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本无资格谈论这个问题,因我本人并非“博导”。但我的学生中确有不少“博导”,有时他们之中有人因公外出,由于同我熟识,乃蒙不弃,嘱我在一个时期内代管他们的博士生,因之我也稍稍领略个中况味。夫吃过“布丁”的人然后知“布丁”之味(《反杜林论》),尝过“梨子”的人然后知“梨子”的酸甜(《实践论》)。我虽只代管过几天博士生,总算取得一点发言权,故姑妄言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博士生的培养要立足国内。要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和条件,持续、稳定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与国际水平大体相同的博士。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其中加强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队伍的全面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结合我校的情况,坷“博导”队伍的现状和建设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基本状况和问题经过全国五批博士点和“博导”的审批,一次学校自行审定增列“博导”,现我校共有博士专业点26个,其中5个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个被评为省重点学科;“博导”82名。从我校现有的基本情…  相似文献   

3.
裴林 《辽宁教育》2013,(5X):31-31
<正>日前,武汉大学宣布将对博士生导师实行岗位化管理,300名左右的"三无"(无经费、无课题、无成果)博导因为没有岗位而不能继续从事博士生指导工作。变革博士生导师制度,取消博导终身制的"潜规则",武汉大学并不是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已被异化的“博导”制度有诸多弊端,需要 我们从教育制度、学术培养链条、学术评价机制、国际 化等层面对推进“博导”选拔机制创新进行理性思考。 一、现行“博导”制度的异化 “博导”,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的导师,实际上是专指研究生教育中指导博士生的一 个重要工作岗位。其核心要义是“指导”,其本质属性是  相似文献   

5.
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博导”是人们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习惯性简称。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中实行的“博导”选聘制度存在弊病,制约着学校的学科建设。由于以往对“博导”选聘制的改革一直停留在新聘“博导”的层面上,“约定俗成”的“博导”终身制被看作“雷区”未予触动,导致一些被聘  相似文献   

