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综合运用CMMI框架、PDCA模型、IDEAL参考模式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文件管理本身的特殊性,首次提出了"组织机构电子文件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其关键过程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成熟度模型(CMM)的思想原理与发展出发,解释了其在我国电子文件管理领域的可适用性,同时介绍了国外的适用经验,为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领域引入成熟度模型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杰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4):78-83
服务是图书馆的本职所在,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图书馆职能实现程度,图书馆服务能力的评价问题也成了其基本问题之一.而现有文献多集中于对图书馆评估或图书馆服务的某一方面如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等,缺乏对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整体的评价研究.文章引入了能力成熟度模型,试图从资源和过程两个角度去探讨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成熟度,以期为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提供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对电子文件管理实施监督与控制既是文件管理生命周期当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改进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释了电子文件管理监控提出的管理背景和专业背景;其次从监控内容、监控主体、监控方式三方面对电子文件管理监控进行概述;最后介绍并分析了国外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监控的实践进展与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对比分析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为图书馆选择与应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提供参考方案。[方法/过程]通过模型文本的研究,介绍各模型的结构。采用比较分析法从评价维度(功能域)的设置、模型的组织体系、评价标准与规则、可操作性、公开度等5个方面对7个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进行评析。[结果/结论]每个模型具有其特色功能。CMMI、DMM、DCAM和中国DCMM的评价维度较为全面,中国DCMM即中国-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且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值得借鉴。研究数据管理的能力成熟度模型(雪城大学秦健教授团队)和研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澳大利亚ANDS)考虑图书馆数据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作为首选模型。基于各模型的对比与评析结果,形成3种适应不同情境的图书馆选择与应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从管理体制、法规标准、技术驱动策略和安全保障等角度分析了美军电子文件管理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以战略思维关注顶层设计、以标准规范实现全程管控、以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途径推进管理进程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OAIS的电子文件精细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非线性管理活动,电子文件管理不能用纸质档案管理的思维与方法去研究。文章以OAIS参考模型为基础,提出构建电子文件非线性管理流程的思路与方法,从电子文件管理功能框架体系构建、流程整合优化、管理的标准化与系统化等方面实现其精细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管理功能与管理成本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3.
14.
有效的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是促进档案数据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且在档案数据治理中不可或缺。能力成熟度模型为档案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契机。文章通过确定档案数据安全治理中的关键域,并对档案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成熟度等级进行划分,构建了档案数据安全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以期能提升档案数据安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安全、有效,必须对电子文件全程管理进行监管,即对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的前端控制、中端控制和后端控制三个阶段实施监管。应确立以档案部门为管控主体的监管原则,进一步完善电子文件监管策略,厘清每个阶段的监管主体、监管内容和监管重点,使各监管主体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对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6.
电子文件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子政务是近年来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突出成果。这项成果看起来似乎是纯技术性的,然而,在21世纪一开始,它给人们思维与生存方式带来的却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这对习惯于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的档案人员,在纸质档案环境一下子进入到电子档案环境的急剧变革中,面对的不单是新旧观念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戴维·比尔曼在其所著的《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中对电子文件管理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提出了诸多创新观点和论断,展现了以文件保管系统为中心的新思维和非实体的、注重凭证价值、面向利用者的电子文件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研究数据管理,评估研究数据管理过程以保证其持续性与有效性是高校管理层、研究人员及数据管理人员十分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介绍国外利用能力成熟度模型测评高校数据管理过程的三个模型,包括雪城大学的研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澳大利亚国家数据服务项目的研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的DMVitals。采用比较分析法从适用对象、建模方法、目标与作用、优势与不足等方面比较三个模型。研究发现,各模型具有其适用范围及功能特点,高校应根据评估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