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和明 《教师》2021,(14):9-10
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文章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当下中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并从德育目标的设立、德育体系的构建、教师队伍的打造和评价机制的完善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助力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小学生德育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中小学德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其内容也呈现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中小学德育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从初级层面看,教育学生做感恩之人、宽厚之人、谦和之人、勤俭之人、敬孝之人;从中级层面看,教育学生做好学之人、诚信之人、明礼之人、友善之人、求实之人;从高级层面看,教育学生做爱国之人、崇德之人、守法之人、敬业之人、创新之人、坚韧之人。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保证。高校德育方式在向"属人"德育的复归中应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德育结构类型之规。立足于道德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价值向度,超越德育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偏见和成见,将习德与立德两种德育结构类型统一于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德育主体的层次性及其德育知识、德育过程中的变化及其生成性,更要关注德育目标的生成性。优化高校德育结构类型、激活德育引导者与德育主体双向互动、加强德育过程协同创新,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寻求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而言,品德是立人立身之本.小学德育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基于校内、校际和校外构建协同德育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5.
6.
胡兰  朱丽玲 《福建教育》2023,(21):11-14
所有学科都蕴含着育人价值和德育元素。学科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通过理念引领、问题聚焦、课程建构,让学科德育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7.
8.
9.
《湘南学院学报》2019,(1):113-118
当前高校中的部分大学生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增长学识才干上,究其原因是他们缺失羞耻心,流露出"不以耻为耻,反以耻为荣"的心理。传统耻德要求人们涵养"仁""礼",遵循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讲究"信""义",造就"大同社会";建立"功""业",体现担当精神。高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正好与传统耻德要求相吻合。高校开展耻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实施耻德教育的对策:正确运用"知情意行"的道德教育规律,激励大学生涵养羞耻心;教师榜样示范,引领大学生遵循社会主义道德;统筹实施,建立耻德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角度阐述学校课程德育的建设路径,试想从课程德育的方向性把握、课程德育的整体性构建、课程德育的校本化实施、课程德育的多样化评价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上述几个方面来分析,有助于深化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的落实,同时也能为学科育人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德育政策既可能包含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作为宏观顶层设计文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能是综合反映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方略的纲领性政策,还可能是针对德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专门颁布的应对式文本.这些政策能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注重理论知识支撑和基于解决现实问题,体现了俱进性、...  相似文献   

12.
德,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总称。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大学德育(高职德育)等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全程、全面、全员可操作的学校德育体系;二是加强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三是重视学校文化和中国德育馆建设。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在对C校大学生德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文章旨在通过高校大学生德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德育效果为目的,构建适合高校校情的大学生德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评价要素、评价要点和评分标准,规范大学生的德行和促进德育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A0):1-3
在国家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基于学校德育特色的实践条件,实施基于明礼诚信分层德育的体系内容及实施策略,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创新学校的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学生言行品行优化,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立德树人理念之下,中小学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并将立德树人融入德育工作中,促进二者实现协同发展。基于此,通过阐述和分析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及立德树人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关系,继而探讨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希望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贺喜 《家长》2021,(7):81-82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其中不仅包含对学生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需求,同时包括学生德育水平及核心素养的提升目标.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教育体系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元素、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等多项措施渗透德育元素,使学生在不同角度充分感受德育的熏陶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物教师围绕着立德树人展开德育实践中,应该对当前生物德育情况有所了解,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对德育的影响,积极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活动等方面开展德育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对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结合中小学九年一贯制教育实际,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引,立足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从德育目标一体化、德育课程系统化、德育活动常态化、德育评价过程化和教育队伍整体化,探索中小学德育衔接的实践路径,构建整体化德育衔接体系。  相似文献   

19.
鲁石 《江苏高教》2022,(12):48-53
大学是智慧的象征,是原始创新的引擎和源泉。智慧的本质在于智德并重,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德育应把智慧生成纳入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智慧人格。在智慧德育实现路径的选择上,高校宜在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成己(成就自我)与成物(成就世界)相统一、良知与良行相统一的基础之上,建设智慧德育的文化场域,开发基于需要的智慧需求,培育立足生活的实践智慧,开启自主建构的智慧对话,促进德育本身的智慧提升,重构仁智合一、知行合一的高校德育框架,实现智慧德育与生活德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