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立论的根据在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表现为类存在,人类经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人的本质力量也应随之不断地完善发展。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第一个决定性条件,意识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本质力量建设要注意个体和整体的和谐统一。加强人的本质力量建设对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创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全社会动态地强化人的本质力量建设的大众心理认同,彰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之美,加强人的意识修养,彰显人的内在美,强化对人的非本质力量的"审"视,积累本质力量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2.
"苏尼"是彝族社会自古就特有的文化活动群体之一,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独特的生命力和文化魅力。"苏尼"有其存在的深刻文化根基:"病"的存在是产生"苏尼"的直接根源;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力量赋予某些命定人从事"尼"的职业,其主持的"尼"仪式是彝族人用来赶鬼治病的主要手段。在仪式过程中,苏尼用来赶鬼和治病的各种"神"力,实质上来源于自然力量和现实生活中已去世的亲人以及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的灵魂力量;"尼"仪式实际上反映的是自然、社会和人等各种现实力量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命题,苏轼词是按照"美的规律"的能动创造,其作为"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承载物。深入探讨"苏轼词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为我们古代文学的学习研究提供了的丰富开创空间。文学是人的本体存在的一部分,苏轼词是美的显现,我们在苏轼的词作中品味苏轼,反观自我,以提高人之品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两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两课"教育教学中,根据"两课"教学的内容、目的和青年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的现实实际,坚持以真理的力量感召人、以人格的力量感染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以生动的形式吸引人,是推进"两课"教学改革,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与知识的和谐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结合为一 4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呼唤"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结合为一",从那以后,人类进入了理性发  相似文献   

6.
关于存在对人的意义的现代哲学,它的出发点或是立足点是主体人及"人自己的本质力量",即"人本"。这种"人本",不仅要强调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且更注重人的本质力量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全面的展现。对人类各类大实践给予人本主义的批判,可以得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新文明观。  相似文献   

7.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吾国吾民大多或被动或主动地接受这样的价值观: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于是,人的精神亦渺小瑟缩,个人的价值等被降低。"相信个人的力量",应是健全的公民社会中,人的自觉的精神状态……愿更多的人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都能相信个人的力量,相信人精神的站立是"人"的最重要的实现。——出题者语  相似文献   

8.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从小我就是唱着这首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长大的,这首歌说的是单个人的力量,尤其是无权无势的普通老百姓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团结起来的人们力量才能强大.这样讲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大量根据的,了解中国革命史的人自然会知道,中国共产党就是领导团结起来的农民和工人才在与一盘散沙一样的国民党的斗争中胜出的.更有说服力的案例发生在民主国家--美国.2006年6月,哈佛大学一个叫桑特利·保尔的清洁工在工作时间晕倒了,过了不久,哈佛设施管理处以"上班睡觉"的名义解雇了他.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力量     
所谓"历史力量",是导致自然和社会一切事物出现及变更的原因。常听人叹息:"人在五行中,身不由己呀!"前半句,讲出了人们因各种历史缘由所形面的处境:后半句。讲出了人们受到历史力量的制约与驱动,而不能为所欲为地任意选择未来目的。尽管人们的处境千差万别,对未来的选择机会各有不同的内容与差数,年轻人的选择机会多些,年老人的选择机会少些。而总的说来,选择的有限性是普遍的,其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历史力量的制约与驱动……历史力量与任何个人都息息相关,制约和驱动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命运。"身不由己"是相关之一,还有"之二",就是"自作自享",两者相辅相成,交融结合,书写出各自的历史传记……每个人都有或强或弱的光和热,都是一分历史的力量,既参与社会历史的创造,同时也在创造自身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于丹 《教师博览》2011,(12):50-50
我非常喜欢"成长"这个词。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人过四十天过  相似文献   

11.
人作为"地球上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是有思想的,"反思"几乎成了本能.在人们"肚子"里的问题得到解决以后,"脑袋"中的问题日益突显.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即对宇宙的真谛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穷根究底式的探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就要认识人作为智慧生命体的价值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人生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在自由自觉的劳动过程中,通过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并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促使社会进步和发展,使人自身充实而幸福.这就是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它闪耀着生命的光辉、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德育,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观。在我看来,生态德育是一种真实、一种力量,是一种最能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我谈谈自己在生态德育方面的几点做法。一、班级德育我带的三(1)班是竹园小学"电子书包实验班""智慧教室实验班""信息技术环境下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实验班"。  相似文献   

13.
相信信念的力量,是人文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心灵力量和教育力量的重要源泉.按哲学家贺麟的话说:"惟有抽象的观念,乃作为理性动物的人所独具,而为禽兽所无有,故抽象观念实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最可宝贵韵精神力量."在贺麟看来,承认观念的力量是提倡学术文化的基本信念.否认观念的力量,只承认物质的力量、金钱的力量和武力的力量,是文化的堕落,也是社会趋于无理性的野化、俗化的显著现象.  相似文献   

14.
黄桂林 《辽宁教育》2002,(7):101-10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有这样两句话:"‘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5.
杨霞 《辅导员》2014,(15):25-25
<正>生态德育,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观。在我看来,生态德育是一种真实、一种力量,是一种最能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我谈谈自己在生态德育方面的几点做法。一、班级德育我带的三(1)班是竹园小学"电子书包实验班""智慧教室实验班""信息技术环境下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实验班"。  相似文献   

16.
哲学意义上的马克思是始终带着对人的高度关注开始其哲学探索的."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不在人之外,而在人自身,在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实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生成的现实表征.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东方董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中,董仲蠡说过:"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一层面,通过获取知识,能够提高个人修为,增强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作家切斯特顿曾说过:"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理智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动着的力量。"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海涅曾说过:"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情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现实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教育是为了"训练"人、"塑造"人,其实这是外在方面的,教育还要关注人作为人的生存及其意义,努力从内在方面"唤醒"人、"生成"人"、提升"人、"树立"人。教育给人以道德,道德是一种修行,所以教育就是引领人成人;教育给人以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教育改变人生。可惜我们很多教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现实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教育是为了"训练"人、"塑造"人,其实这是外在方面的,教育还要关注人作为人的生存及其意义,努力从内在方面"唤醒"人、"生成"人、"提升"人、"树立"人。教育给人以道德,道德是一种修行,所以教育就是引领人成人;教育给人以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教育改变人生。可惜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其实并不真正了解人,所以很多人在"盲干"和"蛮干"。  相似文献   

20.
人总是通过一些情感活动来形成某种"感"。"感"可以从与实物或虚物的接触中形成;也可以在与一些抽象物的关联中形成。"感"是与知识、能力相区别的另一种心理品质,是人的骨子里的东西。而这种对人的道德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骨子里的东西就是素质。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获得那种骨子里的东西,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或者让他们有更大可能成为某种"家"的那种特别优秀的"感"。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骨子里东西的充实和完善。道德感、责任感、使命感、历史感于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宝贵的。对于人生,感是品格、担当,是使命、力量,更是一种丰富。灵感加善感,才是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