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西安晚报摄影记者张波成了古城的新闻人物,他将自己贷款十几万元买来的富康轿车改装成“新闻招手停”。1999年11月8日亮相西安街头后,引起新闻界同行的关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张波今年47岁,从事新闻摄影已近20年,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从一位基层的宣传干事,成长为省城晚报的知名记者。他的作品《垃圾不只地上有》、《五味之外》、《六·六空难》、《午  相似文献   

2.
3.
《一由地=9.35亩田》一文获得1991年“北京新闻奖”一等奖,这首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年“十一”前夕,报社组织迎国庆成就报道,是我们农村部负责同志提出了这个报道选题,并得到报社编辑部负责同志赞同,同时,报社领导要求:这是个老题目,要写出新意。这些,为这篇好新闻的产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一名记者,我在采访、写作这条消息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收获、体会。  相似文献   

4.
通讯《“田三万”分家记》,虽说主题比较新鲜,还被评为我省1984年好通讯,可是回忆起来,我犹如在生活的海洋中拣到了一颗色彩斑烂的贝壳,但因没有功力加以琢磨,终没有成为一件悦目的艺术品。一九八四年一月,我们县有名的种植专业户、又被全国妇联命名为“五好家庭”的田金汉一家要分家了。我对他家曾作过多次采访,非常熟悉。当他们要分家的消息一传来,我就想:这个有名的“五好家庭”为什么要分家呢;这里边定有蹊跷。恰巧这时河南日报记者要到田家采访,我就陪同前往。这时候,田家的亲朋邻友已经来了很多,院子里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气氛。我们应邀参加了分家仪式。在分配财产时兄弟四人你推我让,争论不休,谁也不愿多要,有时让得脸红  相似文献   

5.
党报记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到群众当中,和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很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群众的呼声,才能写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多少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6.
我同省报一位记者采写的消息《关中田间出现“集团军”》一稿,获得了1992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回顾这篇稿件的采写过程,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通讯员,不但要有学习名家的虚心态度,而且更要有敢与名家争高下的气魄。这样,才能写好稿,出精品。 1992年5月7日,我在《西安晚报》发表了《女“麦客王”创办收割联合体》的消息。报道了我县女“麦客王”何俊英带领4位亲友筹资16万元创办收割联合体的情况,喊出了农机干部和农民的心声:“农业机械化要走农业机械集团化”。稿件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省农机局领导说:人家一个农家妇女都敢创办收割联合体,咱农机局为啥不能搞机收大会战?事后,省农机局领导总结几年来小麦机收经验,拍板定案:在夏收期间组织千台收割机开展规模机收大会战,探索机械化集团作业的方法和小麦机收配套服务问题。5月25日,我又在《西安晚报》发表了《千台收割机会战八百里秦川》的消息,向全省人民报告我省农业机械化历史上的一件大喜事。稿件发表后,我激动不已。一则新闻报道,引出了千台收割机会战八百里秦川。我暗下决心,追踪报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11月21日,《安徽日报》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淮记者走基层”专栏,深入宣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事迹和良好风貌。《十年磨一“田”》作为该栏目首篇报道,全文5000余字,并配发评论。中宣部点名表扬该报道:题目起得很好,报道接地气,原汁原味呈现了记者深入一线的观察和体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9.
《沈阳市政府向防爆器械厂等三企业出示“黄牌”》一文(见沈阳日报一九八五年八月四日一版),被评为辽宁省好新闻之后,又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黄牌》一文之所以受到瞩目,以至登上  相似文献   

10.
发表在1995年5月5日《陕西日报》一版头条消息:《长安兴起”股份田”》(原文附后).可谓近几年来.省级党报关于农业报道的一篇不可多得的新闻佳作。这篇不到8O0字的消息荣获1996年11月上旬在福州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省(自治区)党报新闻奖一等奖。如果我们回顾和分析一下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长安兴起“股份田”》这篇报道,更可以看出它的价值取向。随着全国农业投资热的兴起,陕西省长安县悄然出现的有农民、科技人员和企业投资者优化组合的高产优质农业生产新形式——”‘股份田”,不仅是历史发展的~种必然…  相似文献   

