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胡正强 《新闻界》2005,(6):77-79
梁启超作为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从事报刊活动约三十年,见证了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起步发展时期,深刻地观察和理解我国报刊界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面对起步较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的中国新闻业,梁启超在其有关论著中,以解读新闻作为范畴支点,对当时的各种报刊及其传播行为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揭露了当时媒介的诸多不良现象和无行新闻工作人员的蝇营狗苟,通过对媒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评价活动,从而建构了他颇具特色的新闻媒介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从1895年开始参加《中外纪闻》的办报工作到1922年《改造》停刊,梁启超的办报活动长达27年。在这27年间,由他亲自创办和主持的报刊有11种,得到他支持和指导的报刊有6种,此外还有许多报刊经常请他撰稿。除了发表过大量关于时政国家的政论性文章外,  相似文献   

3.
清末年间,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梁启超撰文说"少年强则国强",将他"富国强兵"的"中国梦"展露无疑。而他的这种政治抱负也映射在了他的报刊活动当中,于是就有了他对新闻从业人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这种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从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他的少年"中国梦",找出他对新闻从业人员角色定位的认识来源,并结合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古鉴今,分析当今新闻从业人员的角色定位,及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远播的学者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新闻活动特别是报刊活动紧密相连。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报刊进行舆论宣传,其宣传革命主张的主要途径便是报刊,在办报办刊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传播思想:对报刊功能,新闻自由,舆论监督,报刊业务,读者意识,报刊自律以及报刊言论独立性都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然而,梁启超把新闻自由和平等民权作为振兴国家的工具,对其作为具体的个人权利也很少提及,忽视了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因而,梁启超的新闻自由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中国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中国走上现代的发展道路,建设现代的立宪政治、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是他的一生的奋斗目标.他的政治思想时激时缓,文化亦中亦西,力求学贯中西;在学术上,亦新亦旧,力求新旧贯通.梁启超是清末民初风云世界中的一颗璀璨的巨星.纵观梁启超的一生的活动,从一开始就与报刊密切相关.他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至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正式脱离新闻界止,"报馆生涯"先后达27年之久.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巨大影响也是通过报刊传播开来的.因此对梁启超的评价,笔者将其定位在宣传家.作为一位宣传家,梁启超的巨大成功,最有影响力的宣传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到1903年间,他在日本从事报刊活动这段时间.梁启超在此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从报>、<新小说>三大报刊.这三大报刊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的青年.  相似文献   

7.
刘莉 《新闻知识》2005,(1):49-5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理论家,他继承了早期维新派的办报主张并吸收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的成果加以发挥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达到了时代的最高水平。然而,梁启超把新闻自由和平等民权作为振兴国家的工具,对其作为具体的个人权利也很少提及,忽视了对新闻自由观念自身价值的合理性,因而,梁启超的新闻自由思想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张怀俊 《新闻知识》2007,(12):76-78
梁启超不仅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报人和报刊政论家,被誉为"舆论之娇子"。他从1895年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其报刊生涯,一生创办和领导  相似文献   

9.
李莉 《新闻世界》2012,(4):152-153
作为中国近代卓越的报人和新闻理论家,梁启超在继承前人新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27年的办报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对当时的报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学界关于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但多从社会政治角度阐述。本文试图以民本观作为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线索,具体从报刊功能观、自由主义新闻思想、新闻业务、"史家办报"思想四个方面来阐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中所体现的民本观,以体现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夫妻二人均从事过新闻工作的夫妇报人.笔者对此作了梳理、总结并简单分析. 最早的夫妇报人应该是梁启超和李蕙仙夫妇.梁启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他以<时务报>为宣传阵地,发表<变法通义>等数十篇文章,鼓吹变法救亡.他的文章文笔畅达,感情充沛,使该报历久不衰,梁启超也因为在该报上的宣传而轰动朝野,成为一代知名的报人.梁启超夫人李蕙仙是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身出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受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所鼓吹的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李蕙仙主张妇女解放,并参与办报,是我国早期的女报人之一.1898年中国第一份妇女报纸<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该报宣传变法,提倡女学、女权和妇女参政,并且其撰稿人和主编全部是女性,李蕙仙是<女学报>的主笔之一.  相似文献   

