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题,即仔细探索题目(或定理)的条件与所求问题(或结论)间的某种内在联系.由于题目条件隐藏较深不易被发现,或由于自身的疏忽,往往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差错,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P(n),证明的第二步中,在证明P(k+1)时,必须用上假设条件P(k).但由于题目的多样性,往往难以直接用上假设条件P(k).本文给出怎样用上假设条件的若干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图象(表格)信息类试题是指题设条件或结论中包含有图象(表格)的试题,这类题目的条件主要靠图象(表格)给出.在解答这类试题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挖掘图象(表格)所含的信息,并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合成、提取、加工,最终求得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题目设x,y∈R+,且z+y=1,求证:x^2n+y^2n≥2^2n-1^-1(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题目是条件不等式的证明,由于条件是二元一次方程,所以,代入消元就化为一元不等式的证明,而一元不等式的证明都是求函数的值域,故题目并不难,且证明方法较多,本文一般地给出题目的证明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题设条件,常常巧妙地隐蔽在题目背后,极易被解题者忽视,从而造成解题错误或冗繁,或认为题目条件不足而束手无策.充分挖掘隐含条件,使之明朗化、完备化和具体化,这是解题的必要条件.下面就如何深入挖掘化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举例说明,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解析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直线与圆或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相关题目.经验告诉我们,利用常规的方法(即联立方程,再根据韦达定理和已知条件求解)可以去解决这一类问题,但通常运算量比较大,导致容易出错.当我们深入研究题目,充分挖掘题目隐含条件后,结合“齐次式”知识,我们可以得到别样的思路.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对这一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简答题的解答过程通常有四个步骤:(1)审题;(2)寻据;(3)推理;(4)作答.“审题”的目的在于了解题目说什么,怎么说,通过辨析题目中的重要字、词、图、景,弄清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和解答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找出满足题设条件的具体模型,从而肯定或否定题目的结论,这种解题的方法叫做构造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形式就是:以已知条件为原料,以所求结论为方向,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形式,使得问题在这种形式下得到简捷的解决.下面就构造数列解方程(组)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解化学题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看似题目条件不足无从下手的情况.实际上并非题给条件不足,而是由于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不能将题目中隐含的一些信息挖掘出来作为已知条件运用所致.本文结合实例谈谈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的挖掘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数学式子的结构特点及其所隐含的数学信息往往蕴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等差中项法就是根据题目的题设条件(或隐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1.当题目条件为被积函数f(x)连续、单调时,常利用变限积分证明。例1.设f(x)在[a,b]上连续,且单调增加,证明  相似文献   

12.
朱忠保 《中等数学》2008,(10):15-16
对于已知条件中的数学对象,作出有序化假设,是一种有效的“增设已知条件”.例如,当我们说“不妨设……”时,实际上是在给题目增加已知条件(增设),这种增设不改变题意并且有助于解题,因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中考题经常出现涉及中间量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能直接进行计算或证明.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中间量,中间量就是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的“桥梁”.本文就怎样找题目的中间量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六法解一题     
薛野 《高中生》2013,(11):23-25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向量的运算及其范围问题.题目的设置中涉及向量的垂直、向量的加法、向量的模及模的范围.题目的语句尽管表述很精练.但是内涵丰富,需要考生依据平面向量知识准确构建几何图形,深度挖掘已知条件,巧妙转化,利用平面向量问题求解的两种思维(即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合理地构建等式或不等式关系,通过等式或不等式关系来解决范围问题.问题的转化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时,如果审题不严,很容易造成漏解.那么应如何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呢?现列举几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准确的审题是正确快速解题的前提和关键,解题是审题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在物理学习中,有许多有趣的物理题目,错综复杂的关系往往隐藏在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后面,能否正确地解答它们与审题关系重大.在实际的解题中,有些同学往往一拿到题目,埋头就做,而不注意观察题目的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及特点,结果是事倍功半,有的还不能到达“彼岸”.  相似文献   

17.
某些题目,表面上看只与一个焦点有关(题设条件只涉及椭圆或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但细心观察,后发现可添加另一个焦点,然后运用圆锥曲线定义,数形结合,迅速沟通已知与求知,从而获得简捷巧妙的解法.  相似文献   

18.
物理习题中常有一类题目的题设中提供的信息多呈不确定的模糊状态,即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似嫌不足或不确定,或已知条件没有明确给出,而以某种形式间接地隐含在题意之内,或者题目中设置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没有作清晰交代,或者答案不具备唯一性,存在其他可能性……此类题目,我们不妨称之为模糊习题.由于平时遇到的题目通常具有完备的求解条件和固定的答案,条件和结果之间具有明显而肯定的因果关系,通过常规的逻辑思维与推理后总能获取答案,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中常常会有些隐含在题目中的条件,这些隐含条件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却容易被忽视而感觉无从下手或造成错解.下面的这些题目中隐含着相同的条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0.以下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这样的隐含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条件开放型 这类试题是指给定多余的条件或者题目所给条件不完备.解答这类试题,需要从多个条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来解决问题,对不完备的条件或比较模糊的条件,应进行知识迁移、发散,并寻求明确条件,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