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次广告播音都要有情感表达,通过生动感人的语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有句古话说得好:“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的社会就是以感情为纽带把人与人组织联系起来的。美国广告专家霍普金曾说过:“要用能激发感情的因素来充实广告的内容”。在当今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情感表现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广告播音中,许多成功的广播电视广告作品证明:富有感情色彩或人情味的广告是具有感染力的,容易被听众、观众所接受。我台播出的山东佳丽日化总公司产品的广告词:“把白云还给蓝天,让美丽回归自然”,播这句话时就要调动激昂的情…  相似文献   

2.
广告语言应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便于记 忆又浅显易懂。眼下,各种传媒中的广告,小到吃 穿用行,大至招商引资,可谓包罗万象。这些广告中成语广告不少:“咳”不容缓(药品)、默默无“蚊”(蚊香)、“衣衣”不舍(强力肥皂)、“奔 马”当先(缝纫机)、百“文”不如一“件”(软盘)、“精城”所致(摩托车),等等,或谐音,或仿用,或直入,不一而足。不知是广告创意者的模仿还是广告间的相互影响,成语广告也大有一窝  相似文献   

3.
15年前,出生半个月的池金玲被父母遗弃,当她被养父含辛茹苦抚育成妙龄少女时,突遭白血病袭击,仅存十万分之一的生存机会。女孩将生命延续的唯一希望押在亲人骨髓移植上,跪地呼唤:“我的亲生父母啊,你们在哪里呀?”  相似文献   

4.
林衍 《新闻天地》2010,(11):33-34
“倔得像头驴!”老吕的妻子曾躁着脚抱怒他。这仿佛给了他某种启发,把自己的QQ状态改成了“我就是一头不知疲倦的驴,为了一个目标,一直在行走”。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帧4年前的照片,照片上这位站在牛群中微笑,看上去也像牛一般结实、憨厚的老小伙子,就是现任广西美术出版社社长甘武炎。在庆祝广西出版事业40周年纪念册的“版人寄语”一栏里,甘武炎写道:“我喜欢牛:他不高兴叫喊,却默默地耕耘。”这既体现了他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也是他自身勤恳劳作、埋头苦干的生动写照。正如作家兼编审陈肖人所概括的,“老甘就像一头牛,一头开荒牛。”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广告不可“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常看报纸,不时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文章看起来很像新闻稿,可读着读着却变了味——原来是产品广告,推销产品的。诚然,包括报纸在内的媒体是离不开广告的,我也不反对报纸刊登广告,但广告就是广告,新闻就是新闻,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混淆。一些报纸热衷于发一些既像新闻又像产品广告的文章,所为何来?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以新闻报道的方式推介产品,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注意;二是将产品广告揉在新闻里头,比较容易让人信服,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三是有人还在搞有偿新闻。借助媒体推销产品,开辟市场,作为一种商业促销手…  相似文献   

7.
出去寻找驴子,却得到一个王国 据说,德国文学史上有一类小说被称作“修养小说”,如歌德的《维廉·迈斯特》就是。这类作品的意义,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有人为了省事,便用了一个形象而通俗的比喻,那就是《维廉·迈斯特》的结尾一个人物对主人公说的话:“我觉得你像基士的儿子扫罗,他出去寻找他父亲的驴子,却得到了一个王国。”  相似文献   

8.
春的絮语     
料峭的寒意尚未完全退却 ,春天的气息已经悄悄降临人间。它像诗 ,像梦 ,像微荡的涟漪 ,像妙曼的夜曲。于是 ,一切都欢畅起来 ,仿佛淙淙溪流 ,开始了又一次向江河的汇聚。春是温情的 ,它在雪花中默默绽放 ,不知不觉间 ,便将自己的身影铺展在旷野中、枝头上。它没有张扬的习性 ,也不去做妄诞的涂抹 ,如同妙龄少女 ,款款走过的地方 ,留存下一缕淡淡的幽香。春又是执着的 ,它从坚冰中努力挣脱出来 ,挽定一腔热切的信念 ,去拥抱山川湖海 ,把蛰伏的情思化做翠绿的萌动。“昨瞑春风起 ,今朝春气来。莺鸣一两啭 ,花树数重开。”在舒缓的脚步声中 ,春…  相似文献   

9.
别人的生活     
“像约瑟夫一样生活”.在经过南京市中心时.我被眼前的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吓住了.这是一幢名叫“约瑟夫公寓”的地产项目.除去它是一个英文名字.我不知道约瑟夫是谁又代表什么.广告上的画面提醒我.那是那种欧洲电影里一样的生活.在一个降着小雨的下午.我在唐山碰到了“贝弗利山庄”.广告板上.那个珠光宝气的女士正在喝一杯咖啡:我北京家的对面是“哈佛馆”.在每天上班路上.我看到接连不断的“澳洲女人”别墅.格林小镇.或是东方银座……  相似文献   

10.
她,摘取了“广告皇后”的桂冠上海出了个“广告皇后”,她就是唐可爱。唐可爱摘取这项桂冠已有9年之久。回顾这段人生历程,她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一言难尽。当人们称她“广告皇后”的时候,她说:“这给了我幸福,也给了我痛苦!”她当上广告员,真是阴差阳错的事。唐可爱酷爱的是艺术。直到如今,她回忆起那一段缤纷灿烂的演员生活,脸上总是浮现出甜蜜的笑意。16岁那年永远使她难忘。这一天唐可爱兴奋极了,圆圆的脸蛋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辐射出少女的喜悦,一对活泼的短辫在脑后跳荡着,她跳跳蹦蹦地穿过车水马龙的外滩,满怀憧憬  相似文献   

