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号本身的用法并不难,“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用引号标示”(《标点符号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1995)。难就难在前引号前用什么标点符号,后引号下标点符号的有无及位置——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谈。一、对话中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对话中前引号前的标点符号,根据提示语(对话中提示说话的人及说话人的动作、表情、  相似文献   

2.
说“也”     
侯婷 《华章》2009,(14)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使用普遍,语法功能繁多,在单句中可表示同样或叠加表示两事并列,在复句中可表示转折、让步等等.但是考察古代汉语,发现"也"字虽然使用频率也极高,但它却是用作语气助词,没有用作副词的情况.本文将对"也"字的来源和发展作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对"也"字的变化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说“也”     
在中国古代文字训诂之学中,有一件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公案,那就是对“也”字的认定.这个字在《说文》中,许慎说得明明白白:“也,女阴也,象形.”后代的儒者,却多以为荒唐可笑.不过,也有不少严肃的学者认可.清代以数十年精力专研《说文》,精于音韵训诂之学的段玉裁说得很肯定:“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本无可疑者.而后人妄疑之.许(慎)在当时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见多怪之心测之也.”许慎是谨严的学者,被称为”六经无双许叔重”(见《后汉书·儒林传下》).段玉裁在音韵学上的功绩,钱大昕评为“凿破混沌”;在文字学上的功绩,王念孙评为“若膺(段玉裁字)死,天下遂无读书人矣.”(《清史·儒林传》).他们不但学术成就极高,生活作风也极为端方古朴,决不容有轻佻浮薄之语.有人在讥笑许慎的同时,连段玉裁也一并讥笑,好象持此说者,必为异端.有的学者(如鲁迅先生)虽然承认这个意义,但语焉不详,遂未能彻底纠正这种讥笑前贤的轻率态度.我以为“也”字本义为女阴,更无可疑,足为定谳.兹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4.
引号是我们读写文章时经常遇到或用到的一种标点符号,也是标点符号中用法较复杂的符号之一。这里谈谈引号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一引号的作用大致有下边几种1.表示引用。指放在引号里边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或是想说的,或  相似文献   

5.
修辞家族一年一度的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将接近尾声,忽然一位陌生者走上台来。他向晚会主持人比喻小姐微微一笑,说:"小姐,请允许我趁这个机会,来同几位亲友相认一下吧!""先生,你是……"比喻小姐好生奇怪。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有四个不同的"说不好",有动宾结构的"说不好",两个述补结构的"说不好",还有揣测副词"说不好"。对其主要用法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说不好"的功能随着语义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同时分析揣测副词"说不好"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标点被称为“文字的眉目”、“笔端的舌头”。郭沫若在《沸羹集》中说:“标点符号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此话确是至理。《忆铁人》一课,当那位陪同王铁人去托儿所的同志告诉他,阿  相似文献   

8.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文字精密正确地记录浯言,是书面语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能增强文字的表情达意的功能。 我们说话时,在句与句之间或者一个句子中间,有种种的停顿:有的是浯言结构上的停顿;有的是说话换气时的自然停顿。不论那种形式的停顿,都是表达内容的需要,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文字没有能力把这些停顿表达出来,标点符  相似文献   

9.
也说“快乐教学”中的“快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快乐教学”中的“快乐”,按照一般的理解,即使受教者(学生)处于一种心情愉悦的环境与气氛之中,从而使其保持有利于学习潜能充分发挥的最佳情绪状态,配合施教者(教师)主动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显然,“快乐教学”的核心与灵魂便是“快乐”。  相似文献   

10.
在《最大的书》(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9课)一课中,当川川去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就问:叔叔,您在看什么?我在看‘书’呢!这里的书字为什么要加个引号呢?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中被奉为一字之师的佳说甚多,其中较为后人熟悉的当推唐代行吟诗人贾岛为“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诗句中用“推”、“敲”字,贾岛遂拜韩愈为一字之师,传为佳话。同时被后人崇为炼字炼意的绝好佐证而广泛传颂。其中影响较大的便是朱光潜先生的炼字炼意说,其文为《咬文嚼字》,但笔者读后沉思良久,掩卷之时,发现用“推”字还是用“敲”字,孰好孰坏应从作诗的主体韩愈与贾岛身上寻根溯源,较为恰当:一、贾岛何以对“推”、“敲”二字诿决不下呢?从表面上看好像诗人在苦吟于用“推”还是用“敲”的字的选择上,在其恰当与…  相似文献   