6.
马洁 《文教资料》2010,(3):138-139
国内学者目前对于“潜规则”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吴恩的《潜规则》以及“潜规则”在各行业表现的描述及其分析来探讨“潜规则”的定义、根源、危害、根治等问题。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象描述过于表象化、原因的探讨缺乏深入的道德分析、消解“潜规则”的方式缺乏创新等。因此,有必要借鉴现有所得的同时克服不足。为我们全面地分析找出其产生负面影响的根源以及为消解“潜规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谈“潜规则”文化里的管理,其实,核心就是在谈学校的管理得用上辩证法的思想去认识、解决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促进一所学校健康发展。“潜规则”管理文化,在很多场合都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是对某些事项的事先约定。一个对“潜规则”文化有认识和研究的校长,他的管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能瞻前顾后、左右逢源,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问的凝聚力,所做的事几乎成了广大教职工认可度最高的事,所说的话成了广大教职工满意率最高的话,和谐成了学校的主旋律。但是,有时,“潜规则”对新校长来说,它往往是一个雷区,操纵时必须居安思危,从容应对,才不会有危险,才不会因内讧降低内耗,从而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校长能否辩证地认识“潜规则”,能否驾御“潜规则”践行管理,反映出一个校长管理能力的高低,这成了衡量一个校长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8.
话语的模式与内容乃是社会行为的模式与内容的反映和表征;“潜规则”一词的流行,是以潜规则行为大规模存在为基础的.本文基于实事求是的立场,结合对现实利益的博弈分析与道德哲学的批判视角,深入阐明“潜规则”行为中的合作与背叛、道德与利益的复杂关系,深入探究“潜规则”行为背后的利益博弈与心理机制,以期为治理潜规则行为奠定认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官场上有潜规则,职场上同样也有潜规则。职场潜规则有规律可循,但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言。这使得这股无形的力量左右着员工的行动,却又让人触摸不着,琢磨不透。职场新人被潜规则所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是被哪股“潜规则”所伤。因此,好好解读一下职场老人们的职场潜规则,来学习、认识这些隐蔽的、不成文的心理默契与行为规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政府部门中的潜规则是指在政府管理中跟国家权力的行使直接相关与政府正式规章制度相悖的“地下规则”。根据近十年有关“潜规则”的报道,政府部门中的潜规则可以分为人事选拔和考核、政府采购、拆迁和土地出让以及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方面四类。其影响虽有积极方面,但更多的是消极的影响,需要在对潜规则研究基础上,在加强思想教育、完善正规则、加强监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师超 《陕西教育》2014,(10):60-60
近几年来有关高校导师的性丑闻层出不穷,在厦大这样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大学.导师群体令人尊敬的教育环境中,发生性骚扰的事件,真是令人恶心至极。作为一名大学博导,但他们却用手里仅有的一点权力,谋求个人私利,在各大高校都盛行教授“潜规则”女学生的当下,这种美誉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中国教育界的耻辱,更是大学和大学教师群体的悲哀。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学生和家长逢年过节赶着给教师“送礼”似乎已成定制,广为流传的广告语“黄金搭档送老师”或可作为明证。这种“送礼”的定制颇似我国旧时官场上的“潜规则”。“潜规则”的出现在于某些人掌握了“合法伤害权”和“合法恩惠权”,并运用这种合法伤害权创造了正式规定之外的规则。据此,我们似乎也可以认为给教师‘送礼”这种“潜规则”的形成也在于教师拥有这种“合法伤害权”和“合法恩惠权”,而且某些教师确实也运用了这种合法伤害权。事实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使“博导”成为一种头衔的国家。人们一听“博导”便肃然起敬。在中国,“博导”已成为比教授还要“高级”的头衔。打开我们的报刊,往往在文章作者的职务一栏里赫然写着:教授、“博导”或主任医师、“博导”。本来,依据中国的学位规则,只有博士生指导教师(教师者本为指导者,指导教师在文法上是不通的,是画蛇添足,应该说博士生指导者或  相似文献   

14.
“潜规则”是与主体制度体系相悖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它产生于正式制度的漏洞和实施机制中的缺陷,同时又有很长久的文化渊源,它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正式制度的执行。要有效遏制“潜规则”,更彻底地贯彻制度,必须加大公共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潜规则”在本质上是私欲的扩张和法律外权利的追求。潜规则的运行,给法治社会带来消极后果,必然产生严重的法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大法治推进力度和“阳光照射”,是消除潜规则产生的原因和打断其运行机制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商洛师专“商洛暨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东西部经济文化发展比较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名誉所长:白永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所长:甘新民,成员20人。  相似文献   

17.
据7月1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从明年起,北京大学将在部分院系进行试点,实行不固定博导资格制,如果博导所带博士连续几年不能正常毕业,学校将取消其博导资格。与此同时,北大将进一步放宽博导参评资格,副教授、讲师也可以申请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和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只有教授(研究员)才有资格担任博士生导师,“博导”这个头衔也因此变成了荣誉的象征。放宽博导参评资格,允许副教授、讲师  相似文献   

18.
在影响政策执行的诸多非制度因素中,“潜规则”政治文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潜规则”政治文化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潜规则”政治文化的影响以提高政策执行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曾经风光无限,也曾一度落寂,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如今再次站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其最新表演乃一场针对庸官的“责任风暴”,痛击官场流行病,直指官场“潜规则”,令全市官员哗然,让举国公众称道。  相似文献   

20.
资讯     
动态洪战辉带着妹妹去上学湖南怀化学院经管系2003级学生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的感人事迹,经过媒体广泛报道后,在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反响热烈。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并向他转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与慰问。吉林大学45名博导落聘“下岗”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期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这次“下岗”的45名“博导”,学科之广涵盖了吉大所有的8个学部,导致他们“下岗”的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数量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这个举措在国内高校中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