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有的人一辈子忙忙碌碌,说起来也没几件值得一听的故事;有的人深居简出,却充满传奇。启功先生是后一种。(2)我在北师大读书时,见过老先生两次。一次是给我们上课,他颤颤巍巍的,坚持站在讲台前。我们在下面喊:“您坐下讲!”他带着那种有点儿“坏”的笑说:“我来上课,是胡说,不敢坐着讲——坐下就讲不出话来了。”然后他又解释:“我是满人,又称胡人,所以,我说的话就是胡说!”大家哄堂大笑。下了课,我问老先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1928年,作家沈从文被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因为紧张,原先准备好要讲授一节课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仅仅在十分钟内讲完了。同学们自然纳闷:这离下课时间还早呢,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办?很有自知之明的沈从文,没有信口开河东拉西扯来硬撑“面子”,而是在黑板上工整地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这句老实可爱的“坦言失败”的话刚写完,立刻引起听课者的一阵善意的笑声和原谅的掌声……当胡适听说这次讲课的经历后,无不幽默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上课成功了。”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  相似文献   

3.
阳光的故事     
乔叶  高航 《课外阅读》2007,(2):10-11
他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的那天,我穿着一套纯白的裙子,里面套一件蓝色低领衬衣。很安静地坐在那里。上课铃响,他推门而入,穿着一件宽大的灰西服,亦是低领衬衣,不注目但很入眼。看见我。他怔了一怔。我朝他微笑了一下。他没笑。走上讲台低声说:“我姓周。”然后在黑板上挥出两个大字:色彩。又低声说,“今天我们就讲这个。”接着亦是低低地讲述说,任何色彩都不是单纯的,她们所蕴涵的意义也必然是多重的。红色热情而又残忍,蓝色宁静而又凄寒,绿色蓬勃而又喧嚣。灰色淡泊而又死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胡适拟电报“五四”时期,文学家胡适大力提倡白话文,抨击文言文,称文言文是“半死文学”。有一天,他在给北大的学生讲课时,一个学生反驳说:“白话文的语言不够精练,打电报用字就多。”胡适听了,仍旧和颜悦色地说: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教《村居》,采用的是“以读代讲,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有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也不足为怪,草啊,莺啊,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冷不丁,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问他为什么,却道不出所以然。我便引导他联系旧知,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放飞学生思维的片断:师:这句诗和前面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生:(异口同声)《咏柳》。师:(不失时机地)啊,《咏柳》写出…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一生颇多尴尬,终究又要算颇为幸运。他青年时期求职时的一段遭遇,也同样与尴尬和幸运这两个诃有缘。一九二八年四月胡适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大刀阔斧改革教学,聘请大批著名学者来校任职。这时,青年沈从文向胡适求职,胡适也将他列应聘之列。当时校方争议颇多,有不少人认由他仅高小毕业,学历太低,虽然发表过一些文学作品,但要登上高学府的讲坛差距真是太远,况且此人不擅言词。沈从文自己听到这一消息,马上给胡适写信说:「先生  相似文献   

7.
先讲两个课例:一个是最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看到的:成都市石室中学的李镇西老师,在外地借班上课,讲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快结束时问学生:“喜欢这篇文课文吗?”多数学生说喜欢,但有一生站起来说不喜欢。李老师在表明自己也非常喜欢这篇课文的观点后,马上给予后一位同学以肯定,并要他讲讲不喜欢的理由,还高度赞扬他敢于对大多数人说“不”。另一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大多数回答说是“水”,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春天”,老师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这两个课例,…  相似文献   

8.
四字诀     
宋人有一则笔记,被胡适先生在演讲中一再使用。他谈做官,会讲这则笔记。他讲治学,也会讲这则笔记。我读了胡适先生一本书,最后记下这则笔记:
  少年进士问同乡老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把这则笔记,称为做官四字诀。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一位男同学来到办公室,愁眉紧锁地说他有个上课说话的毛病,只要一上课,他就开始找“话源”,前面不行就后面,左边不行就右边,致使经常被老师叫起或请家长。他说他其实自己也不是很想说话,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人开玩笑,说他是“语言多动症”!听了这位既单纯又冒着灵气的男孩儿的自述,我不由得笑着对他说:“暂且不论你这算不算是一种毛病,也不论你这是不是‘语言多动症’,但至少是一种精神不集中的表现,对吧!”他点点头……“那么你为什么精神不集中呢?”“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师讲的你都会了呢?”“不是!”“那就是老师讲得不好?…  相似文献   

10.
读了《山东教育科研》 2001年第一期,“精论集锦”栏目中《偶然中的必然》一文,文中所阐述的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文中说,“魏书生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语文老师因故未给学生上课,每逢上语文课,他的两个班就由另一位教师在课前交代一个学习任务,然后再回自己班上课,学生于是就自己学习。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一比较,这两个班的语文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了有老师上课的班级”还说,“邹平县的一处初中又传来一件与魏老师讲的相似的事,一位老师因病不能上课,学校实在找不到代课的老师,只好也由平行班的老师课前交代几句,一…  相似文献   

