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总是热点不断,新闻不断.据路透社10月18日消息,美国《新闻周刊》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杂志品牌将在刊行近80年后停止出版纸质版,其最后一期纸质版《新闻周刊》将在2012年12月31日出刊.根据计划,《新闻周刊》将变身为一份基于订阅的数字期刊,名字改为《全球新闻周刊》.该刊目前的150万订户(其峰值时的订户为300万)将可以转订电子版.从纸质媒体到传统电视的发展处境,可以感受到这个时代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10月18日,美国知名新闻类周刊《新闻周刊》通过网站宣布,2013年停止发行印刷版,全面转向数字版,这一年《新闻周刊》迎来80岁生日,在当年12月31日出版最后一期印刷版后,《新闻周刊》决定集中精力,在增长势头迅猛的数字阅读领域加速扩张,推出全球统一的数字版本,定名为《全球新闻周刊》,以付费模式来提供支持,同时通过电子阅读器和网页来发布内容。(《中国出版年鉴2013》)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2014,(1):48
退出纸媒市场一年多后,美国国际时事杂志《新闻周刊》计划2014年初再次付梓,回归传统纸媒市场。《纽约时报》2013年12月3日援引《新闻周刊》总编辑吉姆·尹波科的话说,重新回归的杂志可以看做对在线注册用户的"奖励",定位类似英国杂志《经济学家》,有别传统竞争对手《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创刊于1933年,上世纪90年初全球发行量达330万份,不过后来发行量持续下滑,2010年降至150  相似文献   

4.
王晓明 《视听界》2012,(6):14-15
事由:10月18日,美国《新闻周刊》宣布,2012年12月31日出版的《新闻周刊》,将是该刊纸质版的最后一期。这份在全球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杂志,享年80岁。主编蒂娜·布朗说,“每周五晚截稿时的忙碌和兴奋,我们寄托在印刷品身上的浪漫主义情怀,让告别时刻变得异常艰难,但我们不得不考虑该如何延续新闻工作者的理想,答案就是尽快拥抱全数字化媒体时代。”观察家分析,这家历史悠久、才华横溢的传统媒体的逃亡,不仅预示着他们自己丧钟的鸣响,更是纸媒消亡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2012年12月31日,美国的《新闻周刊》出版了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2013年全面转向数字版。2012年末,《德国金融时报》、《法兰克福论坛报》、《纽伦堡晚报》等三家德国有影响的报纸连续宣告破产,上千人失业。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2013,(1):73
12月24日,美国《新闻周刊》发布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封面,该刊为期80年的纸质发行史就此终结。2013年1月,《新闻周刊》的电子版《环球新闻周刊》将出现在读者的iPad、Kindle或iPhone上。该刊姊妹网站The Daily Beast上,《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创始人兼总编蒂娜·布朗(Tina Brown)撰文表示,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24日,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在Twitter(推特网)上发布了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的封面,这意味着,该刊近80年纸质发行史将就此终结。这一封面采用了一张意味深长的黑白老照片,内容是新闻集团在曼哈顿的旧总部大楼,封面上注明了"最后一期印刷版"(#LAST PRINT ISSUE)。早在2012年10月18日,美国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Newsweek-Daily Beast)的总编蒂娜·布  相似文献   

8.
余婷 《青年记者》2009,(17):78-79
2009年,报业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全球一些著名的新闻周刊也面临重重危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遭遇广告和发行量双下滑,《时代》被迫推出网络定制服务;《新闻周刊》拟转向高端读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变为月刊。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广告和发行业绩独树一帜,成为当今世界少有的依然立足于以出版纸质杂志为主的新闻周刊。本文拟探讨新闻周刊困境下《经济学人》的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互联网上海量即时信息的挑战,扭转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减少的颓势,美国《新闻周刊》决心调整风格,转型后的最新一期杂志5月18日开始在美国各报亭发售。  相似文献   

10.
海外传媒     
《传媒》2013,(1):8
美国《新闻周刊》停出印刷版在2012年12月31日上摊的最后一期《新闻周刊》封面采用黑白主色调,图案是曾经的《新闻周刊》办公室大楼;标题是"最后一期",并在字母前面加上了网络流行符号"#",仿佛在发一条微博。从2013年开始,《新闻周刊》将停出印刷版,只发行网络版,改名为《世界新闻周刊》,提供网上付费阅读。定位读者群为"渴望深入了解世界新闻的  相似文献   

