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球》2007,(10)
我从未受过任何正规的网球训练,18年前初拿网球拍,对着墙壁打了几天就到上海体院与老师进行记分赛了。自认技术并非一流,所以更需体力来弥补,属于比较难缠的对手。我业余时间还打羽毛球,获得过2007年度上海市政局羽毛球比赛男单冠军。我也坚持参加历年的上海"东丽杯"国际马拉松比赛(是全程的),尽管已年过不惑,随着年龄的增加,从全程比赛的第131名跌至1067名,但是乐在其中,如同酷爱网球一样不会放弃,十多年来每周打一次网球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  相似文献   

2.
闲话网球     
我是一名网球爱好者,痴迷网球十几载,喜喜好好,痴痴迷迷,欲罢还休。 记得,我是在大二时与网球结下的不解之缘,那是1982年。在此之前我从未听说过、看到过和玩过网球。那天,听同宿舍的同学说学校在招收网球队员,于是我便跟着去了。很简单,网球老师将握拍方法和击球要领对我们简单地说了一下,然后示范了一遍,便让我们挨个击了几下球,随后告知录用了。在领取网球时,我听到了两位老师间的对话:“个儿不高啊。”“这孩子虽然个儿矮了一点儿,但协调性不错。”可见“协调性”是打好网球的一个重要条件。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3.
刘彤 《网球》2013,(8):90-91
张军慧说他走入网球这个领域是在2004年的3月,那会儿的他还是网球圈的新兵,对网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他原来是新闻单位出身,搞过教育也做过培训和人力资源,虽然喜欢体育热爱运动,但以前从来没打过网球,对于网球的认识也仅限于知道四大满贯,知道费德勒、萨芬、大小威廉姆斯这些明星,甚至在来到中网公司的初期,他都感觉这只是一项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球的魅力逐渐显现出来。张军慧也开始被这项运动打动,他惊叹子网球文化的深厚,也被球员们的个性所吸引,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几次去大满贯考察,这也让他对网球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甚至觉得,网球在某种程  相似文献   

4.
深泽  远峰图 《网球天地》2012,(4):126-126
说到直臂正手击球技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费德勒和纳达尔。没错。但这只是现代网球中的直臂正手。其实,在网球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个直臂正手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何谓网球人?一日为专职从事网球运动者,包括职业运动员、教练员、官员等。二日为网球迷。当今,找网球人,不乏其人,而作为完全的网球人却不多见。举世闻名的大牌球星阿加西曾说过:“我离不开网球,但网球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由此可见,阿加西还不能算完全的网球人。本文的主人公,虽不是专业从事网球运动,更无法与阿加西相比,但他却把自己的全部都付与了网球。可称一个完全的网球人。他就是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网球俱乐部的路天宇。  相似文献   

6.
时装秀     
小逸 《网球》2012,(2):12-12
小威说她现在不爱网球,甚至从来没有热爱过,真不知自己咋成了职业球员。但不爱网球不是问题,她依然热爱胜利的感觉,她似乎比别人更有留在网球场上的动力。对于热衷时装设计的小威来说,普天之下有哪个T台能比大满贯的中心赛场大?  相似文献   

7.
比赛与人生     
曾经有人说过一场网球比赛犹如人生中的一个小片段,正如人生中有输有赢,网球比赛也是如此。记忆中的那场比赛一直清晰地保存在脑海中,本不该输的比赛在我的轻率和性急之下丢掉了。当时的我似乎丧失了再战的勇气,甚至想过放弃网球。直到一次上网时偶然看到的一句话:生活其实可以很轻松的。  相似文献   

8.
双桂联芳     
卡卡 《网球天地》2010,(3):74-75
卡卡是业余网球圈的“红人”,还做过相当长时间的媒体人,今年澳网期间,卡卡成为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网络电视直播C5+的首批网球解说嘉宾。全程见证了李娜和郑洁的前进之路,他的感受可以说代表了大多数球迷的心声。双花绽放衍生出的崭新网球局面,听卡卡细致解析。  相似文献   

9.
李娜是中国网球乃至中国体育的一个 异数。她曾退出过国家队,后来应领导之邀 再度出山。对于网球和国家队,李娜曾经说 过这样的话:"我打球是因为我喜欢,假如 有一天我失去兴趣,那我就不会再挥舞球 拍。网球不是生活的全部。"她甚至表示, "进国家队如果影响到我的学业,我宁愿不 进。"进退之间,本色不改。  相似文献   

