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96):73-7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也可以说是复制模仿单位。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而语言模因,作为模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的语言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语言中任何字、词、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本文依据模因论这一理论,着重探讨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该理论对听说及写作教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汉语新词语研究是词汇研究领域一个常新的课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新词语内部由于出现了大量单音节词素加双音节词的构词现象,因此呈现出三音节增多的表象,这也正从一个方面体现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现状。词汇体系内部存在类推机制,以语言中某些词和形式为标准,使另一些词和形式向它们看齐,从而构成新的词或新的形式,这是汉语新词语内部出现大量词群的内在原因之一。将传统的意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的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相结合,这种研究视角有利于我们对汉语新词语现象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以模因论为切入点,以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模因论与口语教学的关系,并指出根据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进行口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汉语网络语言生活中出现了大量敏锐反映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显著传播效应的新词语,如"佛系""战疫""油腻中年"等.这些词语被称作"锐词".从文化进化理论"模因论"的角度看,锐词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其传播的根本原因是模因作用的结果.那些具有高保真性、长寿性和能产性特点的锐词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成为强...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模因论看"海选"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因论(memel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固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语言模因论主要是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海选”一词是2005年各种媒体中广泛出现的流行词。本文由“海选”出现的背着入手,从模因论角度对“海选”这一新词进行分析,揭示“海选”一词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用现象,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剖析网络流行语现象。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语言模因论是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对语言模因传播途径和方式的研究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依托,构建了大学英语模因教学模式,并对语言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陈梅梅 《考试周刊》2010,(42):123-124
模因论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规律,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进而具体探讨模因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是语用学的新理论。同时,模因论也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以英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运用语言模因论对词汇模因进行分析,主要探讨词汇模因表现形式和传播依据,以期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写作是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因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指导写作教学的理论中,模因论成为揭示写作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复制、传播的过程.以模因论作为理论框架,从套用、替换、模仿和移置等四种模因复制与传播方式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社会情景语境使得新词语大量以词语群的方式呈现,这种快速、高频出现的新词语词群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数量,引起词群中共同语素(词)的语义发生变化,增加了词的义项或产生了语素新义,使汉语词汇呈现出多音节化的发展趋势,词群中的共同语素也随之发生虚化、半虚化。为了满足新事物的需要,附加式构词法在汉语中的比例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2.
汉语单音节词引申情况复杂,最能反映词义引申情况,当它变成语素构成合成词时,仍能反映词义引申发展,不成词语素的引申义也颇能反映词义引申变化;与英语词引申义对比,语素能与英语词相对应。因此,分析词义引申应扩展到语素。  相似文献   

13.
黄小凤 《海外英语》2012,(5):272-273
网络的流行与普及为中英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而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为了交流的便利和需要,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一眼看上去多少有些奇怪,但再读一遍就会明白其所表达的意思,如"酱紫啊""闪""FQ﹙愤青﹚"等等。该文通过观察最近流行的网络新词,发现其构词规律,得出其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并指出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便读者能够对其有更深的了解,能够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儿”出现于词尾的功能主要是两种,一是表示语音音变功能,二是表示构词语素功能。如果“儿”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不是语素;如果“儿”不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是语素,或者是实语素,或者是虚语素,所构成的词,或者是复合式合成词,或者是附加式合成词。“儿”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于词尾,其情况可分为:双音节 “儿”和单音节 “儿”两种。双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是“儿化”词,是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而不是三个语素。单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儿化”单音节词,关键看“儿”是否“儿化”,是否具有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分情况把“儿”都视为语素,概念上是混乱的,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Packard的形类描写法对彝语复合词构词的结构和形类进行描写。还借鉴了其语素的四分法:功能词(自由的、功能的),根词(自由的、实义的),粘着词(粘着的、实义的),词缀(粘着的、功能的)。彝语复合词构词法类型丰富,其中名词有5种;形容词有4种;动词构词法比较单一,主要有2种;还存在一定量的多音节复合词。从构词语素的自由程度来看,无论哪种词类,主要呈根词+根词、根词语素+粘着词根语素、粘着词根语素+根词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超语段语素是指不作为整个词或词的构成成分而出现的语素。文章对布龙菲尔德、霍凯特和高更生等中外语法学者的相关论述予以分析后提出:高更生先生等人的超语段语素论对布龙菲尔德的次音位说和霍凯特的超片段语素论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涌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从构词的角度看,新词语的特点为:多音节词异军突起,缩略语纷至沓来,构词方式以复合式为主,语素构词能力急剧走强。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定量统计法、描写法、实证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形式结构和意义结构两部分对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构词进行探析。从形式结构看,常见的构词类型有"名素+x""动素+x""形素+x"三类,且构词类型相同的词所属词性不一定相同;从意义结构看,语素义与结构义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类推构词中词语模式的范畴扩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研究同语素词群,多把类推构词所依据的词语模式视为一种静止的框架,而同语素词群则被视为完全类推的结果。本文认为,多义研究的范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构词研究所借鉴,词语模式也是一种范畴,如词义一样也会产生变异和扩展。大规模类推构词往往牵涉到的是创造性类推,创造性类推导致了词语模式的扩展,扩展的结果就是,一个同语素词群往往关联着若干词语模式,这些模式构成一个类似于多义体系的辐射结构,模式之间呈现着家族相似关系。本文将词语模式分解为属性束,根据属性束之间的相似度来推断词语模式的扩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