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打破时空界限,走进学生生活。“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法,这种作法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这种模式,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了以下两点:小学习作指导不仅要生活化,还要注重不断积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一堂习作课的成功,从显在的层面讲,要有好的现场教学效果;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野来看,应当有真实的写作内容和教学内容存在;再从学习个体可持续性方面来看,还要关注儿童对写作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设计就要这样层层深入,由表及里,才能使本次教学成为一次充满"实效"的抵达。一、"为什么写":抵达儿童心灵需要儿童怕写作,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习作教学与自身没有关联,是一项繁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是我们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我们农村山区的教学质量,虽然这几年有明显提升,但是与城镇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这里对如何提高习作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积累,才能让习作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笔表达“生活”。2.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围绕所选内容写清过程。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真实,能让读者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7.
原生态写作撤消了作教学中的人为框框,在习作内容上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价值取向,反映儿童真实思想、语言形态,体现儿童现实语言发展水平,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内容,自由倾吐,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展现原生态的自我。  相似文献   

8.
陆红梅 《甘肃教育》2011,(14):30-30
学生习作大多停留在被动应付的层面,缺少自信和兴趣;想象苍白.缺乏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依赖教材,使得大量鲜活的习作资源被白白浪费,从而影响了习作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突破陈旧理念的束缚,重新审视传统习作教学的得与欠,  相似文献   

9.
所谓后习作教学,是指把习作教学重点放在命题之后。它通常表现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怎样审题、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指导。总是揣摩出题人要我写些什么,怎样写,让学生钻进老师命题的框框里去。  相似文献   

10.
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习作要靠生活积累,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实践表明,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把生活当作源泉,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孟明 《四川教育》2010,(2):94-9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有效的教学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观察生活的细致性.以及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那么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呢?我以为,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去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指出,习作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要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现行的从命题开始的作文指导,常常忽略了写作前的生活积累、感情酝酿。这样的指导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为了解开“写什么”的症结,我们试图把具体细致的“前作文”指导落实在课外,倡导提前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体验、搜集资料等来进行“源头活水”的攫取和“下锅之米”的收集,由此打开写作源头。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为自由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语文课标准》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文风,要求学生“说实话、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纵观以往的小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现象比较普遍,学生习作常常苦于无“米”下锅,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小学中高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但笔者经过深入课堂教材习作指导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对教材挖掘不深,一味地强调审题、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要求,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不多,忽视学生的习作兴趣,造成大多数学生挖空心思,勉强应对写作。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教材习作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支点,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引领他们会写、乐写,  相似文献   

15.
16.
姜宏 《考试周刊》2012,(45):48-4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可见,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感受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因此,小学生习作应从积累开始。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新课标是小学语文教师今后一段时期教学指导性文件,其中关于习作教学的修改,要求确立正确地习作教学观念,针对现今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言语之河从心灵流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且要注意有效指导和及时的修改、点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形成了课时捆绑的模式,即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习作指导,第二节课让学生撰写草稿、誊写。为了让教师有充裕的时间讲作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写作文,多数学校都会安排两节连续的习作教学课。这样,在每周的某一天,学校里便会出现同年级甚至全校学生统一习作的现象。心理学理论及长期的教学实践表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新课标在对本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很强调让孩子“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引导孩子从纷繁复杂的素材库中提取最为新奇生动的内容来组织成文,并在此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具体、有序、个性化地表达。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习作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与习作是一脉相连的。因此,应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融入生活,点燃习作激情;实践生活,激发习作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