11.
苍凉暮年:胡适的两难选择与勉为其“择”张先贵有道是,人生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在人生、天地这个舞台上,人人都在演戏,只不过有种种区别而已。胡适也不能例外。“胡适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是复杂而又曲折的,可以说,在不少方面,他都是以喜剧始,以悲剧终,中间则不...  相似文献   

12.
曾有这样一则古代笑话,讲的是一位秀才因写不出文章而被折磨得抓耳挠腮,痛苦万分,其妻见状,挖苦他说:“作文有何难,我们女人生孩子,说生就生了。”秀才一听急了,辩解道:“你们妇人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作文肚子里却没货。”笑话总归是笑话,但在博人一笑的同时,也给人以启示:那就是写文章必须“肚里有货”才行,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说白了,就是写文章必须充分占有材料。   那么,我们又怎样积累材料呢 ?从大的方面讲,材料的搜集和积累不外乎“活”材料和“死”材料两大类。   具体地说,“活”材料主要指通…  相似文献   

13.
淦怀京 《教书育人》2005,(11):63-64
胡适(1891-1962)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他还亲上讲台向学生传道授业,藉满腔的教育热忱和不凡的教学艺术,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哲学家、史学家和科学家,桃李满天下,饮誉海内外。胡适素来关注读书方法,他认为,面对同样的学习材料,“无方法便没有成绩,有方法便有成绩,好方法便有好成绩”。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怀着对“青出于蓝”的期待,胡适总是毫无保留地向青少年学生讲析、传授自己经总结提炼而出的读书方法:抓住“精”和“博”这两个要素,将书读精稔、读通透,以“建立高深的智识”“贡献于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下午,学生放学后,我刚回到办公室,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就来找我,气愤地对我说,我班一名学生劫她孩子的钱,遭到拒绝后又把她孩子的嘴打伤了,她要求这名学生赔付医药费,并由其家长带领登门道歉。我觉得这件事性质严重,必须严肃处理。次日课间,我把那名学生叫到办公室,向他了解情况,而他却不以为然,还说自己是“借”钱并不是“劫”钱,那孩子的嘴也是他无意中打伤的,并坚决拒绝付医药费。看着他那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气极了,正想狠狠地教训他一顿时,上课铃响了,只好让他先回教室上课。冷静下来之后,我想:他满不在乎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5.
郝晓玲 《中学教研》2009,(11):39-41
1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专业上的和教学上的,其中有这样2个问题尤为突出:(1)学生:“我上课听得懂,书也看得懂,做题却做不出,看看别人的答案似乎又明白了”;(2)教师:“讲过的题目学生会做,但难以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问题出在哪里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状,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于永正 《江苏教育》2001,(18):14-14
新转到我班的刘合金是名副其实的“合金”,硬得很。教数学的刘老师问他上课为什么随便说话,他说:“谁讲了?都是同位的先惹的我嘛。”刘老师问他作业怎么又乱又脏,他说:“那是因为钢笔‘拉肚子’,写着写着就滴水,我不是故意乱画的。”  相似文献   

17.
“当你想让他听的时候,他却非要说;当你要他说的时候,他又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课上不说话,瞪着眼睛使劲听,可一问三不知。”这既是教师的抱怨,也是教师的无奈。“我上课听得很明白的,可一做题就不会。”这是学生的无奈,也是教师的无奈。课堂听讲不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站台湾课类常规课台湾吴秀莺老师执教的《现代诗选》一课,活泼而生动,并辅以计算机投影教学,课时紧凑而有效率。吴老师从“韵文的家谱———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说到“不押韵的新诗———是谁把押韵的裹脚布给解开?”而后又讲到“现代诗”的诞生。关于“现代诗”的诞生,她讲了三点:一、五四运动,胡适先生的《尝试集》是新诗花园的第一朵玫瑰。(她指导学生朗读了胡适的《老鸦》)二、五四运动的“白话文运动”使讲格律的古诗变成文学园地的LKK。(吴老师很了解学生的语言,善用一些流行在学生中的词语。LKK是从台…  相似文献   

19.
晚自习已上课五分钟了,一个学生才端着一杯水慢腾腾地走来。我在教室门口喊住了他,而他竟振振有词地说:“端水来晚了,去年的班主任从来就没过问过。”我没有生气,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向他重述班规班纪。总之,没有实行一般常见的严明纪律的做法,而是朝他微微一笑,说:“是啊,只是换了‘皇帝’了呀!” 本来准备跟我顶牛的这个学生,没料到我会来这一手,竟“扑哧”一声笑了。防备的网被撕开,我趁机让他再给我端一杯水来。这一次,他只用了两分半钟。我接过他端的水后,真诚地对他说:“谢谢,我感到很抱歉,又耽误你两分多钟时间…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一成功”教育,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一个良好途径。例1:王某,男,初一两个学期三大主科考试全班倒数第一。上课不是说话就是睡觉,下课不是惹这个就是逗那个。全班同学对他都很反感,认为他是班级的一大“公害”。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学生。有一次我召集全体班干部开会,又谈起了他。我提出了一个令大家出乎意料的问题:你们说王某有什么优点?愣了片刻,有同学发言说他会画画;又有人说他经常帮小个男同学抬饭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