11.
郭丽华 《今传媒》2012,(9):128-130
梁启超和张季鸾在中国报刊史上都以报刊政论著称,他们的新闻思想有如异同?差异从何而来?意义何在?本文试从两者的报刊实践及办刊言论中分析他们办报理念,认为两人在关于报刊的目的和功能、报人的资质与作为以及报刊的言论自由等方面的认识,都有着明显不同,甚至各自的言论风格也各树一帜。而梁启超、张季鸾两人不同的新闻思想,正代表着中国现代报刊发展的两条不同道路——政党报刊和民营报刊。两人差别迥异的新闻思想,又是由两人不同的人生理想与报刊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的一座重镇。对于他的新闻观,前辈学者已有大量文章论及,但就目前所见,多就新闻而论新闻,少有涉及其新闻思想与社会政治理想之间的深层关系。虽然梁启超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与新闻言论界须臾不可分,但他首先是一个以改造社会、振兴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梁启超新闻思想的根据,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转换,成为他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近代中国,梁启超第一次从社会建构的高度阐述了新闻事业的功能、宗旨与地位,他的新闻思想超越了王韬、郑观应等前驱先路,成为近代中国新闻思想的一个转折。  相似文献   

13.
张季鸾曾任旧《大公报》总编辑,总主笔,是一位著名的记者和报刊评论家。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报刊议政的传统,是继王韬、梁启超之后,旧中国最有影响的政论家之一。张季鸾原籍陕西省楡林县,1888年3月20日出生在山东省邹平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原名炽章,以字行,笔名有一苇、楡民、一记者、老兵等。他一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1941年9月6日在重庆病逝,享年53岁。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决定了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其新闻思想的演进也被打上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烙印。媒介(报刊)功能在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下,与政治舆论环境的建构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通过研究梁启超在不同时期的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论著来对他的报刊角色观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梁启超报刊角色观演变的深层动因以及其对梁启超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从1919年开始一直奋斗在我党的新闻战线之上。他办报刊、当主编、做采访、写稿件、培养新闻人才,并于这些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新闻理念,为我党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此,本文阐明了瞿秋白在"五四"时期、旅俄时期、五卅运动前后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新闻活动,总结了其发挥报刊的宣传功能、倡导新闻工作的群众性、促进党报文风的通俗化等特征,旨在为更好研究瞿秋白的新闻业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时事新报》、《庸言》、《大中华》、《解放与改造》等,他的一生积累了大量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可以说是他是我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他的思想,来对比当今报刊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伉俪     
在我国新闻史上,有好多夫妻携手奋斗,献身新闻事业的佳话。梁启超——李惠仙梁启超是维新派报刊政论家。他曾经主编过《中外纪闻》、《时务报》。戊戌政变后,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其妻李惠仙于1898年7月,同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他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整个活动当中,创办报刊是这一活动特具声色的一部分。他的全部活动几乎不能和他创办报刊分开。他的“报馆生涯”始于1895年创办《中外纪闻》到1920年由欧洲回国“正式脱离报馆生活”,先后达二十五年之久,主办的报刊有十余种之多。他创办的报刊是他呼吁救亡图存的主要阵地,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办报贯穿了梁启超一生的政治生涯及主要活动,使他能够执笔为文,随兴所至,无所拘束,无所限制,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本文拟对其所办的报刊作一粗略的研究,并从中看看我国近代社会中资产阶级改良派所从事的报刊出版事业之一斑。一、办报思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特别是梁启超本人思想的复杂性,使人很难对他各个阶段的办报思想及活动情况作一准确而又简略的概括,只能把他的一生大致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其办报宗旨亦随之分为两个阶段。1904年以前,是他的政治生涯向上的时期。在这期间,他办报的宗旨有四:一是议论朝廷,阐发政见,针贬时事。《清代学  相似文献   

19.
钱入信 《新闻世界》2011,(5):138-139
本文以梁启超的报刊思想为基础,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他的传播功能观,以期丰富有关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胡正强 《新闻界》2004,(4):34-36
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战线上的主将,鲁迅与报刊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报刊是他进行战斗的主要阵地,也构成了他的主要文化生活环境。他不仅密切关注着革命的和进步的报刊宣传工作,也对当时形形色色的各种反动报刊作过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对当时各种新闻现象进行过独具特色的解读和评价。他的杂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当时的新闻报道有感而发,属于新闻(媒介)批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