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黄鹤楼送别》一课属于"文包诗"。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本篇课文,应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知道诗人的创作经历,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文佳句。教学中,我正按预设的教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  相似文献   

3.
《黄鹤楼送别》一课属于“文包诗”。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本篇课文,应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知道诗人的创作经历,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文佳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否定了"教材本位"的思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灵活地调整,使课堂教学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然而,纵观我们身边的生成性课堂,许多教师曲解了生成,往往就事论事,随声附和。于是,学生"沸腾"了,文本"架空"了,生成变成一种嘈杂、一串泡影。实际上真正"有效动态生成"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围绕这个总目标对生成内容进行合理地扬弃,使得课堂既不拘泥于原定的教育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学习的情况自然发展。"有效生成"究竟有什么规律可循呢?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的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知识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明确告诉学生,而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言语启发、问题设计、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课堂留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满足其展示需求,更有利于打破师教生学、以教代学的单边束缚,开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局面。一、知识讲解的留白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通过执教一节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后,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的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在放手让学生自由研究的过程中,我设计的是让学生一件件地研究,如带线的小球,可以研究摆动;乒乓球可以研究跳动和滚动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物体的运动后,我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动起来,看谁发现它们运动的方式最多?”没等我说完,学生就投入到研究之中了。…  相似文献   

7.
张俊 《教书育人》2005,(11):46-46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运动物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课堂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生机,呈现师生生命互动的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资源。有时,课堂上一些意外常常令人尴尬,或者引起课堂混乱。其实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如果教师能讲究处理的艺术,因势利导为我所用,挖掘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便能变废为宝,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善待意外,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运动物体的方式。在放手让学生自由研究的环节中,我预计的是让学生一样一样来研究,如带线的小球,可以研究摆动;乒乓球可以研究跳动和滚动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物体的运动后,我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动起来,看谁发现它们的运动方式最多?”没等我说完,学生就投入到研究之中,我看到学…  相似文献   

10.
11.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13.
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实施探究性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呢?一、创设兴趣情境,诱发学生想探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游戏、故事1,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诱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课一开始,  相似文献   

14.
话题中的情形,我遇到过,可能教这个内容的很多老师都遇到过,因为问题背景不同,所以,我就借话题中的问题来说说我的处理情况。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方法是: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课堂教学,对预设及封闭做出了过分强调,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应"提倡生成"和"期待生成"。因此,教师就要"关注生成"并"驾驭生成",让课堂教学因"意外"而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6.
这是第二次上琦君的《春酒》了。白先勇先生曾这样论述: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春酒》就是其中浅显却深厚、温馨却怆痛的一张。它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以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絮说着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深情,同时也展示了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提与问是个“永恒”的主题,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的磁场。不管何时,提与问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组织形式,是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决定着一节课的生动与否,提与问始终是个“主角”。笔者就教学中的实例分析提与问的目标指向性、适时性、技巧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日常教学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意外,在处理这些意外时,我们是在茫然无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对无法回避的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并及时调整进度,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0.
<正>备课时,我发现人教版九年级第十课"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内容比较抽象乏味,容易让学生有倦怠感,一部分学生认为理想是遥不可期、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以歌曲《中国梦》来暖场,深情并茂地朗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并要求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话音刚落,课堂上就洋溢着一种期待与跃跃欲试的氛围。有的学生说理想是考上浙江大学;有的说想当技术工人;有的说没想好,过一会再谈……而后进生王某嗫嚅地说他的理想是三妻四妾,王某同桌大声地复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