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话有礼貌   上课铃响了,学生们一窝蜂似的拥进教室,老师堵住一个学生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   “王小明。”学生回答。   老师教训他说:“对老师讲话要有礼貌,必须加‘先生’这个称呼,好,现在回答我,你叫什么名字 ?”   “王小明先生。” 地球是什么样子   “地球是什么样子呢 ?”一个山村小学教师问道。   “不知道,老师。”同学们齐声说。   “那么,我常用的那个鼻烟壶是什么样子呢 ?”   “四方的,老师。”   “不,不 !我的意思不是那个,我指的是我星期日用的那个。”   “圆的,老师。”   “那…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9课《推敲》。师: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老师一直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被它搞得吃不好、睡不宁的,能不能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一下?生:(急不可待地)快点说,哪个词?师:这个词就是——“郊寒岛瘦”。(板书:郊寒岛瘦)生:老师,我知道:“郊”是孟郊,他是唐代有名的诗人。师:你读过他的诗吗?生:我学过他的《游子吟》。师:能背给老师听一下吗?生:(不约而同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师:还读过他别的诗吗?(无人应答)老师记得他还写过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生:(接)“春风得意马蹄疾,…  相似文献   

3.
李素英 《农村教育》2007,(12):15-15
“回去好好看书,老师自己拿”……再过几分钟就是我的课了.班上的小张同学早早的来到办公室.要替我拿水杯,听到我的“逐客令”.他失望的转身离去,望着他带勉强的微笑,我心想:可不敢让你给拿水杯,否则,办公室里那么多老师会怎么想?班上那40多名学生会怎么看?我岂不成r旧社会的官老爷了吗!我可不想让学生给我拿水杯的新闻满天飞,成为师德教育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4.
男生·阿K     
迟到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迟到?阿K:因为我昨天是按时到校的。老师:什么?!这是你迟到的原因?阿K:您前天批评我:“你每天都迟到,这可不行!”所以我打算隔天迟到一次。电话号码“同学们,”老师说道,“这页书下面有一条注释,写着‘歌德(1749-1832)’。这是什么意思?阿K,你来回答。”阿K正走神呢,听到老师叫他,就站起来说:“这不是他们家的电话号码吗?”男生·阿K@小乔  相似文献   

5.
徐国平 《南昌教育》2004,(10):10-11
清朝教育家戴震,少年时就是一个善问乾。据说,他10岁时,老师给他上课,《大学》所写乃是孔子的言论,由曾子记下来的?他反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朱熹在注释里说的。”师答。“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南宋时人”,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东周时人”。“东周和南宋相隔多少年?”“两千多年”,“既然两个相隔两千多年,朱熹何以知  相似文献   

6.
校园笑语     
原因 老师:“地球上的森林和植被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是因为地球的年龄越来越大,一天天变老的缘故。” 老师:“为什么?” 学生:“我爷爷就是证明,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一天天变老,脑袋上的头发也越来越少了。” 理想 老师对学生们说:“你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才能干成一番事业……” 大讲一通有关理想的内容之后,老师开始向全班同学一个个地提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当问到一男生时,他想了想说:“老师,我的近期理想是当爸爸,远点的理想是当爷爷,远大理想是当曾祖父,再然后当爷爷的爷爷……” 送…  相似文献   

7.
2014年11月11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法律学院的蒋集跃教授因一位王姓女生缺课,在课上向王某询问具体原因.王某称:“因为准备复习考研,没有听到上课铃声,所以没有到教室上课.”蒋教授随即开玩笑,说:“如果连课都不上,怎么能考上研究生?”同时,他在点名册上为她勾选了“到课”.课间休息时,王某主动将蒋教授的水杯接满开水,蒋教授以为她是要通过泡茶来表示歉意.可当他说了“谢谢”,并伸手准备接水杯时,王某突然将杯中的开水泼向他的脸部,造成他面部、颈部严重烫伤.王某事后解释了泼开水的理由——老师诅咒自己考不上研,她要让老师看不见明天的阳光.  相似文献   

8.
玩颜色     
见到我进来,孩子们高兴得欢呼雀跃,教室里一片嘈杂。离上课还有 2分钟,我不动声色地将装有色水的两个烧杯拿了出来。“咦,老师拿的是什么 ?”几个眼尖的孩子马上注意到了。我依旧不出声,拿起烧杯,将红色水缓缓倒入另外一只黄色水杯中。此时,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吸引了过来,随着色水颜色的渐渐变化,孩子们惊奇地叫了起来:“哇 !颜色变了 !变了 !真神奇。”上课铃响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几只烧杯上来了。  我拿起烧杯说:“好玩吗 ?你想不想玩 ?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玩的 ?玩出了什么 ?”学生兴致盎然,都想一试身手。  “…  相似文献   

