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中山,黄兴是辛亥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有功于民国的两位伟人。他们对辛亥革命运动的贡献虽有不同,但“辛亥革命离不开孙中山,也不可没有黄兴”。有些人认为,武昌起义后,特别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的政治倾向是继续坚持革命,捍卫民主共和,而黄兴则是妥协退让,不愿进取。也有人认为,在“民国初年,黄兴在国家事务上主张采用温和、妥协的办法,以求安定团结。但是,孙中山又何尝不然。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黄兴是与孙中山并称为民主革命家,号称为“孙黄”。长沙起义失败后,他避走日本,同孙中山结识。此后,他协同孙中山,合作创建革命组织同盟会。在孙中山的旗帜下,黄兴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坚持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威信和同盟会内部团结,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发展,对武昌起义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先致力外交”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孙中山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后,没有马上回国而决定“先从外交方面致力”的主要原因,是他对武昌成为革命的“首义之区”没有思想准备所致。 美国学者薛君度在《黄兴与中国革命》一书中引用孙中山本人的话,得出结论说:“孙中山后来把这次革命的成功说成是纯粹的偶然事件。”①当时孙中山的确有此认识,他在《革命原起》中说:“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②孙中山这一看法曾受到一些人的批评或不赞同。张难先在《湖北革命知之录》中批评说:“这种看法,既低估了革命力量,又低估了群众的反清激情。”③李廉方则认为:“革命爆发的时间和方式诚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次革命的成功决非偶然。”④可是现在的学者,为维护孙中山的形象,往往对此采取视而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08,(3):55-55
本书是“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一种,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孙中山创办兴中会至1912年民国成立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孙中山领导的七次起义、“苏报案”、保路风潮、武昌起义等历史事件,以及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秋瑾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点评。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5.
在对黄兴的评价上,一些人以武昌起义为中界划分前后期。对其前期,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他的贡献大,“孙黄”并称当之无愧,表现了“反帝爱国的革命的一面”,至于其后期,则多是不甚恭维。有人就说: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对辛亥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本文从孙中山的革命总体部署和滦州起义后清帝迅速退位,论述了辛亥滦州起义的历史地位。并从5个方面分析了起义业绩长期未得弘扬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试论辛亥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武昌起义,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四川的铁路风潮则是促成这次起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武昌起义又是湖北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工作的结果,而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有效活动更是这次起义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那么,辛亥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是否是两件无甚关联的事件呢?黄兴早在1912年黄花岗周年纪念会的讲词中曾这样说过:“鄂省8月之起义,由广东之原动力。”他是把这两次起义联系在一起,且是把辛亥广州起义当作武昌起义之“原动力”的。黄兴的这种论断,固然不很准确,但这两次起义有密切的关系,也是事实。这应是研究辛亥革命的同志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不包括()A.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的暴露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主革命D.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下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成立时间最早的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日知会3.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A.檀香山B.长沙C.上海D.东京4.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C.革命党人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D.它鼓舞了全国…  相似文献   

9.
史学家们对黄兴在武昌起义以前的作为,基本上持肯定态度。认为他在建立革命组织、传播革命思想、领导武装起义、维护革命队伍内部团结、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积极准备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孙黄”并称:当之无愧。但是:在建立民国以后,一些人的评价就低了,有的人甚至说他“政治上犯了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错误”。其中之一是: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2月29日至1989年元月2日,在湖南省城长沙,举行了首届黄兴研究学术讨论会。黄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家,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重要领袖人物,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黄兴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多数论者对黄兴的评价偏低。这次与会的近百名中外专家学者,提出以下八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黄兴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听闻题。与会者认为,过去许多论者曾给黄兴戴过“右派”、“中间偏右”、“妥协派”、“二民主义者”的帽子是不当的。黄兴一贯坚持爱国、民主的旗帜,不是右派。在南北议和中,黄兴主张过妥协,但马克思主义者也并不一概排斥妥协,孙中山当时也曾主张妥协,黄兴在妥协中还存在抗争。黄  相似文献   

11.
本就云南护国起义前,蔡锷从拥袁以及在京期间同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西南地方实力派的联络活动等史实,主要说明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发动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并以此肯定蔡锷是云南护国起义最主要的发动,应居首功,以别于“纯蔡锷发动说”和“唐继尧发动说”,“云南中下级军官发动说”和“孙中山、黄兴发动说”。  相似文献   

12.
特立独行的黄兴在近现代革命史上,黄兴算得上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个人物。他最早起来呼吁各革命团体联合,成立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同盟会;他亲自发动“黄花岗起义”,在手指被炸断的情况下仍然冲杀在前,身先士卒;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相似文献   

