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揣摩语言就是对语言进行品味、辨析、反复思考推求其意味。其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那么,揣摩语言应从哪几个方面“引思”呢?揣摩语言的方法又如何做到“善导”呢?揣摩语言的含义。这是揣摩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也在不断延伸。揣摩语言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如《荷塘月色》中“斑驳”一词,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拿来主义》中“摩登”原指时髦。其次,要辨析词语的语境义。所谓语境义即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语言环境包括外部…  相似文献   

2.
一、品词解句,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小学教材精选课文,其语言特点精雕细刻妙不可言。教者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要抓重点词、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使其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古井》一文,能显示古井特点和风格的词是“温情”,“哺育”两词。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慈母的“温情”,体会渗透在“哺育”一词中的伟大母爱,然后进行点拨“温情”的“温”是温暖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一、品词解句,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小学教材精选课文,其语言特点精雕细刻妙不可言。教者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要抓重点词、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使其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古井》一文,能显示古井特点和风格的词是“温情”,“哺育”两词。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慈母的“温情”,体会渗透在“哺育”一词中的伟大母爱,然后进行点拨“温情”的“温”是温暖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说过:“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语文学习中,语言揣摩是学生对特定语境中的词或句进行深入体验。它将理  相似文献   

5.
语言训练ABC     
一、领略情味,体会意蕴 语言训练中,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领略、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精妙之处,也就是品味词语。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要使学生读文读出味,品词品出味,就要他们在读懂的基础上通过推敲、揣摩、品味,进而入  相似文献   

6.
钱卫华 《考试周刊》2014,(86):34-35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词语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极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揣摩、品味,增强语感,意会词义。语感是讲究技法的,在一篇篇文章的朗读中掌握感知、理解语言的方法。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侯指导学生"忆",从而增强语感。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本单元包括中国新诗和外国诗。阅读要求理解每首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每首诗所要暗示、启迪读者的深刻含义或道理,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注意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表达方法,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二、改写是本单元的写作中心。改写,主要是表达方式或表达角度的改变,其实是对原作的一种再创作,需要丰富的大胆的想象和联想。改写要过好“三关”:语言关、材料关、表达关。犤单元重难点犦一、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二、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三、学习对比写法的运用。四、学习比…  相似文献   

8.
“晚”字怎样解释?岱县佳花中心小学俞世燕古诗《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的美景图。作者杜牧在诗的后两句中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学中,如何理解“晚”字,颇有异议。一种意见认为理...  相似文献   

9.
杨锡敏同志在《能把“晚”译作“傍晚”吗》一文中,认为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叶晚”一句中的“晚”应译作“晚秋”。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杜牧的《山行》诗写的固然是晚秋时的景色。晚秋霜降时节,枫叶经霜变红,方能出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把“停车坐爱枫  相似文献   

10.
王捷 《青海教育》2013,(9):42-43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立足语言,运用多种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释词是小语教学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教学中不乏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一遇到生词,就让学生查阅字词典,生硬地让学生理解,这样做效果自然不佳。对不同类型和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词语要采用不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从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才能对词语理解得更加透彻。现结合自己教学谈一点体会。一、实物演示、启发理解《草原》一文中,“草原上行车很洒脱”一句中的“洒脱”一词,词典上这样解释:“举止自然,不拘束。”若直接这样解释给学生。学生对“举止”  相似文献   

12.
石晓琴 《语文知识》2016,(21):71-72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鉴赏诗歌就是要从语句入手理解诗句,领会诗义,从而完成对古代诗歌的学习。而要理解诗句,就要通过诵读与思考的方式进入文本,在对语句的思考、揣摩中领悟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诗歌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我在诗歌教学中,常常是通过对常用修辞方法的分析,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表达效果。事实上,由于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学生们甚至老师们对诗句的表达效果常常意见不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文”,即“语言内容”,还要关注“道”,即推敲语言的形式。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再凭借对言语内容的理解,品味、推敲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领悟言语形式的妙处,力求做到既能披文人情,又能因文悟道。那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人手,在理解言语内容的同时,关注言语形式,“文”“道”和谐相生呢?  相似文献   

14.
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一、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人们称“现实的语言环境”为“内部环境”称“广义的语言环境”为“外部环境”。要彻底理解语名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例如:《荷塘月色》开篇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种“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家庭原因?不是,文章的片尾都否定了这一点。是同事或工作的原…  相似文献   

15.
一、品词析句比较法 一篇篇的课文都是由词和句组成的。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不断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咀嚼揣摩文本的语言。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一、从关键词语着眼词语作为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是运用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会运用,词语也就没有了灵魂。所以,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词语教学最终要指向运用,这是词  相似文献   

17.
有的教学参考书把《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的“晚”字译成“傍晚”,全句译为“因为留恋这树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值得商榷。《山行》这首诗写了深秋山中的美景,借景抒情,各种资料对此理解是一致的。那么,诗人本来在山中行走,为何停车呢?停车是“坐爱枫林”。枫,一种落叶乔木,叶子经霜变红。而当时枫叶是否变红呢?“霜叶红于二月花。”很显然,上句中“枫林晚”指的是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入诗言、诗意,真正体会作者的诗情、诗境,领略其“形之美”“神之韵”?一、淡化分析,尝试理解新“课标”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场革命,教师淡化分析正是把“学生从教师的‘樊篱’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让学生尝试解决疑难,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能学”的转变。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词、句”的理解上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理解,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一些点拨,帮助学生总结、提炼一些学习方法,使之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9.
用比较朗读法训练语感○胡宇飞(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通过比较朗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替换词语法文中有些词语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其意思,还不能充分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可在学...  相似文献   

20.
<正>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形成能力,是阅读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关键在于品词析句,从语用的角度进行设计与教学,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推敲揣摩,以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在《姥姥的剪纸》一文的教学中,我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结合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紧扣文本的字词,引导学生玩味品赏,很好地理解了课文,达成了教学目标,把语言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一、锤炼关键之词,体会姥姥之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