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坚持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四有”新人,全社会都要支持教育等六个方面教育思想的原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掌握和应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原则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奚春华 《文教资料》2011,(20):211-213
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与复杂,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于对学生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忽视了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一个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变一部分人陈旧的错误思想认识,提高全体人普遍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促进个人协调全面发展。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含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另外的角度切入,尝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育学中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阐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意义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依据三方面的内容,进而在纵向的维度上提出了实施路径,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适当地引入一些科学思想方法,不但会使课堂增色,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本文从实施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在初中科学课程中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梳理分析代表性观点,找出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原则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新原则,并把握好层次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至少应当包括:求实原则;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原则;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原则;方向性原则;民主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还要特别强调吸引力原则。  相似文献   

6.
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从广义说,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德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二代主要领导人,从理论上对德育的地位、内容、原则及方法作了深刻的阐述.研究和探讨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对于搞好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价值、启迪学生思维和塑造学生品格,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特性,并且根据特性提出了四点课堂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始终高度关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他提出了一系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包括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加强法制教育等。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晖 《现代教育》2003,(20):52-52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形象地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这就是说,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思想品德是灵魂,它决定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播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忽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致造成了学生情感荒芜、意志脆弱、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美育对于培养人的审美品位、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二者的协同发展既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部分高校在推进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方面还面临对二者的关系认识不清、思想政治教学缺少审美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忽视审美教育等困境,高校应从落实全方位育人、充分认识美育价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文化环境建设四个方面来深入探索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社会教化理论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在思想观念方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树立系统观、人本观、务实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成效;其次,在操作原则方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尊重差异、循序渐进、结合渗透的基本原则,降低受教者的抵触情绪,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最后,在具体实践方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点抓好优化软环境、建构新体制、推动理论创新三项工作,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造教育:高校学生工作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教育理念及其原则,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具体体现和贯彻于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社团活动等三个方面;要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全面的创造观,正确处理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之间的关系,把对学生的创造教育与全面发展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论创新教育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小虎 《教育科学》2001,18(2):11-14
本文认为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应包括三个层次,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是一个教育原则;它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教育活动,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看,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态度;作为一种原则,它不仅仅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渗透到学校的管理、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作为一种活动,它不仅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强调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全社会建立统一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受到受教育者排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原则和途径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身心,不断提高人的素质,逐步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个体充分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培养和发展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间接地培养和促进人的其它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人的某些特殊才能。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程英 《教育革新》2010,(4):25-25
“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个层次构成的。”而数学素质作为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包括除知识技能、智能因素等方面。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和思想品质等这些心理素质的构成。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和对成绩单纯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多重视数学知识的掌握应用及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开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核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合理的终极教育目标,才能确保教育的有效实施和顺利进行,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进而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提升其科学化水平中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要更新思想观念,转变调整思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二是要拓宽服务保证的领域与空间,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与覆盖面;三是要坚持有机"结合"的辩证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和谐教育思想由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德国教师的教师”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首创,主要包括:①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②教育必须激发主动性;③自然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④全面发展与和谐培养;⑤和谐培养最重要的是人格和谐。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向来为教育界所称道,至今仍然让人感到其深刻的启发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能最大限度发掘和释放人的智能与潜能。但是作为培养社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专业技术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的职能。是否具有创造性对高职毕业生来说,关系到他们在社会能否立足以至于在相关领域能否有所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确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教师队伍保障机制,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