11.
张薇 《新闻前哨》2014,(4):103-104
最近。随着某知名家电企业被微博爆料称“将停止杂志硬广告投放”,关于传统纸媒没落的话题被再次放大。2012年底,最后一期美国《新闻周刊》以黑白主色调正式向印刷版告别,人们不禁为传统纸媒的命运哀叹。然而2013年底.就在退出纸媒市场一年多后,《新闻周刊》又对外宣布重新回归传统纸媒市场。  相似文献   

12.
传媒动态     
正事件:纸媒成了"纸没",新闻如何阅读?近日《纽约时报》称,美国《新闻周刊》将于年底停刊,彻底转型为数字杂志。未来的数字杂志将改名为Newsweek Global,采用付费模式。《新闻周刊》曾创下全球300万份的发行纪录,是美国政要案头的必读刊物。这条新闻立即引发了人们对纸媒命运的唏嘘伤感和多重思考。搜狐传媒由此在其"大头条"栏目策划推出了专题:"‘纸没’时代真的会来临吗?"本刊选摘部分文字图片,以供业界学界研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14-14
6月11日,亚洲出版业协会在香港颁发了“2009年度卓越新闻奖”。《中国新闻周刊》的两篇报道分别获奖。这是继2007年后,《中国新闻周刊》作为华人杂志的杰出代表,再次在该项评奖中折桂。  相似文献   

14.
《传媒观察》2013,(1):64-64
创刊80年的美国《新闻周刊》,于2012年年底发布了最后一本纸质杂志,封面采用前《新闻周刊》在纽约大厦的黑白老照片,并用醒目大字告诉读者,这是其“最后一期纸质发行”。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属于互联网的时代。近来美国发布的《2012美国互联网产业报告》,也佐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美国新媒体市值已达传统媒体的3倍:新媒体市值达1万多亿美元,而传统媒体只有3000多亿美元的市值。而即便在老牌的优势传统媒体中,转型之势,也一目了然。《纽约时报》此前数月就迎来一个重要拐点,该报今年二季度主要收入来源从广告主变成订户,而当中贡献最大的是电子版用户。而《新闻周刊》于10月18日宣布,将结束长达80年的纸质发行史,全部转入在线发行。最后一期纸质杂志将于12月31日发行。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底,西方传统媒体衰落的阴影再次笼罩中国传媒界。首先是德国的老牌报纸《德国金融时报》彻底停刊,接着是美国的《新闻周刊》在Twitter上发布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封面,这也意味着人们将再也买不到纸质版的《新闻周刊》。2013年,《新闻周刊》全面走向数字化。西方传统媒体一个个倒掉,让中国传媒界感到危机重重,他们的今天会不会就是我们的明天?未来,新媒体会以压倒性的优势对传统媒体造成威胁吗?中国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在哪里?1月5日,在第十届亚洲传媒论坛上,中国文化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丁俊杰。  相似文献   

17.
提从2013年起,《新闻周刊》全部通过电子版形式面对读者,同时更名为《全球新闻周刊》(NewsweekGlobal)。虽然中国纸质媒体尚未遭遇全面数字化的冲击,但难以避免在未来卷入由新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决定的产业转型,中国新闻类周刊该如何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8.
正敞敞开胸怀,拥抱新技术,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所需。勇敢转型,将自己的基因注入到新的媒介形态中,通过对新的媒体形态的开发留住自己的立场、理念和观点,留住自己的历史、技巧和人才,这才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之路据国外媒体报道,停刊一年多的美国国际时政类杂志《新闻周刊》计划今年3月再次付梓,回归传统媒体市场。由于其网站依然是免费的,面对广告、发行和市场的压力,重新印刷出版的《新闻周刊》依然前途未卜。2012年底,创刊79年的《新闻周刊》决定停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12月31日,美国的《新闻周刊》出版了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2013年全面转向数字版。2012年末,《德国金融时报》、《法兰克福论坛报》、《纽伦堡晚报》等三家德国有影响的报纸连续宣告破产,上千人失业。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初发布的《新闻传媒业现状》(State of the News Media)报告称,2010年美国网络读者数量和广告收入首次超过了传统的印刷媒体。  相似文献   

20.
12月14日晚,《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包括政界、学界、企业界、文化界等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见证"影响中国"2012年度人物揭晓。自创刊以来,《中国新闻周刊》一以贯之把"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树为宗旨。从2009年开始,《中国新闻周刊》每年岁末评选并发布"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榜",梳理一年以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受到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