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诗自问世以来始终未得到较高评价,元诗的总集和选集种类既少,规模也不大,到清初更是若存若亡,流传甚罕.因此顾嗣立编刻<元诗选>是清初元代诗歌文献整理乃至古代诗学研究中的一件大事.顾氏在康熙初年诗坛流行宋元诗的风气下,穷其毕生精力、财力编刻元诗,以致家道衰落,他的努力为表彰、保存元代诗歌作品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从今天的角度审视这一巨编,在肯定其保存文献之功外,更应注意其特殊的思想、文学价值及心态史意义.本文在全面论述顾嗣立编纂元诗的成就得失的基础上,对书中展现的元诗史观及作品遴选中折射的心态史内涵也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中宣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宣传和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相关工作,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较为低迷的钱币市场中,哪些钱币值得大众投资呢? 笔者以为,目前较值得关注的投资品种当属流通纪念币中的自治区系列币.该系列是原本一直是流通纪念币中的早期强势品种,共有<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五币构成.  相似文献   

4.
"使秦"是韩非政治活动中很重要的方面,前人多认为韩非生平中仅一次出使秦国--也就是他客死秦国之行.这种看法是值得讨论的.综合<本传>以及<史记>、<战国策>、<韩非子>等材料,可以考证出韩非曾两度出使秦国.第一次在公元前237年,李斯说秦王"先取韩以恐他国",秦王使其谋虑下韩之策,韩王安深以为患,于是派韩非使秦以图"存韩";第二次在公元前233年,即<本传>所载"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入秦后与秦廷重臣李斯、姚贾等有过激烈的斗争,终遇害.韩非两次使秦的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这一点对于理解其爱国思想与人格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不仅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而且其中的经济思想已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文章从伦理的角度对社会分工观、财富现、贸易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分别指出了三者对当代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佛教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哲学;中国佛教如华严宗、禅宗是一种宗教,同时也是一种极高的哲学。中国佛教的华严宗讨论了许多哲学问题,我认为这些哲学问题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大家经常讲到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对宋明理学的影响;而且它所讨论的某些哲学问题,如果我们顺着它的思路深入地发挖下去,仍然会丰富和发展我们今日的哲学研究。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全面解剖华严宗所包含的全部哲学问题的意义,但可以讨论若干有典型意义的华严思想。我认为,华严的“十玄门”最有哲学意义,当然这并不排斥其他思想如华严的“判教”理论,“四法界”和“六相圆融”等等的哲学意义 (一) 为了说明“十玄门”的特殊意义,我想先来简单地讨论华严“判教”理论。虽然“判教”理论不始于华严,早于华严的天台已有“判教”理论;而且也不始于中国,印度佛教已有大小乘之分,《解深密经》立“三时义”,以小乘、般若、唯识为佛教之三阶段等等,但我们如果从一个系统论的观点看,华严的“判教”或更为严整,它表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所谓“判教”,是佛教各宗派为调和佛教内部不同的说法,树立本派的正统地位和权威,对先后所出  相似文献   

7.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保全工作中存在资产风险的防范机制不完善、保护金融债权的立法滞后、不良资产的转化和盘活难等问题.商业银行的资产保全工作要充分运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相关条款维权,具体讲要注意利用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有效维护信贷资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思想,文章认为联系和关心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立身之本并依此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一切事故因危险源而起,也因危险源而终,文章依据<现代管理学>中的相关原理,将危险源与其安全风险、目标、责任、预控措施、投入等紧密捆绑,建立起完整的<生产终端危险源监控台帐>.  相似文献   

10.
南朝作家谢惠连、刘令娴分别以写有<祭古冢文>、<祭夫徐悱文>而在古代祭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祭古冢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精心结撰的祭祀古冢的祭文,它典雅厚重,具有独特、典范的价值,因被<文选>所收录而流传甚广,影响甚大.谢惠连在当时属于才华超群的一流文人,但其品行轻薄不检,有同性恋之癖,了解、研究谢惠连的为人和为文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如其人"、"文不如其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梁代刘令娴的<祭夫徐悱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佳作,然而关于该文的写作时间却与正史记载两相矛盾.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考查,祭文中"大同五年"当为"普通五年",乃传抄之误,其写作时间应是梁武帝普通五年,即公元52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