12.
也说“揪”     
最近几年,南通基础教育的持续高位走强,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教育品牌形象。人们常用一个“揪”字来评价南通教育成功的秘诀。当然,关于这样的评价,南通人总是报之以会心的一笑。这一笑有一丝的诡秘,因为不是会说这个“揪”,就能参透得了这“揪”字的内涵的; 这一笑又有一丝的自豪,南通的教育不正是“揪”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先生《胡同文化》说的是北京城里的胡同。“胡同”是北方话里的词儿,跟南方人说的“弄堂”或“里弄”是一个意思,指的是比通衢大道小一些的街巷。当然,现在有的大路也叫“××胡同”,那是城市发展,小街变成大街的缘故,我们不去说它。“胡同”一词是怎么来的呢?语文课本附了四种说法(选自《北京风物游览典故》),我们不妨调其次序,辨其真伪,弄明白“胡同”的来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蔡伟老师撰写的专著《课堂教学创新论》日前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尚文教授在为该书所作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此书,认为“《课堂教学创新论》的出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口号喊了有些时日,然而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并体现在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的却甚为寥寥,于是,中小学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教学既是教师间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一种手段,又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要讲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课程的组织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多年前,一位先生在《中国校园文学》上发表过一篇《论习惯》,从文艺心理学角度漫论习惯形成的自然性,很有道理。但事物往往是多侧面的,习惯的形成也有可塑性和勇动性的一面。《论习惯》说:文学创作上“恒定”的实现,一半是由于习惯,一半是作家自己的自觉追求。我理解,这似乎也是对习惯的形成具有可塑性和能动性的肯定。比如乒乓球比赛,总不可能是每打一板都要先从理论上找到依据后再起拍。抽、削、推、搓、一招一式凭的是已经养成的习惯。而球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则集中反映了良好的乒乓球专业习惯的逐步形成。专业习惯,它是一个人所具备的知…  相似文献   

17.
1996年第一期《上海师大学报》悠悠文《“拥趸”考》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小文章。它所提出的,其实是俗文字学的问题。文章的结论是:相信,“趸”“万”两字混用,一是望字生音的误读;二是“趸”很能形象地描绘球迷在球场中的手舞足蹈之模样,便将错就错地用作“拥趸”了。这个结论基本正确。从俗文字学的角度追究一下,还可以看到,使用“拥趸”者,是有着其文化和心理的背景的。 先说文化的。英文Fan,义为球迷,按音译应为“万”,但这个“万”只是一个近似音,正像粤语用“波”音译事Ball一样。然而“万”也许更容易造成字义上的误解,试拟这样一句报道:“全场万馀万欢呼雀跃”。读者一定会感到不知所云。所以,“拥万”就出现了,其中  相似文献   

18.
"推敲"这一典故,在中国文坛上成为一段美谈,读书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认为写作时遣词造句用哪一个词最妥当,应根据文章或诗歌的意境而定,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文中对所举例子——"推敲"这一典故的评论有明显纰缪之处:误认为李凝所敲之门是寺门,由此得出"推"比"敲"好的结论。这一评论缺乏信服力。  相似文献   

19.
顾月华 《云南教育》2008,(10):15-15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选人了《桃花源记》,课本对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句中“外人”的注释为“指桃花源外的人”(即像渔人一样的晋太元中人),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外人”的意思一样。其实将这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外人”解释为“另一个世界的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去年于丹在《百家讲坛》讲《〈庄子〉心得》时用成语美轮美奂来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原句是:从领舞邰丽华,到千手观音这个残疾人的表演群体,大家看到的是端庄、肃穆、优美、纯净,是美奂美仑、金碧辉煌。),结果遭到网友的炮轰。他们认为美轮美奂一般只用来形容建筑,于丹用错了。与此类似,也有听众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