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诚 《教学研究》2008,(5):469-470
目前,在写作书籍堆积如山,各种媒体目不暇接,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仍有许多学生感到写作文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脑子空空,无话可写,无事可叙.笔者根据多年作文实践,摸索出一套帮助学生捕捉习作素材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写作书籍堆积如山,各种媒体目不暇接,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仍有许多学生感到写作文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脑子空空,无话可写,无事可叙。笔者根据多年作文实践,摸索出一套帮助学生捕捉习作素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习作的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是无话可写,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写不具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用心观察、体验。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回归生活、关注生活、重视生活实践的体验,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4.
在习作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尽管命题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要求写亲身经历的事,但学生仍然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习作兴趣,缺乏表达欲望。习作指导时,教师虽然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讲得头头是道,但如果不激起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不能进入习作表达的最佳状态,写出的作文仍然会空洞乏味。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表达效果,我采用了以下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改为“习作”,中年级习作强调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可写见闻,也可写想象;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能根据需要写应用文.这些要求的调整突出了习作的内容,淡化了习作的形式.新课还强调学生习作的“记实性”和“创造性”,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开掘习作的“源头活水”,使学生愿写乐写,通过习作抒发对现实生活和想象生活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6.
许多小学生害怕作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习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作文命题到作文指导都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的作文指导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内容入手,只有解决了学生有内容可写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反映习作不好教,学生苦于没有内容可写,教师感觉没有实用的方法进行指导。其实,这时教师不妨转变一下教学思路,从身边的趣味话题入手,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习作,爱上习作。本文就将从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趣味习作的角度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习作学生总是紧张、害怕,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有些学生即使有材料可写,但却不知如何下笔;有些学生虽能写出个大概,却总感觉词不达意。其实农村的学生相对城里的孩子来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心中并非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只是缺少写作方法的指导。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和激励。习作教学应以教师的"导"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说写结合,激发写作兴趣;读  相似文献   

9.
<正>形象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主要环节,也是小学生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习作素材本来大多来源于生活,但小学生拿起笔来却总是感觉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无法建立起生活与习作的有机联系。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习作形象思维能力。习作形象思维的培养能助力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开展形象思维,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写的难题,让学生习作富于生活气息和情感韵味。沿着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代小学生思维活跃,生活内容丰富,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习作时,有的胡编乱造,有的咬住笔杆无从下笔。学生究竟如何看待习作?我们的习作教学问题究竟在哪儿?本文作者以成都市一所普通小学三个年级段的120名学生为对象,其中,二、四、六年级学生各40人,采用不记名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虽然范围较小,但也可窥见一些小学生习作的真实情况,或许,它会触发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1.
农村学生往往把作文看得十分神秘,感到无话可写,无事可叙.即使写起来也是空洞无物,或是思路狭窄,内容单调,不生动形象,枯燥乏味.厌怕作文已成为农村学生的通病.为何如此,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浪花”,学生就不会从生活的源泉中去获取作文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自我介绍"是学生习作中必练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往往会按照惯常见的写法去写,缺少新意,缺乏创意.如何写更具新意,可采用自我画像、镜中之人、寻人启事、换位思考、对己谈心、设计名片等练写自我介绍,让习作有内容可写,情感可得到展现,表现手法可具有创新和个性化.也能用准确的文字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让习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写作教学中,如果想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的指导必须向课前延伸。所谓向课前延伸,就是在每次习作之前,教师把本次习作的内容告知学生,提示学生从阅读、观察以及搜集资料等各方面做好习作准备,让学生在习作课上真正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是学生刚刚接触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积累素材,习前指导,积累习作素材;寓乐于学,丰富习作素材;关注情感,挖掘习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逐渐做到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习作水平难以得到提高,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必须在习作教学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细致观察,追求真实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习作太难,不知道怎么写.有的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笔来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 如何改变学生害怕习作这种现象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形成一种习惯.学会观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习作教学往往是难以做到快乐的,很多学生感觉无素材可写,体验不足,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虽然对周围可感知的事物比较丰富,但是如何从中挖掘习作方向,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快乐,唯有从兴趣入手,促进农村小学生形成习作动机,让学生爱写、乐写。  相似文献   

17.
说起作文,不少学生一听到就头疼,学生怕写,感觉无从下手,腹中无物,找不到内容可写,或者就是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出来,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表达意思.究其原因,一是思路狭小,没有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会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二是生活面狭窄,每天都是以家和学校生活为主,很少接触社会生活,很少到大自然中观察;三是农村孩子接触外面的新鲜事物的信息闭塞,缺乏丰富的信息资源,仅仅凭借现有的那一点点资源写作文是远远不够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方法,让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感受生活、感受自然,加强读写结合训练,在读中和运用中积累,养成勤记日记的习惯,大胆想象,充分使用修辞表达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习作、乐于表达,使学生在习作中学会作文.在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三年级的习作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写作时“无从下笔,无内容可写”,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安排的习作任务完全是东拼西凑,绞尽脑汁,对习作毫无兴趣,所以说这一时期的习作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积极主动探索三年级作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让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课堂是激发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三个基点",即以解决"写什么"——激活学生生活储备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什么"——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学会作文;"怎么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20.
周兰 《华章》2010,(36)
大多数学生提起写作文,就头痛,不会写,不爱写.学生的习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不知如何写作文,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东一句西一句或像记流水帐.2.无话可写,搜肠刮肚写不出几句话来.3.习作内容胡编乱造,无真情实感.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教学有方,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笔者觉得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