念、路径等多方面拓展,培育了华语研究新的增长点。大华语理念把有利于全世界华人语言认同建构作为开展华语规划的重要目标,认为海外华语是全球华人及华人居住地共享的社会资源,主张华语规划应从规范向协调转变,提倡动员全球华语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华语的教学、研究和治理。目前主要存在研究内容发展不平衡、应用研究需要加强等问题;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不断拓展研究队伍,推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华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自1889年世界上发生第一起车祸死亡事故至今,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总计高达3200多万人,远远高于同期死于战争的人数.如今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超过100万人,地球上平均每50秒钟就有1人死于交通事故,每2秒钟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受伤.因此,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公害".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车祸死亡人数超过8万人.而世界拥有汽车最多的美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为4万多人,我国机动车死亡人数是发达国家6~18倍,成为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汽车交通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自1889年世界上发生第一起车祸死亡事故至今,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总计高达3200多万人,远远高于同期死于战争的人数.如今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超过100 万人,地球上平均每50秒钟就有1人死于交通事故,每2秒钟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受伤.因此,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公害”.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车祸死亡人数超过8万人.而世界拥有汽车最多的美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为4 万多人,我国机动车死亡人数是发达国家6~18 倍,成为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汽车交通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