11.
《王大娘赶“财神“》是写一位农村大娘把上门送“财神”的人赶走的社会新闻,刊登在《新晚报》1992年2月1日头版头题,并荣获1992年全国晚报爱德杯新闻特写大赛三等奖。就这篇新闻的采写笔者想谈一下如何把一般性新闻写成好新闻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天桥的教训》终于过关斩将,捧回了中国广播奖1994年度新闻专题类一等奖。作为作者自然感到庆幸,同时又觉得它是得其所哉。回顾这篇2000多字专稿的采写经过,我深深感到:新闻稿件成败的关键在于采访,而采访不只是用口,更要用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篇好稿必然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一、采访准备要充分。记者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就象樵夫砍柴前要把刀磨好一样。所不同的是,记者不仅要做物质上的准备,更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做到“胸  相似文献   

13.
李薇 《视听界》2000,(5):20-21
6月上、中旬,电视台新闻部交给我一个任务:采写一组反映第三次金坛市少代会以来,全市少先队建设的系列报道,以迎接金坛市第四次少代会的隆重召开。我是一个来广电局工作的新兵,面对从未接触过的重大报道,丝  相似文献   

14.
在1997年度的三门峡市好新闻评选中,我与尤黎明同志合写的通讯《县委书记核产量》,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同时获全国地市报好新闻评选三等奖。说起《县委书记核产量》这篇通讯的采写,应回溯到1996年11月9日的晚上。三门峡日报社美术摄影部的记者胡龙光同志吃过晚饭后,到我家说,渑池县洪阳乡引种的矮88号谷子新品种和红薯新品种获得成功,矮88号谷子亩产在500公斤以上,红薯亩产5000公斤以上,很有采访价值,要我第二天和他一块去采访。次日恰好是星期天,早晨6时左右,除了我和胡龙光之外,随行的还有副刊部的编…  相似文献   

15.
新疆日报记者汝炳荣、刘旭平、金瑞涌合写的深度报道《“○”的震颤》等四篇一组荣获自治区1987年好新闻特等奖和全国1987年好新闻三等奖。这是汝炳荣同志撰写的采写体会文章。  相似文献   

16.
我采写的人物特写《“关大侠”》,去年在人民日报社举办的“金马”人物特写征文中荣获三等奖,这篇特写还被《新华文摘》转载,并收入《“金马”人物选萃》一书。在此之前,报道郑州市治安大队反扒窃“神警”关福昌的文章已发过不少,还有篇幅较长的报告文学。《“关大侠”》见报后,一些读者反映,这篇特写虽不足两千字,但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与上万字的报告文学相比,另具特色。我通过《“关大侠”》的采写,也受到教育和锻炼,深深体会到,只有实实在在地深入基层,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获得鲜活的素材和写作激情,才能写出受群众欢迎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我采写的一组系列报道《讨薪记》获得了2003年度人民日报精品奖。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在“值班手记”中称赞这组稿件“抓住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问题开掘得深,为批评报道提供了一个范例。”这组报道所以能引起较好的反响,我认为:一,与找准了“结合点”有关,即找准了社会焦点,找准了政策依据,找准了典型事件。二,较好地把握了批评艺术。找准“结合点”才能开掘得深这些年,每到年底,有关民工讨薪问题,就成为社会的焦点。据全国总工会提供的资料,截至2003年10月底,全国进城务工的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建筑施工…  相似文献   

18.
人参是药中之王,采撷人参要特别小心,不能对待萝卜那样,或挖或拔,而是要“刨根”,保持主根须根的完整。药性才好。新闻采访也是这样,遇到好的新闻题材,也要像刨人参那样,也须细心地“刨根”,尽量使它的“根须”完整。当然新闻讲究时效,但不能因为要快就“拔”,拔了一把叶子,对读者的滋补功能就会大大减少。有些新闻读来觉浅,我以为就是缺少“刨”的功夫,找不到尽量完整的“根子”。  相似文献   

19.
黄宁 《记者摇篮》2006,(6):60-60
目前,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日常采访报道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体裁,也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这是因为现场报道能够充分发挥出广播传递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但是,要想使听众在“此时此刻”听到“绘声绘色”的现场报道,闻其声,如临其境,这就对广播记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作者从在《新闻招手停》和《整点播报》两个现场报道类栏目的工作实践,论述广播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