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川 《青年教师》2007,(4):41-41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你难以尽数什么是文化,却很容易指称“非文化”的对象。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层次和侧面来使用这个词,在“文化”概念谱系的最大一极,即是与“自然”相对:  相似文献   

2.
程晖 《考试周刊》2010,(56):132-134
文化全球化使民族体育文化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影响民族体育文化安全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生存危机,最终威胁到民族体育文化的安全.主要表现为缺乏文化创新、自觉意识淡薄、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怀疑与批判及市场的冲击等。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本文提出了“推陈出新”、“和而不同”、“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等策略,以确保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演进。  相似文献   

3.
肖川 《江苏教育》2007,(11):23-23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你难以尽数什么是文化,却很容易指称“非文化”的对象。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层次和侧面来使用这个词,在“文化”概念谱系的最大一极.即是与“自然”相对。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一书中,提出两种文化类型: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提出了“乐感文化”这个称谓。李泽厚在对《论语》进行解读时提出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乐感文化”,如: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等,这些都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悠久,厚重;中国文化,丰富,灿烂。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又反转过来哺育着世世代代各族人民.如此螺旋般地前进.形成生生不息的、连续发展的伟大机制。这个机制蕴含着多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深刻意识.蕴含着“彰往察来”的启示意义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言以蔽之,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软实力”就是由非物质文化形成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是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一臂。站在这个高度上看提升塘沽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也就是打造和强化塘沽的“软实力”战略、“吸引力”战略。是做大做强滨海新区综合实力的历史使命使然。“软实力”给文化注入新精神,也拓开了人们思考世界和区域发展的新思维、新视野。城市文化内涵发展本质是优秀的城市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影 《考试周刊》2011,(86):34-35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认识了我国篮球文化实行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通过进一步阐释篮球文化的内涵.清楚了我国传统文化与篮球文化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如何正确处理我国篮球文化国际化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作了阐述,分析认为:篮球文化的国际化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本着“冲突”与“共存”的原则,“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技能开发》2012,(1):59-59
从表现上看.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研究文化.含蓄而内敛: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开放而张扬。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程序文化.遵循按部就班:企业文化也讲计划,但更强调变化和灵活。从本质上看.在高职院校的组织内部存在类企业文化.如“订单式”培养、“双师型”师资等:  相似文献   

9.
从表现上看.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研究文化.含蓄而内敛: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开放而张扬。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高职院校文化是一种程序文化.遵循按部就班:企业文化也讲计划,但更强调变化和灵活。从本质上看.在高职院校的组织内部存在类企业文化.如“订单式”培养、“双师型”师资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来我常讲“文化自觉”问题,正式采用这个名词是在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我提出“文化自觉”这四个字来标明这个研讨班的目的,是想问一问、总结一下我们在这个研讨会上大家在做什么?这四个字正表达了当前思想界对经  相似文献   

11.
穆静 《阅读与鉴赏》2009,(5):63-64,60
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在谈到学习汉语必须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体会时.举了一个例子说:问一个年轻人“你什么时候请吃糖啊?”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问这个年轻人什么时候结婚。这是因为中国人结婚要发喜糖给亲戚朋友吃。不了解这种风俗.就不会理解“请吃糖”的真正含义。这里碰到的就是一个借代辞格:用“请吃糖”代“结婚”。这一借代的依据来自中国人的婚姻文化。  相似文献   

12.
简析冷战后的美国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运用文化这个“软权力”与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起,共同构筑其世界霸权。其推行文化霸权的手段主要是借助网络和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传播其价值观。在全球化时代,自觉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保护本国文化主权,将是世界各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论"酷"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酷”文化是当今青年的时尚文化.它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有鲜明的表现与特征;对青年有着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当积极应对,加强引导,发挥“酷”文化的正面作用,减少、消除“酷”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其功能在于传承文化进而创新文化。然而,“多少年来,教育还只在简单的知识传授的‘天井’里徘徊.把学生培养成高级的应试工具.成了学校的最高追求,升学率也就成为唯一衡量办学水准的指标。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是在办‘考试’,而不是办教育,更不是办文化。”(苏军:办学就是“办文化”)令人欣喜的是,  相似文献   

15.
刘美娟 《师道》2012,(3):38-39
提到班级文化建设。许多班主任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室的文化氛围布置等硬件建设,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告诉我。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6.
一、视觉文化与教学资源 1.视觉文化走进学校成为必然 较早提出“视觉文化”这一概念的是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尔拉兹,他于1913年在他的《电影美学》中使用了“视觉文化”这个名词。其含义是“通过可见的形象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能力”。许多学者也对此概念进行了探讨,如:本雅明对机械复制a寸代电影的讨论,麦克卢汉对视听文化的见解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和艺术形象曾一度在西方被妖魔化:“黄祸”“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在文化冷战模式中,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加以遏制。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南海东海局势表明,长达千年的“汉字文化圈”已经在半个多世纪“去中国化”中被消解了.“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目前遭遇文化软实力的屡屡被掣肘。因此.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文化态度,进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8.
翻开各类教育书刊,有关学校文化的内容频频出现在视野中,文化已经成了当前学校发展中校长们孜孜追求的时尚。于是,“文化”在学校遍地开花.以至于谈到学校成果时,校长们莫不以“学校文化”自居,沾沾自喜。笔者认为,对学校文化的崇尚至少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方向,一种追求.从这个意义讲,值得额手庆贺。因为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一种信念,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是若干年以后当学校人事全非的时候,仍积淀在学校中持续引领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9.
正能量的文化价值,重在“能量”这个迷人的东西展示的“能”体现的才干本事,被正志的人文气场锁定;“能量”这个胜负存亡之数的“量”体现的长短高低,被正进的道德理想润养。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认识中,“和”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意指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所形成的和谐统一关系.即古人所谓的“和而不同”.与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性”问题也是相通的。和谐是中华“和”文化的最佳追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