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世杰  丁宁 《精武》2004,(9):14-15
旧时有不少武者到关外谋生,将武术也传到了关外,亦有关外人进关学艺,艺成归来后授徒传艺,关外武风由此渐盛。关外武术风格古朴,技法独特。在奉天(现沈阳),有一支秘传的形意拳,为张定一和辛健侯两位先生所传。张、辛两位拳师于民国初年拜一代形意大师尚云祥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术二十余载,艺成后回到奉天开门授徒,从此奉天形意拳界皆以辛健侯为首,而张  相似文献   

2.
八极拳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宝德 《精武》2004,(1):44-45
一个武术流派从教学、练功、养身到技击致用,必须拥有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作为本门武术实践的指导思想。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拳术实践的科学指南,本门武术的提高和发展是不可能的。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武术流派,只有有了正确的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名家辈出,后继有人。这是众所周知的普遍道理。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八极拳也涉及到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武术中的拳风与人格的关乐蕴涵着丰富的运动心理学思想,人品与人格的差异在练拳风格上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要通过选材、教育、心理学训练引导如何培养武术人才,形成自己好的拳风,良好的品德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发扬和光大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中华武术》2004年第6期撰文说,太极拳运动技击中,人体能发出三种性质不同的力。几个拳友看了此文后,觉得有些新奇,在与我交流沟通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均一一作答。笔者想可能有不少《中华武术》的读者也有类似的问题,因此特撰文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5.
朱道琼 《武当》2005,(1):61-63
爱新觉罗·溥儇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汉名金子瞍,生于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1980年在山西太原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表演大会上,他作为浙江代表队的成员表演了《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后简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拳》)。1981年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表演大会上,金子瞍先生再次公开表演此拳深得各方好评。  相似文献   

6.
刘伟 《武当》2007,(1):51-51
为弘扬武当武术,推广中老年养生,更进一步地普及全民健身,由丹江口市文体局,丹江口市武术协会主办,由武当剑英国术馆承办的武当太乙五行拳培训班,于2006年11月6日隆重开班。  相似文献   

7.
车天民 《武当》2003,(10):33-34
少年拳第二套的特点新大纲中的武术教材之一——少年拳第二套(以下简称“二套拳”),是一个很好的武术套路。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体现了武术的风格,尤其是体现了以长拳为基础,以基本功为基础之基础的武术特点。全套动作精神英勇、严肃,姿势朴实大方,动作刚劲有力,形象雄壮优美。从技击的特点而言,虽然全套动作结构很简短,但表现了武术的“四击”、“八法”、“十二型”的技击法则和人体动态的规律。以“四击”中的“踢”和“打”而论,就有蹬、踢、踹、弹、钩、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历史分析法,主要对江南船拳对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重点是从江南船拳对高校武术教育目的、影响、措施几个方面研究阐述。基于众多学者都在研究船拳的起源、传承方式、技能特征,本文研究总结出江南船拳对今后高校武术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船拳的理念引领下,可以找回学校武术教育的新立场,以此作为我国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发展问题的切入点,旨在为高校武术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调研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从哲学角度阐述了武术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的微妙关系,论述了天人合一学说、太极与五行等学说在武术中的具体体现,进而从哲学视角把握武术,充实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10.
读《中华武术》2007年10月号屠仲道先生《话说“含胸拔背”》一文,颇受教益。屠先生对拳理有广泛的研究,眼界开阔,论说周到,值得学习。笔者不揣冒昧,班门弄斧,也想唠叨几句。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阐述了武术内家拳中有关重力线的定义及其作用,如何体会到人体的重力线,重力线的移动,扩展和收敛。详细分析了重力线在实战中的应用,为从事武术训练的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从而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武术拳谚的艺术性及罕见的语法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的传播首先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传播,武术拳谚的运用给人们了解武术带来诸多的便利,通过武术拳谚使大家明确了很多深奥的道理与习武的意义所在。武术拳谚作为专业谚语,含有许多技术因素。对武术拳谚文化内涵研究是使传统武术走向世界,介绍武术特色、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如何了解武术拳谚的传统文化内涵,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既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能盲信盲从,否则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武术拳谚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对武术操的嬗变过程进行梳理,并对武术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创编的武术拳操进行理论分析,为武术操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为创编的武术拳操提供理论支撑及进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4.
再说太极脚     
笔者曾于1997年第二期《中华武术》刊发短文《话说‘太极脚’》,引起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有的拳友仍有疑问,现以此文作为回复。  相似文献   

15.
一吐为快     
近年来,我翻阅数家武术杂志,走了不少武术馆校,无不为杂志里面多姿多彩的内容所陶醉,无不为有些文章而遗憾。有很多文章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有很多文章确实是有价值的。但是千奇百怪的武术广告,数不尽的名门掌门人,层出不穷的武术奇人、气功大师也同时应运而生,真可谓百花齐放,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6.
陈流沙 《武当》2003,(4):62-63
1988年2月1日,朱士嘉武昌来信: “惠书敬悉,对于武术培训班的创建和有关刊物、专著的编印,承蒙提出宝贵意见,士嘉和汪主任(办公室主任汪功枚)表示衷心感谢。渴望春节后举行武术组会议,进一步讨论如何落实的问题,届时另函约请指教。”  相似文献   

17.
武术学理作为武术运动最为重要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武术学术研究的核心.苌家拳的学理体系无论技法、还是内炼讲求"气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的学理体系则讲求"舍自从人"及"一气贯通".通过古籍查阅可看出二者拳理精点诸多贯通之出.  相似文献   

18.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动物活动的形象思维、武术技击形象思维在武术演练,特别是象形拳演练中的作用做了深入探讨。无论"以形为主,法从形出",还是"象形意思,取法为拳"的象形拳演练,都应着眼于培养练习者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使拳术臻于完善境地。  相似文献   

20.
翁信辉  文木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2):28-31,3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调查了英塘村蔡厝“青阳蔡氏族谱”和访谈了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在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成果及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会资料的基础上,就拳名及其内容实质、源流的各种说法用比较法、反证法、归纳法及体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作了深入研究。结论:(1)五祖拳并非五种拳术的总称;五祖拳不是由五个和尚所传;五祖拳并非等同于过去的太祖拳;蔡玉明先生是五祖拳的创始人,而不只是“一代宗师”;(2)五祖拳学术上的命名可根据师承的不同,区分为“五祖××拳”,并根据历史习惯冠于“南少林”二个字,以示属于福建南派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