13.
新论摘编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五族共和”的口号是民国元年孙中山提出的,孙中山在新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表明:“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以实现“民族之统一”。日本学者片冈一忠曾经对孙中山首倡“五族共和”的说法提出质疑,并论述立宪派巨头张謇在南北和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既同意片冈的论点,又提出新的看法:即“五族共和”一词来源于杨度1907年撰写的《金铁主义说》,一直到辛亥年武昌起义后,经过南北谈判,逐渐变奏为新国家的民族统一理论,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党…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中国近代现代史讲到武昌起义时 ,认为革命党人举枪逼一贯仇视革命的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是一个错误。此为立宪派旧官僚陆续投机革命 ,掌握地方政权开了先例 ,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依当时形势而言 ,这并不是错误 ,而是一种高超的策略。理由是 :(1)武昌起义爆发后 ,很短时间内除步兵、炮兵、骑兵参加起义外 ,水兵、工人、学生、市民也踊跃加入起义队伍 ,使革命军总兵力达万人以上。此时 ,孙中山远在美国 ,黄兴在香港 ,宋教仁在上海 ,而具体策划起义的孙武、蒋翊武、刘复基或被俘牺牲 ,或受…  相似文献   

15.
如果没有胡元俊,也许黄兴早成了清廷刀下之鬼,不会再是后来的民国首任陆军总长。 1904年,长沙私立明德中学体育教员黄兴,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制造炸弹,不慎事泄。清廷大肆搜捕之时,校长胡元俊寻到负责人,说:“黄兴做的事我都知道。如果你想升官,抓我就好,我的血可以染红你的顶子。”这位负责人倒也豪爽:“此狗官谁愿意做?此刻看该如何掩护他们。”黄兴终在胡的掩护下逃往日本,筹建同盟会,遂有7年之后的辛亥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云南护国起义前,蔡锷从拥袁以及在京期间同以梁启超为 首的进步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西南地方实力派的联络活 动等史实,主要说明蔡锷在云南护国起义发动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并以此肯定蔡 锷是云南护国起义最主要的发动者,应居首功,以别于“纯蔡锷发动说”和“唐 继尧发动说”,“云南中下级军官发动说”和“孙中山、黄兴发动说”。  相似文献   

17.
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南方诸省紧跟着独立,清政府的统一土崩瓦解、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一切都顺乎天应乎时,形势发展既快又好。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却功败垂成,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得。既然革命军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孙中山为什么还要辞职?袁世凯又为什么能窃得辛亥革命果实?对于这个问题,上教版的新课本概括为四条,即:一、帝国主义的干涉;二、钻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封建势力向革命施压力;三、革命党内部如章炳麟、黄兴等也主张向袁世凯妥协;四、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这四条原因中,比较难  相似文献   

18.
从黄花岗起义看黄兴的军事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兴是我国辛亥时期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他戎马一生,在同盟会发动的数次武装起义中,亲自策划领导了八次,尤以广州黄花岗起义最具代表性.这不仅仅因为黄花岗起义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军事战略基础,同时这次起义也充分显示了黄兴杰出的军事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是立即从美国回国吗?关于孙中山在武昌起义爆发时的状况及其在得知起义消息后的反应,以下是三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的表述:岳麓版选修四第46页:“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他得知消息后,惊喜交加,即刻启程回国。新闻记者问他是否带回巨款。他说:‘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相似文献   

20.
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以它的英勇壮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导.这次起义,与海外华侨的关系非常密切.逢此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值得我们再次加以回顾.一、“三.二九”广州起义的准备与经过同盟会成立后,多次领导了武装起义,但屡遭失败,损失了大批革命骨干,经济也面临许多困难,致使一些革命党人,情绪低落,对前途失去信心,“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划,莫不噫嘘太息,相视无言”.而另有少数革命党人,如汪精卫、黄复生等在激愤之余,便不顾革命大局之利害,去进行个人冒险的暗杀.在这种复杂的形势面前,孙中山先生充分表现出他的革命坚定性.他常开导同志说:“惟积极始有善恶可言,消极则有恶而无善;余对于革命职责,断不容忧伤憔悴以死,余惟继续奋斗耳”.一九一○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便由三藩市(即旧金山)经檀香山到南洋,在庇能(即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商讨“卷土重来之计划”,并鼓励大家说:“一败何足馁.吾曩之失败,几为举世所弃,比之今日,其困难实百倍.今日吾辈虽穷,而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