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任史识先生的“也谈”——兼论学术批评的开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999年第 7、8、9期连载了我的文章《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② ,随后该刊 2 0 0 0年第 3期发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署名任史识的回应文章《评黄安年先生〈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一文———也谈“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这两篇意见相左文章 ,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已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 ③ ,受到了教育界、学术界同行的关注。笔者相信围绕教材编写评论的健康开展 ,对于积极改进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 ,大力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 ,努力促进学术界…  相似文献   

2.
近日 ,笔者拜读了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999年第 7、8、9期上的黄安年先生撰写的文章《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 3O例 ① 质疑引发的思考》。这篇长文是近期在历史教学类刊物上出现的少见的由大学教授对中学历史教材作出的评论文章。对此 ,笔者以为应该首先感谢黄教授对中学历史现行教材 ② 及历史教学问题的关心 ,另外也应该感谢黄教授在文章中谈到的对教材重要性的认识、对现行教材作出的某些肯定性评价以及对于编写中学教科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的理解。同时 ,笔者发现 ,评论文章对所评内容既然作为“质疑…  相似文献   

3.
捧读 2 0 0 0年第 6期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 ,说实话 ,我真是感慨良多。感慨之一是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老师们的大手笔的确不同凡响。记得去年的 7、8、9三期《中史参》杂志在“教材谈从”栏目中 ,连续发表了黄安年先生的大作 :《评人教社〈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而今年的 6、7两期 ,他们又推出以普通中学历史老师及教研员为作者群的《商榷与正误》专辑。无论是去年发表黄先生的大作 ,还是今年推出《商榷与正误》专辑 ,窃以为 ,《中史参》的目的 ,均绝非出于沽名钓誉之短视 ;着眼于中…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 7、8、9期发表了《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该教材为目前全国多数地区所采用的高级中学课本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 ,1996年 7月版。文章提到与该教材相比较 ,人教社为“二省一市”试点编写的 1998年版修订的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 ,“除个别内容有所增加和修改外 ,并无体系、章节和基本内容方面的重大变化。因此本文不对 1998年版另作评论。”2 0 0 0年 3月 ,人教社历史室署名“任史识”发表反驳文章 ,指责笔者“并未通过认真的对…  相似文献   

5.
由黄安年教授的《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新教材》专论肇其端、汇广大中学历史老师多年辛劳、汗水、经验和心血结晶而成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2000年第6、7期“商榷与正误”专辑而引发的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大规模讨论,经由报纸(如《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南方周末》、《北京日报》、《北京晨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杂志(如《学术界》、《史学月刊》)、电视(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湖南电视…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认真地拜读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上的一文章 :《评人教社 (世界近代现代史 ) (下册 )新教材——— 1 3 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文章是北师大历史系教授黄安年先生所著 (以下均简称文章 )。凭心而论 ,文章对新教材的评论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 ,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 ,反映了黄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治学原则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这些都是笔者应该学习和效仿的 ,也是每一位学者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文章所举 1 3 0例质疑 ,笔者认为绝大部分是中肯的、客观的 ,但也有个别的质疑笔者认为似乎不太恰当。黄先生在文章中说明…  相似文献   

7.
我评人教社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的三篇文章 ① 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文章力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充分肯定教材编写的成绩 ,同时着重就改进教材内容和编写提出商榷意见 ,并寄希望编写出适应新世纪需求的新课本。我的善意万万没有想到引来人教社的一场指责和送来几顶“帽子” ,自然我要给以答复。我的第二篇文章就是对人教社历史室署名“任史识”发表在 2 0 0 0年第 3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文章的答复。本来准备在 2 0 0 1年第 1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 2 0 0 1年第 1期《学术界》同时发表的。至于第三篇文章即对人教社称…  相似文献   

8.
(记者/蒲生)2000年11月14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的河南省省级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专门就现行中学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举办讲座,参与历史教材大讨论,并就目前中学历史教材质疑引发争议问题,举行了一次不计名的问卷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除了40多名来自河南各地的中学骨干教师外,还有部分该学院历史专业1997、1998、1999级的学生,共收回81张问卷,调查结果如下(按人数表示):一、您认为现行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高中课本(1996年人教版)中(本栏有2人未填写)问题不少(77) 问题不大(2) 没有问题(0)二、您认为陕西师范…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杂志今年第5期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黄安年教授的章《从“认识到”到“承认”——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的不同表述》,中批评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有关这个问题的表述。章发表后,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一些中学教师的来信来电,询问应如何在教学中讲解《上海公报》问题。究竟是教材表述错了,还是黄先生的章有误?为此,本刊采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同志。  相似文献   