10.
美国瑞克·马奇网球学院的创始人瑞克·马奇先生曾说过:Littlee Steps=Big Results,翻译成中文就是:小步骤=大结果。1月19—30日,我和追求网球梦想的学员及家长—道,勇敢地迈出了游走美国知名网校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赛场     
《网球》2007,(12)
二十年一梦:智利火炮冈萨雷斯能入围大师杯,其教练拉凡斯基功不可没,所以他也随弟子来到了上海。拉凡斯基说自己在20年前曾经来过中国,当时他还是一名ATP职业球员。那时在中国,人们对网球的了解少之又少。如今他重访中国,为这里的变化感到震惊。网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他说自己愿意成为中国网球的好朋友,如果再有二十年,希望这里会变成网球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网球历史簿中也许根本没有记录过这位老人的战绩,但其中确实留下过她辉煌的足迹,她为中国网球运动拼搏过,为中国网球赢得过荣誉。让我们寻着老人对自己网球生涯的回忆,来透视一下我国网球的过去,回味那段黑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是否曾经有人对你说:”网球算什么啊.它根本不算是个体育项目,我也可以成为网球高手。”至少我已经无数次听到过这种论调——包括普通的体育爱好者,以及某些自认为对体育比较懂行的人都这么讲。每次我听到有人说打网球”很容易”的时候.心里都感觉不舒服。  相似文献   

14.
锻炼网球意识的练习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意识可定义为“对一动态的球反应自然已形成一简单而熟练技艺的能力。”它综合体现了一个人神经系统反应速度、时空判断能力、手眼配合能力及灵敏性、协调性等多方面的素质高低。每个人所具备的网球意识程度各不相同,有的人具备较高的天赋,一开始便可以做到对着墙壁保持轻盈的来回击球。而有些人则稍差些,对此可以借助一些专门练习增进网球意识。  相似文献   

15.
Sam Chan 《网球》2013,(8):103-103
2004年,我随力士浪穿线团队来到了北京,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大陆,是为中国网球公开赛做穿线服务。虽然我是华裔,不过我24岁就从香港移民去了英国,所以很惭愧,当时我一点普通话也不会说,只会说粤语和英语,对中国也有一些偏见,不过去过一次北京之后,我对中国大陆的印象有了一些改变,媒体说的大多是片面和负面的东西,真实的情况不一定是那样子。那时没有什么中国大陆的人认识我,当然我基本上所有时间也是待在穿线室里,很少出去,倒是有一本网球杂志采访过我,但是很抱歉,我已经回忆不起是不是《网球》了。  相似文献   

16.
数据四巨头     
金路 《网球》2011,(12):94-99
说到当今男子网坛四巨头,只要多少有些网球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你有想过为什么是他们四个人吗?为什么他们可以把其他选手远远落在身后,形成强大的第一集团?未来的网球又会是一种怎样的趋势呢?  相似文献   

17.
回来     
谢明 《网球》2013,(3):5-5
一个女子,你可以说她是业余网球高手中歌唱得最好的,或者说她是歌唱家中网球打得最好的,还可以说她是歌唱和网球相互浸透的理想主义者,相互熔结成的高品质合金,持久,优雅,高贵,热情,坦诚,说不出这些品质到底是来自歌唱还是网球。总而言之,当她把球场上热情燃烧在舞台上时,那种力量未可预料,她已经不年轻了,但她的青春每一天都走在回来的路上,或者从未消失过。这种魅力,既可以归结于网球,也可以归结与唱歌。黄绮珊的歌声轻易地穿透了70后,80后,90后,在电视竞赛中总从一个极致达到另外一个极致,好像永远  相似文献   

18.
深泽  远蜂 《网球天地》2012,(11):132-133
原国家队主教练王福章说过,网球是肩部以上、腰部以下的运动,这充分说明步法在网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站位分为开放式、关闭式、半开放式等,不同情况下应区分使用。通常来说,底线正手击球时,应使用半开放式或开放式站位,进行大角度击球时,  相似文献   

19.
壁球的故事壁球是从网球派生出来的一种球类运动,在西方又称墙网球。它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说它来自于19世纪初的英国监狱,穷极无聊的囚犯们在狭窄的牢房中对墙击球以解烦闷,由此发明出了最初的壁球运动。之后,壁球走出监狱高墙流向民间,随着英国殖民主义扩张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不过,这一说法已被否认,目前,有关权威人士更赞同如下的说法:1850年英格兰的一所名叫哈罗的学校,因运动场地小而不能满足学生打网球的愿望,有人便竖起高墙,让学生对着墙壁打,以解  相似文献   

20.
邱友益 《网球》2013,(9):114-116
17月底,记者前往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报道"阳光网球进校园"活动,随行的朋友不断向我提起,此次活动中有位叫于俊东的网球爱好者,他写的诗集《网球之恋》在东北网球圈大为流传。很多人都用"打网球人中诗写得最好的,在写诗的人当中网球打得最好的"来赞许他。到了内蒙后,记者很快见到了于俊东。和我想象中的诗人形象截然不同,身材高大的于俊东性情豪爽,一路上和年轻人欢声笑语。谈到写诗,于俊东说这完全是个非常偶然的机会。2009年的一场业余网球比赛,他意外击败了一位此前从未战胜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