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汉语中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 ,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在清人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 ,“将”的用法有 :做名词语素、动词、介词、副词、助词。  相似文献   

2.
简述《水浒传》中"将"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本文将以近代汉语用例的典型代表-《水浒传》为依据,考察“将”在那个时代的所有用法:作名词、副词、介词、动词、助词等使用,为“将”在近代汉语中的断代描写提供依据。并且还发现了“将”的发展、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条汉语实词虚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字在两周金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其词性和用法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就词性言,有动词、介词、连词三种;就用法言,"用"为动词时有"使用"义,"用"为介词时可以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对象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用"为连词时主要表示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说文解字>:"與,與也."可见,"與"的本义是名词"朋党,党与"的意思.通过阅读古文献,我们知道"與"还有动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等多种词性.对<论语>中"與"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與"的各种用法和意义,并简要做了一些动词、介词、连词"與"之间的辨识,为"與"的研究作点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文献中,"准"是个极常用的虚词.它可用作动词,表示思考、考虑;又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和"唯""维"还构成通假关系.有一种用在两名词之间,这种用法较为特殊,在此我们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它的叙事接近口语,对话中保留的口语成分较多,比较真实的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活的词汇和语法现象。"从"字是古代汉语中用法比较灵活的一个词,由最初的动词词性,演化出名词、形容词、介词等,并且用法较多。运用定量统计和穷尽分析的方法,将《世说新语》中出现的"从"字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作动词、介词、名词、形容词的用法,以及构成的固定词组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现行教材在对"相"的解释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探讨"相"的用法."相"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副词,大部分用作指代性副词,相当于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金雷 《文教资料》2020,(6):1-2,114
本文考察《儒林外史》中以体助词"着(zhe)"结句的情况,以时间参照为理论基础,指出"着"的结句用法是原有结构"主+动谓+着"语法化后的结果,同时受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而产生的用法.其一开始主要存在于口语性较强的文本中,后逐渐发展到叙述性的书面语中.  相似文献   

9.
单县方言中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虚词[tou°],暂借同音字"都"(本字待考)来表示,它的使用频率很高,可以分别用作副词、介词和助词.本文主要从语言事实出发,对其多种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和描写.  相似文献   

10.
副词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全句或名词词组及介词短语,历年中考中副词都是重点考查的语法内容。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组常见副词的用法辨析,供同学们参考。一、almost与nearly两者都可以修饰all,every,always等词,都可以用于否定句中。在very,pretty,not后用nearly,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