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莱尼·罗利  金路 《网球》2013,(10):116-117
1这个顺序是塞琳娜独一无二的。她的反手接发球习惯开始于一个"仪式",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当对手开始发球动作时,塞琳娜的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她让自己的接发球动作与对手的发球动作同步开始。塞琳娜将双手保持在身  相似文献   

2.
6大记忆     
逐月 《网球天地》2014,(3):44-49
百年澳网诞生了多少经典,我们早已无法用简单的加法来统计。2014年,这里再度见证了中国球员的历史性突破,李娜用第二座大满贯奖杯的华丽表现,为自己在女子网坛的“分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除了李娜,还有很多球员在这里留下过难忘的印记,只是有的受人尊重,有的则让人唏嘘。  相似文献   

3.
李瑛超 《新体育》2012,(9):64-67
在网球界,荣膺四大满贯赛事冠军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耀——全满贯。在这份荣耀之上,再加上奥运金牌,就变成了至尊金满贯。本届奥运会上,小威不但拿到了女单金牌,还和姐姐合作拿下女双冠军。至尊双金满贯,已是前无古人的荣耀。  相似文献   

4.
童年记忆     
梁静 《网球天地》2013,(6):28-33
童年,对于网球运动员来说,有点奢侈。因为他们大多在5、6岁就拿起了球拍,童年的回忆,大都跟那个黄绿色的小球有关。经历是类似的,但回忆的味道却不尽相同。没有职业赛场的压力,即使是童年时期枯燥的训练,现在想起来,也会觉得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高扬 《新体育》2009,(3):22-23
从墨尔本飞回洛杉矶,该是塞雷娜·威廉姆斯好好庆祝一番的时候了。她夺取了今年澳网的女单冠军,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的后座。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每隔一年她就会夺取墨尔本的最高荣誉,以一组简单的数列继续着她的澳网传奇。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踏上墨尔本的土地是2011年1月份的事儿了,作为《网球天地》的特派记者,那也是我首次采访四大满贯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相似文献   

7.
张艺 《网球天地》2009,(10):82-84
美网之行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既有赛场上一幕幕令人震惊的伟大场面,也有这座历史悠久的大满贯周身环绕的人文情怀。除了德尔波特罗和克里斯特尔斯的经验,记者还在美丽的“法拉盛之畔”收获了更多感动。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3,(2):106-107
大幅度引拍 反手拧拉技术很注重手腕的力量,引拍时的幅度一定要够大,才能制造出强烈的旋转,从而把对方来球的旋转抵消。出手时,虎口可以多用一些力。  相似文献   

9.
乐乐 《网球天地》2013,(1):102-103
在巡回赛和大满贯赛场上,经常上演惊心动魄的翻盘大戏,落后方仅差一分就要输掉比赛,却在胜负的临界点上突然大爆发进行反击,最终逆转获胜。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心理律动”(Psychological momentum,简称PM)。  相似文献   

10.
来信选登     
《网球》2010,(3):14-14
serra先生:我是莎拉波娃的忠实粉丝,从她去年回到赛场之后,我一直期待她能够回到大满贯竞争者的行列,媒体都说她恢复得不错,她打得也很努力,但这次澳网又让我失望了。请问莎拉波娃是否还有再夺大满贯的希望,如果有,那需要等上很久吗?  相似文献   

11.
崔伟 《网球天地》2013,(11):78-80
帕特里克·莫拉托格鲁,创立了法国最著名的莫拉托格鲁网球学院,他接手的职业球员,无论是巴格达蒂斯、查迪、迪米特洛夫,还是雷扎伊、帕芙柳琴科娃,都在世界排名上产生质的飞跃。从去年温网开始,帕特里克担任塞雷娜·威廉姆斯的教练,期间,小威赢得四项大满贯冠军、两枚奥运会金牌、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5,(7):94-94
大维近期将推出旧TECH系列新品,图中的Superior Wooden是其中的一款纯木板,尽管两层阿尤斯(Ayous)构成的芯层所占比例较大,但得益于适当的整体厚度。并不会有强烈的振手感.回球安定性较好,同时林巴(Limba)面材极薄.便于来球撞击的力量迅速透过而抵达云杉力材,因此初速足以给对方一定压力,近中台稳健推攻型直板或反手以拨挡为主,正手拉球摩擦较薄的横板选手适用。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和朋友们聊天.有些人会特别羡慕我的工作,能够置身四大满贯能赛场,偶尔还能进入中心场地,为最炙手可热的大牌球星执裁……毋庸置疑,这是一份非常难得的经历,可期间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4.
技术流     
《网羽世界》2012,(4):80-83
中场反拍快挡 对方来球力量大,速度快,不必做较大的挥拍动作 借来球之力,手腕内收,运用闪腕将球反弹回网前区  相似文献   

15.
凝固的火 《乒乓世界》2006,(4):I0020-I0020
第一次知道STIGA是在一本《新体育》杂志上。当年刘国梁说他的板用了七八年,断了,专门送到球拍厂接好又接着用。看完这篇报道,第一感觉是这哥们可真节约,一支板用八年!完了感叹,国家队的就是不一样,为一支板就这么兴师动众,够牛!又纳闷啥板板值得这么折腾,于是看了一眼,叫个斯什么卡。“外国的名字就是俗,哪儿有咱们中国的红双喜、友谊听着响亮。”我当时想。  相似文献   

16.
时装秀     
小逸 《网球》2012,(2):12-12
小威说她现在不爱网球,甚至从来没有热爱过,真不知自己咋成了职业球员。但不爱网球不是问题,她依然热爱胜利的感觉,她似乎比别人更有留在网球场上的动力。对于热衷时装设计的小威来说,普天之下有哪个T台能比大满贯的中心赛场大?  相似文献   

17.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8):86-87
对于进攻型选手来说,要做到全方位进攻是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果断上手,从而占据主动。抢拉半出台球的技巧性很强,需要运动员对来球轨迹的判断十分精确:在击球过程中,要掌握好发力方向和力量的调节。由于抢拉半出台球不像拉前冲弧圈那样容易发力,所以在击球时就更要注重落点变化。  相似文献   

18.
姚昆 《网球天地》2009,(4):58-61
经典、史诗、英雄,这儿个词语会经常出现在大满贯和戴维斯杯赛的报道中,与普通巡回赛相比,5盘3胜制是这两种比赛盛产经典之战的重要原因。四大公开赛中不乏“一满贯”得主,戴维斯杯赛场上同样不乏“一次性”英雄:在某个周末的闪光,成为他们长久被人铭记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网球》2011,(12):26-27
这是一个重划版图的年代,旧的对抗已经瓦解,新的对抗还未确立,那些真空地带都需要被填满,这一年诞生出三个新的大满贯冠军,而我们的选择只有科维托娃,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获得了温网冠军、年终总决赛冠军和联合会杯的冠军,还因为她打开的角度比李娜、斯托瑟更锐利,在决赛场的心理比其他人更从容,对失败的接受也更坦然。  相似文献   

20.
《网球》2011,(2):125-125
2011年1月17日.新赛季首个大满贯赛事澳网如期开战.全球网球精英齐聚墨尔本.在激情燃烧的赛场展开角逐。作为依云品牌全新代言人的莎拉波娃神采奕奕亮相赛场.为澳网增添浑然天成的年轻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