9.
一只水杯     
一天,我正在带领全班幼儿打扫卫生,忽然听到一阵哭声,我看了一眼,是我班的娜娜在哭。我急忙过去问她:“你怎么哭了?”这时,旁边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娜娜把你的水杯打碎了。”我说:“怎么能把水杯打碎了?别哭了,娜娜跟老师一起扫地吧。”娜娜很不自然地拿起扫帚打扫卫生去了。第二天,我正在上课,教室外边又传来了哭声,我出去一看,是娜娜和她妈妈。她妈妈告诉我,“今天娜娜不愿来幼儿园了,说昨天把老师的水杯打碎了,老师肯定不喜  相似文献   

10.
第六集“黑名单”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员汪老师在整理卡片。李晶走进来。汪老师 (热心地)李晶,你借什么书?还借金鱼资料? 晶不,汪老师,我想借一本关于桥梁建筑史的。汪老师 (找一本给他);这本行吗? 晶 (翻了翻)好,就这本。李晶在台灯下聚精会神地看着书,不时地记笔记。旁边放着几本打开的集邮册。  相似文献   

11.
建敏 《家教指南》2003,(12):48-49
“孩子是我生的,怎么越长大反而越显生分?”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母亲这样抱怨:“我供他(她)吃、供他(她)穿,怎么反倒不跟他(她)亲爸、亲妈亲,而跟老师亲的不得了,有什么心里话都跟老师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老师身兼家长、父母、朋友等多重身份,成了孩子们大小事情的寄托者和首选倾诉对象,难怪家长们会“争风吃醋”。  相似文献   

12.
〔课例〕理解“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小语六年制第七册《三味书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一位老师教学时先问学生“奔走”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正确后老师接着问:“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  相似文献   

13.
幽默     
(一) 老师:“沃尔特,你为什么不洗脸?我一看就知你今天早饭吃的是什么。”沃尔特:“是什么?”老师:“鸡蛋。”沃尔特:“老师您错了,那是昨天的。”  相似文献   

14.
上课铃响了,老师手拿弹簧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在幼儿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老师一边用力将弹簧拉长,一边问道:“现在弹簧发生了什么变化?”(变长了)“弹簧为什么能变长呢?”(是老师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家教》(1997年第4期)发表了沈洪同志的文章,题目是“家长要维护老师的威信”。文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有地位的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小草去问他的老师,想知道小草属于什么类别和什么特征,那位老师也不知道这株小草属何物。他是一位谦虚而诚实的教师,便和蔼地对这个学生说:“你爸爸不是很有名的植物学家吗?你回去问问他吧,我也很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0页例7及相关练习。【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动作导入师:今天课堂上来了很多老师,准备欣赏同学们精彩的表现,你们乐意吗?生:乐意!(掌声欢迎)师:老师对你们积极的态度表示赞赏,为此,老师想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想看吗?生:想。教师表演"倒立"动作,学生惊呼!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知道这个动作叫什么吗?生:倒立。师:对,头脚颠倒,你们想学吗?  相似文献   

17.
早晨区域活动时,忽然发现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的“墙”(用啤酒盒连接成的)移到了门口,且横七竖八地排列着,上面还摆着个枕头。我顿生气愤,但又觉得肯定有原因。于是,便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崔羽宁说:“这是志志给老师摆的!”“给老师摆的?”我更奇怪了,这时志志走过来。“志志,这是怎么回事啊?”我问道。“这是给你和唐老师摆的!”志志得意地说。“做什么用的呀?”“这是你和唐老师值班时用的床。我们小朋友中午躺着睡觉,你和唐老师以后,可以躺在上面值班啊!”望着他满脸认真的就不用坐着了,可以躺在上面值班啊!”望着他满脸认真…  相似文献   

18.
电话号码     
老师:“孩子们,‘歌德(1749-1832)’是什么意思?”汤姆举起手:“我号知码道。,”是他的电话号码。”电话号码  相似文献   

19.
哈哈广场     
懒惰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什么叫懒惰?晚上,老师在灯下批改作文。当他翻开杰弗斯的作文本时,发现第一页是空白的,接着,第二页也是空白的,只是到了第三页,才见到了一行字——“这就叫懒惰!”牛皮的作用常识课老师问汤姆:“你知道牛皮有什么作用吗?”汤姆搔了搔后脑勺,说“不知道”。“我知道,”他的同桌高举着手说,“是用来把牛肉包在一起的。”消除不和某学校开展了一个家庭问题讨论课。在一个教室里,教师问学生:“你们认为要消除家长与学生不和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一个同学大胆地站起来,对老师说:“最好的办法是:您在…  相似文献   

20.
可笑星     
同桌轶事 一日,地理课上,老师发现了同桌正与人交头接耳,就把他叫了起来问:“刚才我讲的什么?”同桌答:“老师讲的是伊朗。”老师又问:“伊朗首都在哪里?”“德兰黑。”“什么?”“黑德兰。”全班大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