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左灿 《东南传播》2021,(1):77-82
2020年11月17日下午,以"《新莱茵报》的编译与研究"为主题的《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增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线上和线下的与会代表们都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出版的这期《新闻与传播研究》增刊表示赞赏,对陈力丹教授团队的编译工作表达了敬意,并围绕《新莱茵报》的编译出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  相似文献   

2.
杨莉 《东南传播》2022,(6):45-47
文章从翻译符号学视角,将国际新闻编译视为一种符号转换行为,编译文本被视为渗透了社会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动态构造,编译者以目的符号形式建构另一全新符号文本,需符合目的语国家受众接受心理、国情民情、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政治诉求。文章以《参考消息》为语料,从编译者的符号行为角度分析符号转换过程中符号的使用、阐释、重组与操纵,提出符号顺应与符号制约策略,探索国际新闻传播中新闻编译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2,(4):77
前期本刊编译刊发了一家通讯社(路透社)、一家报纸(纽约时报)的新闻手册。本期起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纽约大学新闻系学生新闻手册》,是该系教授编写、供学生学习和实践参阅的。本刊以此作为"新闻手册"编译系列的最后一篇。该手册强调新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琎晶 《新闻世界》2010,(6):115-116
新闻编译有别于一般形式上的翻译。在新闻编译工作中,编译人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使他们不能只顾译文对原文是否忠诚,而应更多关注译文在非本土环境中能否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非本土的受众能否接受。本文探讨了新闻编译工作的影响因素、编译工作的特点、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编译工作。  相似文献   

6.
针对党报的主流读者分布,《烟台日报》策划部与要闻部、综合新闻部分工协作,逐步探索出一条靠"策划活动——新闻跟进——创新版面——营销品牌——创造利润"的"新闻产业链"来实现媒体品牌和市场利润共赢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7.
张月 《传媒观察》2023,(6):65-71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的源头。翻译《新莱茵报》通常采用直译的方式,以准确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使用“编译”来说明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编辑+翻译”,而是依靠编译者的知识积累和大量复杂查询、考证,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原文做出解释、校正文字、说明背景,有时甚至注释文字篇幅超过原文。因而这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通过对报纸的翻译、审读、编辑和注释,全面、真实地还原《新莱茵报》版面的本来面貌,为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与实践提供原始材料,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3,(1):67
受众向"移动终端"的"移民"究竟意味着什么?请看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移动媒体终端和新闻消费:新闻业的好消息》。2012年年底,新闻集团创办的《The Daily》停刊。探究和反思《The Daily》停刊背后的原因,对于国内纸  相似文献   

9.
陈林康 《视听界》2007,(6):59-61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江苏大地》栏目,从主流意识——喉舌意识、主流定位——民生定位.主流渠道——联播渠道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流新闻平台的构建,做了有益的探索,对解决主流新闻的一般问题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建设的背景下,文章试图运用交叉科学范式,就交叉编译观的构建及其运用做一些初步探索。包括把交叉编译观界定为把编辑和翻译的相互关系视作交叉整体形态的科学认知和思想观念;指出交叉编译系统及其整体特征;强调了交叉编译观的实战意义;描述了交叉编译行为的应有状态,对交叉编译的主体优化提出简要期望。本文认为"应有状态"和一些可能的应用方向,是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在范式转换中转变旧有编译观同样是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2,(13):76
本期刊发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纽约大学新闻系学生新闻手册(下)——职业道德规范、法律和实践》。至此,《纽约大学新闻系学生新闻手册》已经全部刊发完毕。这本由纽约大学新闻学教授编写,供学生学习和实践参阅的手册,既强调新闻从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突出了美国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2,(16):69
纽约时报公司作为媒体企业,其运营管理有一整套规则作为制度保障。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纽约时报公司商业道德准则》,是纽约时报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行为基本法",本期刊发上篇。电视是怎样改变美国人的生活的?请看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中心研究员杨新磊翻译的《美国生活秀节目的奢费主义及其成因》。面对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利用他们在新闻编辑室学到的技能和积累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往往成了扬长避短的常规力量和重磅武器。《贴近观察——末端落实"卡"在哪里》(以下简称《贴近观察》),是《前进报》管理工作深度报道栏目,2013年被评为辽宁新闻一等奖和辽宁新闻名牌栏目。栏目开办两年多来,通过作者"贴近观察"的方式,聚焦"管理工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2,(5):80
作为加强"回应式新闻"的一次创新探索,新华网近期推出大型回应式新闻专栏——《第一回应》。自1月18日发出第一条报道以来,"第一回应"  相似文献   

15.
吕宁 《新闻记者》2006,(10):58-59
新闻编译,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就是把国外媒体的新闻翻译成中文。但进一步探讨,可以发现,新闻编译又不止于普通的翻译。因为经过编译后的成品,最终要刊登在我国的媒体上。因此,新闻编译其实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倩 《出版广角》2018,(12):79-81
《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一书借鉴民族志诗学与人类学深度描写,对活态史诗《格萨尔》翻译与传播进行研究,探索活态史诗文本翻译的谱系与策略,为当下活态史诗与口头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范例,对推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外翻译与出版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14,(19)
正9月9日、11日、12日、15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人民论坛》栏目陆续刊发四篇署名评论:《"悬疑新闻"当休矣》《向"悬疑新闻"说不》《警惕"悬疑新闻"背后的"标题党"》《谁是"悬疑新闻"的推手》,痛批"悬疑新闻",这既让"悬疑新闻"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也引发了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解读。而事实上,"悬疑新闻"只是"标题党"的表现之一。"标题党"的存在由来已久,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史上的典型成功个案,翻译文学杂志《中国文学》与《译丛》在出版定位、译介内容、翻译主体与出版发行等方面,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运营模式。毋庸置疑,对于当前正在孜孜探寻翻译出版模式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宏伟战略而言,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新闻主义的复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风靡一时的“新新闻主义”曾为批评界所猛烈抨击,一度销声匿迹。然而,到九十年代“新新闻主义”却奇迹般地重新兴起。“新新闻主义”为什么能够卷土重来?围绕着它的复苏,又引发了什么样的争论?刊于《美国新闻评论》杂志1994年10月号的一篇文章对此作了分析。现编译出供读者参考。该文作者查理斯·哈维曾是《华盛顿时报》的记者,现在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任职。  相似文献   

20.
罗建华 《新闻前哨》2013,(11):30-33
《长江日报》追问《纽约时报》一直以奉行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严肃大报风格著称的《纽约时报》,因翻译失误引发了“李娜被迫服禁药”的风波,两天后记者道歉,据称报纸随后刊发了更正,看起来一切应该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