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丰乳肥臀》采用了多角度的语言描写,增添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本文主要从儿童视角对《丰乳肥臀》的语言进行解读,并对比葛浩文的译文,以探究儿童视角下《丰乳肥臀》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比喻修辞是写作和生活中最常用的修辞,本文对比喻修辞格进行归类和阐述,结合莫言小说《丰乳肥臀》,浅要分析比喻修辞,帮助大家了解比喻修辞在语言上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生命意识在莫言的创作中表现得一直都很强烈,从《透明的胡萝卜》、《红高粱》开始,到《白棉花》、《红蝗》、《欢乐》,再到《丰乳肥臀》,无不体现着作者浓郁的生命情结和作品强烈的生命气息。然而学术界很少有人对《丰乳肥臀》中的生命意识做过比较全面的论述和研究。通过抒写苦难、解构正史英雄神话、构建自由性爱的天空、批判现代“文明”四个方面体现出《丰乳肥臀》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在中国和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有关莫言作品的书评在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对西方英语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与译者霍华德·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翻译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目的论视角下试析葛浩文翻译莫言《丰乳肥臀》的策略及策略达到的目的:为了迎合广大英语读者而运用归化策略,使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作品及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被认为是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模范文本,具有文学史的典范意义,而作为叙事性文学作品,它在叙事层面的典范性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要较好地理解《丰乳肥臀》,就要通过文本细读,以叙事视角探索为切入点,分析其在叙事学层面上典范意义得以实现的途径及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丰乳肥臀》从面世以来就备受争议,但是不可否认它是一部描写家族苦难的史诗性著作。文章选取了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苦难,并以此为出发点,从物质苦难和精神苦难两个方面分析《丰乳肥臀》的苦难主题意蕴,进而探析莫言苦难主题创作的成因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作家的民间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丰乳肥臀》以中国近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为背景,描写了“母亲”上官鲁氏生殖、养育九个儿女及其后代艰难的人生,塑造了具有强健体格和充沛生殖力的“地母”形象,表现出作家对生命强力的赞美,对广博母爱的赞颂和感恩,同时也展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迁,表达了对女性的同情和赞颂,堪称一曲沉痛哀婉的母爱颂歌.  相似文献   

8.
《丰乳肥臀》作为莫言的精品之作,曾一度被学界赞扬为站在女性立场为女性呼喊之作。但通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女性几乎面目模糊,仅有着张扬的动物性欲望,大多数女性形象丑陋,她们均表现出依附于男性的第二性特征。与之相反,作为书中配角的男性角色形象鲜明,气质独特。这是莫言创作夹在"西方中心主义"理念加"民族神话主义"矛盾之下的缘故。在这部作品中,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女性处于宏大历史中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9.
焦敏 《文教资料》2009,(21):13-16
塑造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以昭显母性的力量是小说<丰乳肥臀>的使命.然而,这样一种母亲形象并没有挑战男性为主导的权利结构与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一方面,小说以母性定义女性将女性限定在母亲的角色,因此湮灭了女性的主体,另一方面,社会及制度倾向于从父权的角度,建构一个理想的母亲形象,并以此规范母亲及母亲的行为,以确保父权价值的延续,母亲成为父权秩序贯彻的载体.此外,一个超越了民族斗争而孕育生命的母亲成为了民族运动的场所与目标,女性在民族运动中的主体性及自主力量被剥夺,女性被进一步物化.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作品立足故乡,其丰富的中国色彩,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而承载这一切的中国符号由于其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性给译者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源语言中大量的俗语,如何在另一种语言中使其再生,成为译者及读者关注的焦点及难点。释意派理论强调以意义为中心,翻译活动为剥离语言物质外壳的能动活动。这一理论将俗语意义的传递变为可能。以释意派理论为指导,以《丰乳肥臀》法译本中俗语意义传递的过程及结果为切入点,探究翻译过程中对中国俗语处理的策略及得失。  相似文献   

11.
莫言作品中持久弥厚的乡恋情结是通过对故乡民俗文化的叙述而表现出来的。他以对故土最朴拙的情感,寻找高密故乡那些过往的日子,寻找故乡至今仍在流传的传奇、鬼神故事,寻找故乡那些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12.
村庄为莫言的文学创作开启了创造性的文学视角。莫言以村庄为书写对象,借以独特的村庄叙事手法成功的塑造了"高密东北乡"文学村落,利于他对中国民间、历史与当下进行现代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莫言翻译作品本身引起的热议出发,以葛浩文翻译策略为主线,比较林纾的翻译,提出译者在新时代和新背景下的翻译有限度变化。同时还是提及了一下翻译家们难以摆脱的忠实原则的困惑。最后从"中国梦"的大文化背景下,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还需要漫长征途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莫言作品中一个更普遍、更自觉地采取的艺术手法、营造作品的章法是对寓言手法的现代性运用。在莫言的许多小说中,寓言的作用可谓非同寻常,它们或形成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效应,或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神秘客体予以解魅、反讽,或对遭受磨难的生命主体及其精神以近似童话的方式给以鼓舞、赞美、激扬。因此,莫言的寓言总是和对生命主体精神的肯定与表达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生命主体精神的特殊的话语行为。  相似文献   

15.
莫言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小说在语言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死疲劳》是莫言的经典作品,其语言汪洋恣肆,千变万化,尤其是变异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数目多,而且类型广。  相似文献   

16.
"小说写我"的叙事狂欢、长篇小说思想上的"众声喧哗"与"模糊地带"的存在、"诉说就是一切"的创作定位,这些独特的"言说策略"呈现出了莫言小说创作的个性。它们的存在,既体现了莫言对既定成规的反叛、对创作自由和小说文本价值多元化的追求,又显示出他在创作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莫言在政治、民众、自我与艺术之间的取舍与平衡,既让其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又给其小说写作带来了种种难以弥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17.
乡土是莫言小说创作的源泉。他的作品讲述近代以来山东农村的故事,展现出一幅幅奇异瑰丽、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推动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乡土"不仅和文学相联系,也和中国悠久的历史、高深的哲学和灿烂的文化相联系。莫言的小说让我们深入理解"乡土中国"的意义,让我们回顾历史,认识自己,直面现实,去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8.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目前,针对《墨子》李译本的研究为数甚少。结合具体实例,从李译本的翻译成果看,李译本中存在文本误释现象,因此,观察造成文本误释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正确解读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当下国内外各种翻译思想推陈出新,竞相争艳。严复翻译思想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虽历经诸多批判,但每涉及翻译的标准问题,其思想仍一直为学界所接受。这恰说明严复翻译思想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又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在不断的适应与选择过程中,严复翻译思想得到了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典故场景类景点名称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著名景区新增的历史典故场景,其名称翻译属于应用翻译,应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确定翻译策略。鉴于所涉及的文化意象对异域受众具有不可接受性但又不能简单略去,又因空间限制必须简短且不允许加注,故可以参考关联理论以及格式塔心理学相关原则等,译名只译典故内涵,而将现场导游纳入视野,由其现场解说担当“阐释”或“注解”作用,构成译名的无形部分,笔译与口译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翻译沟通活动全过程。由此可见,应用翻译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可能参与翻译活动过程之中的所有各方及其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