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办高校新闻教育特色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校新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新闻教育共同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人才的重任。但由于办学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原因,目前民办高校新闻教育面临各种发展困难。本文提出民办高校新闻教育应当立足自身实际,面向基层和新媒体,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培养目标市场化,新闻人才专业化,培养模式职业化,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方能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2.
王晓乐 《中国出版》2012,(12):35-38
通过对民国时期新闻教育历史档案与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当时新闻学界已经形成了"必具一专长"的细分化、垂直化教学理念。配合当时经济新闻迅速发育的现实动因,一批新闻科系在经济新闻教育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以沪江大学、复旦大学为代表的经济新闻教育逐渐成形。这段历史可为今天的新闻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8,(8):68-77
我国新闻史学界有一种共识,中国的新闻教育是从美国横向移植过来的。这其中,"密苏里帮"之中国成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他们是美国新闻教育移植到我国的实际操盘手。本文通过考察汪英宾、黄宪昭、梁士纯和马星野的教学实践和新闻实践,发现这种移植是有限的,他们只是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具体的、也是最容易模仿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引入中国,但美国式的新闻理念、新闻专业主义并未随着"密苏里模式"一同进入中国的新闻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4.
沈惠娜 《东南传播》2012,(11):87-88
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近20年来的发展尤为迅速。无论是其媒体还是教育领域,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一股"开放"、"去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思维浪潮。可以说,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台湾媒体产业政策开放,传播系所剧增,新闻传播教育自成一景。本文就这段时期,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特色、问题试作阐述,以期对大陆的新闻传播教育有所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20):10-16
何微是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西安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时期的副院长兼教务长。来校工作之前,他已长期执业于我国的新闻实践工作,深谙新闻规律;来校担任领导职务后,又长期从事新闻教学和教育工作,对新闻教育规则也十分熟悉。上世纪60年代,何微较好地克服了当时因国家经济困难,新闻教育将被裁撤的种种困难,使西北政法大学的新闻教育在当时得以保留并坚持培养完首届学生。随后又经他长期呼吁,在文革中停办的政法新闻教育,终在上世纪90年代得以复办。他不仅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教育发展史上两个重要阶段的奠基人,而且还摸索出一套"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规律,体现了他"新闻有学"的教育培养理念,对今天政法大学的新闻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周光明  王琦 《编辑之友》2021,(1):102-109
延安时期的中共新闻教育是中国近代新闻教育史的重要构成部分,形成了新闻教育的"延安模式".延安新闻教育在技术训练和学理研究两方面各有所成,其教育实践主要包含大学新闻教育和新闻机构的新闻教育两种新闻教育类型,后者又可细分为专职人才的新闻教育和通讯员的新闻教育.延安新闻教育从属于中共的干部教育与宣传教育,受到"新教育"理念的强烈指导,带有明显的实践主义特征.它既是一种地方经验、地方知识的提炼,又具有一定的普遍启示意义.这一模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新闻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跨世纪新闻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世纪迫近之际,笔者就面向新世纪的新闻教育的基本宗旨、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新闻教育的模式等略陈管见。一、新闻教育的基本宗旨1.培养有责任感的各类新闻专业人才。本世纪初,当普利策建议在哥伦比亚大学内成立一所新闻学院时,他宣称学院的宗旨是帮助新闻工作者在采集和报道新闻过程中变得更有责任感。普利策指出:"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在将近一个世纪后,回眸新闻教育,无论…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媒业正在朝内容融合、技术融合、终端融合的方向迈进,传媒业已进入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时代、媒介化时代。单一纯粹的新闻业已不复存在。新闻教育转向为"传媒教育"或"传媒业教育"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5年5月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奈特基金会联合5所美国著名大学推出"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至今已4个年头.这一项目以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世纪新闻人才为宗旨,其具体内容及举措包括开展新闻研究、拓展新闻课程和强化新闻实践3个方面.本论文拟通过对"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的梳理与分析,弄清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以资中国新闻教育改革之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敏 《传媒》2017,(19)