11.
提起李德存的新闻标题创作艺术,在河北省新闻界也是响(口当)(口当)的。他的新闻标题,以形象鲜活生动、趣味横生、仪态悠然而自成风格,被同行们誉为塞外怪才。 如反映张家口市制止摩托车白用公家汽油的《一张通告管住了白“喝油”的“电驴子”》;采写邯郸油漆厂在原材料涨价后加强内部管理,节损降耗、增加盈利的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7日,“饕餮之夜”悄悄地再次在杭城“开放”。 1980年影视广告收藏家让·玛丽·布尔西科,为了支付电影资料馆日益上涨的房租和保险费用,在巴黎的一家影院里举办了一次名为“甜食”的广告专场,本意为观众提供一种像吃甜点一样的快乐与满足,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广告专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于是,“广告饕餮之夜”(Night of the Ad-Eaters)诞生了。此后,他乘势又把“广告之夜”的魔力带到了外省,带向欧洲、美洲和亚洲,撒向全世界的广告发烧友。如今,布尔西科先生已经拥有46万  相似文献   

13.
母猪产后没奶,或产后死去,或产仔头数超过奶头数。对这些仔猪怎样喂养?一般都是找保姆猪寄养。就是把没奶吃的仔猪送到产仔少的母猪窝里寄养。请问您听说过仔猪找母犬为“奶妈”吗?今天我去怀柔县北房乡安各庄63岁的王生家采访,了解他家养猪情况。他告诉我说,85年以来,他家养一头成年公猪,5头成年母猪,两年产仔成活242头,其中有母犬成功地哺育成活30头仔猪,增加收入900元。  相似文献   

14.
人类种种纷至沓来的思想形式和产品里面,有一件妙不可言而极富情趣的东西,便叫做“怀旧”。“怀旧”也不是“人人有份”的。笔者当年在“一塔湖图之畔年幼无知,曾“单恋”过同班某女士。这次“百年大庆”,欣欣然自海外回来参加。欢聚之下,有“好事者”把我的这件“隐私”捅了出来。“同学少年”那已经是“老头老太”矣,“老脸”自然“皮厚”,我是“不合当年种相思”,只好一笑量之;某女士已经是颇有成就的航天科学教授,回答却也很有风度,曰:我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很好,而“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简直不行。这倒也好,怀旧的美妙和况味,便也就只归我一个人独家享用,与别人无  相似文献   

15.
如何写活、写深、写好新闻通讯,一位资深记者在多年的写作和讲课中,总结了两句话:“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把自己“写进去”,就是要求作者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抓取第一手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先进入角色,融入其中,才能够把别人生动地展示出来。这两句话,对通讯写作及其它文体的写作都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艰苦努力才行。特别是把“我”写进去后,文章中还似乎看不到“我”(作者),那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有人说,“一个记者如果把‘我’写得很…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把以前五十年的出版比喻为“传统出版”或“经验性出版”的话,21世纪的出版可不可以喻为“现代出版”或“前瞻性出版”呢?我想大概是可以的。 我们不应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经验性出版并非不好。从出版的幼年走向成年,非有经验的积累不可;从成年走向成熟,又必须从现有经验出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验性出版,是一种出版发展中的必须的奠基工程正是在这一经验性出版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  相似文献   

17.
郝伯特说:“做买卖不愿登广告,如同黑暗中向女人使眼色。”赫胥理说广告是现代文学最有趣的一种形式。”波迪斯说巧妙地运用幽默,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广告和写广告太重要了。看这月则广告怎么样?出租公司除了人以外,我们出租一切。”香水:“注意,它会产生太大的诱惑力。”禽蛋:新鲜得就像清晨的露珠。”广告“广告”(小品)@李人凤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些地市传媒单位的领导,总是为了招聘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一边为新招聘人员笔试、面试,一边为稳定人员出台优惠政策,一边为再招聘人员撰写广告。频繁的人员流动,使得这些基层单位的领导身上多了一个"头衔":校长。这个"校长",做的就是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生手,变成熟练工。待到生手成熟了,却不得不把他们输送到能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更高薪水的地方和单位去。在内地传播界,这样的"校长"何其多!一家电视台,在颇具创新意识负责人的领导下,策划了很多新闻报道的选题,选准了很多广告拓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嘴硬     
杭州的大街小巷,有段时间到处都可以看到听到某保健品的一个广告,其著名的开场白是一男问另一男:“你累不累?”那瘦小男子略略沉吟之后快速作答:“嗯……不累!”接着便见他一个踉跄跌向前去。这广告铺开盖地,于是那问句也就成了公众话题,我们几个男人之间见面便问“你累不累”,然后便是一阵哄笑。自然,男人帮里,有累的,也有不累的,但谁也不会说出来。更不会像古代那个腿上长疮的人,在墙上打个洞,把腿伸到别人屋里,想着让别人去疼。  相似文献   

20.
“你想知道清(亲)嘴的味道吗?”……“我说的是清嘴含片。”……“现在你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吧。” 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时,我感到十分愕然,如此敏感的话题竟然做成了广告,仔细捉摸,方才“领悟”,原来这个广告不过是虚晃一枪,利用了同音字的不同写法,来了个“文字游戏”,把观众戏弄了一番。可这仅是个“游戏”而已吗? 吃多少含片是不足以大惊小怪的,可如此“通俗易懂”的“清(亲)嘴含片”,叫孩子们吃了后,会怎样呢?是不是像广告词说的那样“知道清(亲)嘴的味道”了呢?也许我只是在杞人忧天,可时下这句广告词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