10.
六月下旬的西安骄阳似火。刚刚结束了高三最后一轮复习的我拿起还散发着淡淡油墨味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 0 0 0年第 6期 ,读着卷首上的《〈商榷与正误〉 :敬告读者》 ,深深被它的内容和提示所吸引 ,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我用了 7天时间 ,对着教材 ,拜读了专辑上《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的 1 4 9个问题和《中国古代史》(选修 )的 72个问题 ,茅塞顿开 ,获益匪浅。主要感受如下 :一、《商榷与正误》专辑 ,帮我解开了多年教学中的很多疑虑和困惑 ,拨开了笼罩在头脑中的阴霾 ,真有相见恨晚 ,和“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你们敢…  相似文献   

11.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历史教学社共同编写的《〈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学参考》一书上册出版以后,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中学历史教师一致好评,供不应求,为满足广大教师教学急需,现从该书下册中择选若干篇目在本刊提前刊出,以飨读者,该文即其中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2.
按照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历史必须突出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精神。为此,在人教社历史室编著的高中历史新教材中特别增加了历史活动课。历史活动课作为学科活动课,旨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这一课型是以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实践作为切入点,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在历史课本说明中提到:活动课一般可在下午进行,时间可以不限于45分钟,但不要超过太多。笔者统计了一下,《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以及《中国古代史》(全一册)共有5节活动课。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行,活动课将是当前乃至今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小错在所难免,但哪有那么邪乎!如果刻意炒作,贻害无穷。———见《课本哪有那么多错》(《北京晨报》10月21日)现在有媒体把商榷意见当成教材出错的证据,说中学历史教材有六七百条错误,是不妥的。———见《现行中学历史教材遭受质疑 人教社承认有技术性“硬伤”》(《中国青年报》10月21日)例如把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时间误为7781年,这实际上并不出现在文字表述中,而是一幅地图上所标年代的数字不清晰,使人产生误解。———见《现行中学历史教材遭受质疑 人教社承认有技术性“硬伤”》(《中国青年报》10月21日)我们的“硬伤”占极少数吧,10%…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于2004年春季开始在高中二年级使用。与实验修订本教材(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相比,新版教材作了大量的增删,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几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人教社编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课本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现提出来。供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质 疑   1.质疑教材是历史教育改革的前奏1988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设立“商榷与正误”栏目 ,开始刊登教师与学生对教材质疑的文章。 2 0 0 0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 6、7两期以专辑的形式刊登了中学老师和教研员对历史教材的 70 0多处的质疑 ,由此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大争论。这些质疑表面上是针对教材编写的一些技术上的失误或学术问题的争议 ,在我看来还另有原因。在自然界中 ,只有人类对历史感兴趣 ,只有人类具备对漫长时期自身活动的自觉反思的能力。可是 ,我们的学校的历史教育似乎在不断消磨人类这一固有的属性。调查表明 ,…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正确认识总是在实践中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向高级一步步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02年审查通过)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这五本教材都是按章节体编写,每章有二到八节不等,整个课文按社会形态演变、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发展规律安排,有些一章就是一个阶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赵俊才 《历史学习》2004,(12):20-21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2003年版(以下简称新教材)下册第一章,与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必修)1996年版(以下简称旧教材)下册第一章相比较,不仅在编排结构、知识内容上作了大幅度调整和整合,而且更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结论,体现了史学研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新教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本)下册,以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下限延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整册教材贯穿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及其巨大变化。把握20世纪历史巨变的基本脉胳及其特征,对理解世界现代史的发展进程,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完成新教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关键。20世纪的历史巨变有其客观规律;第一,整个世界发展不平衡的普遍规律。这种发展的不平衡首先表现在相同类型国家之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和…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已经成为众多历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人教社大纲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学案例,浅谈运用历史网络交互式辅助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