虚拟新闻室是通过对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技术的运用,完全基于网络空间进行新闻生产的一种学生媒体实验,消灭物理空间意义上的新闻室是其最突出的变革.这一实验挑战了以往将学生媒体视为设在校园内的、初级的、模拟的新闻编辑室的观念,显示出学生媒体完全可以脱离职业新闻生产的既定框架,以一种更加个性化、创新性的方式来做新闻,形成一种开放式、移动化、草根性、批判性的新闻生产.基于此,从空间视角重新思考新闻业的一些基本理念,进而反思新闻教育的范式转型,虚拟新闻室实验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奕 《东南传播》2011,(6):118-120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趋势,反映到新闻教育领域,"媒介融合"专业的设置是对这一现状的积极回应.而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创办"融合新闻"专业的新闻院校,密苏里新闻学院堪称典范.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院"融合新闻"专业的全面介绍,为我国新闻教育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发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邵飘萍、谢六逸、成舍我、顾执中等一批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他们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中国新闻教育做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强调新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理论与实践并举、强调通才教育、记者素养教育的新闻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创办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编撰教学讲义教材、开展新闻学研究。这些教育贡献背后是教育家们对中国报业的忧虑,也源于他们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留学西方的教育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新闻教育家的贡献,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使得我国的新闻教育得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走通识教育与学术相结合之路的"威斯康星模式",虽然没有像"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推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与"资金"的流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国早期新闻教育的发展形态以及新闻学理论引进中,找到受"威斯康星模式"影响的一鳞半爪。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实践;而我国早期新闻理论家在消化、吸收作为新闻学核心理论的"新闻价值标准说"的过程中,受到把新闻学定位于社会科学的"威斯康星模式"的影响为甚。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12):96-101
面对多少有些"迷失"的新闻教育,《三思新闻教育》立足教育的本原,对新闻教育之正道展开了全方位、历时性的探讨,勇气非凡、意义深远。该书在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两大主题上,关注尤多。在人才培养方面,着重强调了新闻教育的"复位":以"健全人格"为本位,并提出了"健全人格"的四大标准。在师资建设方面,提出了任职院长的条件、留住人才的尝试等重要观点和做法。这些见解,并非空谈,多是经验之谈,对新时代新闻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导向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15.
赵琪 《中国记者》2013,(1):74-75
2012年,陆续有实习生在本刊实习。这些未来的"新闻人"带来了高校新闻学子们的疑问和困惑,其中最集中的就是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关系。由此,本刊特组织了这样一场对话。新闻教育教什么?——记者眼中的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16.
白净 《新闻记者》2015,(7):79-84
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新闻学院,被公认为是美国新闻教育,同时也是世界新闻教育的开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由早期的新闻教育向更广泛的传播教育扩张,主张跨学科交叉和精细化培养,与传播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甚至提出"去新闻化"理念,更强调视觉表达和内容创新,包括广告和公关在内的策略传播教育近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7.
孙江  吕强 《传媒》2021,(11):83-85
何微是我国著名的新闻人、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从事新闻教育过程中,何微逐渐形成了"新闻有学、实务导向、法制新闻教育"等诸多新闻教育思想.本文通过对何微新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和分析,探索其理论和实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新闻教育正面临三大困局:千系一面的同质化困局,媒介融合与高校新闻教育分割的困局,传播方式多元化与新闻专业学生去向的困局。高校新闻教育必须转型以适应媒介融合的需求,重新规划教育目标。国内研究者围绕新闻教育目标转型进行的诸多探索首先,国内有代表性的专著中提出的主张华中科技大学张昆教授在其《新闻教育改革论》中创造性地把新闻传播学定位在"文科中的工科";提出"新闻院系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业务技能,还要  相似文献   

19.
蔡林杉 《传媒》2021,(10):91-93
传统媒体时代,"在场"是新闻生产的既定要求,也是新闻生产者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数字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新闻生产生态,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弱化新闻生产者的在场价值,出现了"后在场"现象.新闻生产者"后在场"背后的复杂性值得深入探究,需要强化现场新闻意识和新闻真实的价值,针对相应问题进行再思考和矫正.  相似文献   

20.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国新闻教学研究走上了正常运行的轨道。1983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是中国新闻教育初步繁荣的阶段。这时期新闻教育主要有以下突出表现:新闻教材建设和教育改革有了新起色;新闻教育形成"南北两镇";初步形成了中国的新闻教育思想。1992年至今,新闻教育走向繁荣,取得了长足的变化和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