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聋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与同龄的正常学生相比,存在着对事物感知  相似文献   

2.
杨勇 《课外阅读》2011,(10):112-112
惩罚教育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不能把体罚与惩罚混为一谈。每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必须对所犯错误负责任,惩罚可以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意识,艺术性地运用惩罚,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既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来自小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但是,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所以可塑性很大,只要在行为习惯方面加以正确的疏导,引导学生客服不良习惯的养成,就能促成健康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彭真梅 《教师》2013,(23):13-13
聋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聋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聋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聋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聋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浪费、没礼貌、小偷小摸、说谎等屡教不改的现象,教师有时束手无策。因此,我认为要加强聋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情感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相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影响青少年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有三:家庭.社会和学校,其中,学校的作用尤为重要。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新要求,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作者深切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才能会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一、聋生入学时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1.难以适应新环境的焦虑心理 新同学进入学校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上学前,不少聋生没有远离过家门,尤其是受家长过分溺爱的孩子.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学校,住宿舍、吃食堂,失去了往日家庭的宠爱和父母的悉心照料.有的同学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他们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表现出痛苦烦躁、紧张不安等焦虑心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聋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学校、家长关心的问题。如何做好低年级聋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从课前准备习惯、上课举手发言习惯、作业和书写习惯等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巩固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因此各小学都非常注重一年级行为习惯的培养.然而这群刚走出幼儿园还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在面对重复的口令、重复的要求时显得缺乏耐心,那么老师除了改进方法之外,如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记分奖励机制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因此各小学都非常注重一年级行为习惯的培养。然而这群刚走出幼儿园还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在面对重复的口令、重复的要求时显得缺乏耐心,那么老师除了改进方法之外,如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记分奖励机制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蒙裕青 《中学文科》2009,(3):127-128
人们长久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以及存在着的认识误区,导致现今的家庭教育往往错失了对人个体早期塑造健康性格和养成文明品质的良好环境和时机,难以承担起为现代化社会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人才的重要责任。本文从一个中学教育者的视角尝试利用个案分析的方式分析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与家庭教育的相关性并探求家教对策。本文认为,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及社区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多方位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模式,才能使家庭教育改变过去陈旧被动的做法,培养出具备良好现代意识的社会合格成员,使家庭生活更理性,家庭成员更和谐,家庭的社会功能更完备。  相似文献   

12.
如何帮助聋生克服心理障碍,是聋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青少年聋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心理障碍对聋生健康成长的影响,以李同学变化的典型事例,总结帮助聋生克服心理障碍的五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潘小芳 《学周刊C版》2021,(16):183-184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当前不断更新的教育环境中仍具备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路径研究中,以陶行知思想为基础,得出了观察性培养、因材施教、激励教学模式以及榜样制教育四大举措,其举措的确立,不仅于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契合提供了先例。  相似文献   

14.
聋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生活经历与独特的情绪情感体验,使他们比正常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其心理各有关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提供所需的服务,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16.
聋生在语文科目考试中出现错误的情况非常常见,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缺少检查错误的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纠错习惯。虽然说没有错误的学习是不真实的,但如果聋生在学习中不能正视错误,那就是学习的悲哀。因此,鼓励聋生面对错误鼓足勇气,养成自觉检查错误、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将成为聋校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基于此,借助教学经验,对聋生语文学习中检查错误、纠正错误的良好习惯养成作几点简要的浅析。  相似文献   

17.
梁琰 《教师》2012,(11):84-84
语言训练课是聋校教育的专业课。聋校的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各有差异,为此,教学应该有针对性。我们的语言训练课既要让有基础的学生继续进步,又要让一无所知的孩子不掉队。  相似文献   

18.
曹莉 《成才之路》2013,(12):4-5
聋教育的最大挑战是语言教学问题,双语教学法作为新的聋教育方法,对我国聋生语言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我国对双语教学法的研究才刚起步,双语教学法尚不能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双语教学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教师要了解聋生语言教学法的发展,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如何开展双语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聋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是影响聋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必须立足于聋生的实际,在创设情景的氛围中,在纠错追因的对策中,在探究生成的过程中和在增强毅力的体验中,激发聋生的反思热情,强化聋生的反思意识,提升聋生的反思能力,使聋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有效地提高聋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学习能力,真正让聋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